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99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楼承板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所述楼承板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连接母面和连接公面,连接母面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一,连接公面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二,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之间设置有工字钢条;当装配时,通过将相邻楼承板主体的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进行连接,可以让相邻的楼承板主体进行初步的固定,通过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的设定能让相邻楼承板主体上的连接母面与连接公面连接的更为紧密,避免相邻楼承板主体之间出现渗漏的状况,然后通过工字钢条将相邻的楼承板主体进行二次固定。板主体进行二次固定。板主体进行二次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


[0001]本技术涉及楼承板的
,具体为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

技术介绍

[0002]支承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被称为压型钢板,又叫楼承板;楼承板广泛用于电厂、电力设备公司、汽车展厅、奥运场馆体育场馆等钢结构建筑;适应主体钢结构快速施工的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作业平台,并可采用多个楼层铺设压型钢板,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
[0003]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是需要将相邻的楼承板进行连接,而一般的连接方式就是相邻楼承板进行搭接,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并不牢固,承重能力不好,并且容易在相邻楼承板连接处出现渗漏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具备承重能力较好以及防渗漏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所述楼承板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连接母面和连接公面,连接母面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一,连接公面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二,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之间设置有工字钢条。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母面和连接公面的长和宽均相同。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一包括过渡腔、卡槽、胶条、插槽和遮板一,过渡腔开设在连接母面的表面,卡槽开设在连接母面的表面,过渡腔和卡槽连通,胶条固定连接在卡槽的内侧,插槽开设在连接母面的表面,插槽设置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过渡腔的两侧,遮板一固定连接在楼承板主体的外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胶条、过渡腔及其过渡腔两侧的插槽组成一个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一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连接母面的表面;卡槽的侧视图为凸型。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二包括卡块、凸条和遮板二,卡块固定连接在连接公面的表面,凸条固定连接在连接公面的表面,凸条设置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卡块的两侧,遮板二固定连接在楼承板主体的外部。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及其卡块两侧分布的凸条组成一个连接组件二,连接组件二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连接公面的表面,连接母面表面的连接组件一和连接公面表面的连接组件二数量相同,卡块的侧视图呈凹型。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字钢条滑动连接在遮板一和遮板二之间。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当装配时,通过将相
邻楼承板主体的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进行连接,可以让相邻的楼承板主体进行初步的固定,通过连接机构一和连接机构二的设定能让相邻楼承板主体上的连接母面与连接公面连接的更为紧密,避免相邻楼承板主体之间出现渗漏的状况,然后通过工字钢条将相邻的楼承板主体进行二次固定,工字钢条的设定不仅能让相邻楼承板主体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且还能防止浆液从相邻楼承板主体之间渗漏,这样的连接方式提高了相邻楼承板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楼承板主体、连接母面、连接公面和连接机构一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楼承板主体、连接母面、连接公面和连接机构二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母面、连接公面、遮板一、遮板二和工字钢条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楼承板主体;2、连接母面;3、连接公面;4、连接机构一;41、过渡腔;42、卡槽;43、胶条;44、插槽;45、遮板一;5、连接机构二;51、卡块;52、凸条;53、遮板二;6、工字钢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1,楼承板主体1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连接母面2和连接公面3,连接母面2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一4,连接公面3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二5,连接机构一4和连接机构二5之间设置有工字钢条6。
[0024]连接母面2和连接公面3的长和宽均相同;当使用时,将楼承板主体1外部的连接公面3与相邻楼承板主体1外部的连接母面2相对,这样便于将相邻楼承板主体1中的连接机构一4和连接机构二5进行连接。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机构一4包括过渡腔41、卡槽42、胶条43、插槽44和遮板一45,过渡腔41开设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卡槽42开设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过渡腔41和卡槽42连通,胶条43固定连接在卡槽42的内侧,插槽44开设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插槽44设置有多
个且对称分布在过渡腔41的两侧,遮板一45固定连接在楼承板主体1的外部,卡槽42、胶条43、过渡腔41及其过渡腔41两侧的插槽44组成一个连接组件一,连接组件一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卡槽42的侧视图为凸型。
[0026]连接机构二5包括卡块51、凸条52和遮板二53,卡块51固定连接在连接公面3的表面,凸条52固定连接在连接公面3的表面,凸条52设置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卡块51的两侧,遮板二53固定连接在楼承板主体1的外部,卡块51及其卡块51两侧分布的凸条52组成一个连接组件二,连接组件二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连接公面3的表面,连接母面2表面的连接组件一和连接公面3表面的连接组件二数量相同,卡块51的侧视图呈凹型;当使用时,移动楼承板主体1使其外侧的卡块51插入相邻楼承板主体1的过渡腔41内侧,然后将该卡块51横向插入卡槽42的内侧,与此同时凸条52也会插入插槽44的内侧,然后凸条52在插槽44的内侧横向滑动,完成初步的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简单,并且卡槽42和卡块51形态设定能让二者连接的更为紧密,并且胶条43的设定不仅可以防止卡块51与卡槽42的滑脱,而且还能吸收缓冲楼承板主体1受到外力而造成卡块51的晃动,凸条52与插槽44的插接能让相邻楼承板主体1的连接母面2与连接公面3连接的更为紧密,避免相邻楼承板主体1之间出现渗漏的状况,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一和连接组件二的连接能让提高相邻楼承板主体1之间贴合的紧密性。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工字钢条6滑动连接在遮板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主体(1)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连接母面(2)和连接公面(3),连接母面(2)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一(4),连接公面(3)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二(5),连接机构一(4)和连接机构二(5)之间设置有工字钢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母面(2)和连接公面(3)的长和宽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卸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一(4)包括过渡腔(41)、卡槽(42)、胶条(43)、插槽(44)和遮板一(45),过渡腔(41)开设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卡槽(42)开设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过渡腔(41)和卡槽(42)连通,胶条(43)固定连接在卡槽(42)的内侧,插槽(44)开设在连接母面(2)的表面,插槽(44)设置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过渡腔(41)的两侧,遮板一(45)固定连接在楼承板主体(1)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拆卸开口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佳满可马文亮刘东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钢之佳金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