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驱动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46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驱动辊,包括辊筒、轴头、内衬固定部、联动耐磨部和蛇形弹簧,所述辊筒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两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内衬固定部,所述轴头的末端套设有联动耐磨部且深入对应的内衬固定部内,所述蛇形弹簧为环行的弹簧结构且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衬固定部和所述联动耐磨部连接;所述内衬固定部为杯状结构且在外部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内齿环,所述联动耐磨部包括可拆卸的套设于轴头上的外齿环,所述外齿环与内齿环啮合连接,本装置通过蛇形弹簧和内齿环两个点的支撑可以分散辊筒对轴头的力,从而避免轴头过度磨损,然后通过套设于轴头上的外齿环使得轴头与辊筒分离,从而保证输送辊的使用寿命。输送辊的使用寿命。输送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带驱动辊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驱动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橡胶轮胎生产中在密炼工序中胶片是通过输送带在各个设备之间传送的,在传送时主要依靠驱动辊带动输送带将胶料循环传送,由于胶料的作用使得皮带受力不均,造成驱动辊轴头磨损,很容易出现驱动辊轴头开裂及断裂问题,维修时需整体更换驱动辊导致延误工期和工作效率变低,尤其是在打磨焊接修复后,驱动辊的承载能力进一步降低,导致频繁出现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承载能力强、提升维护效率的装置来解决驱动辊承载能力差和开裂断裂的问题。
[0003]专利号为CN202021395346.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轴头可替换式的连铸输送辊道结构,包括轴头和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头连接第一端部法兰;所述辊身通过连接键连接第二端部法兰;所述第二端部法兰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有端面键;所述端面键一半设置在第一端部法兰内一半设置在第二端部法兰内;所述第一端部法兰插入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另一端插入第二端部法兰;所述轴头相对于辊身可拆卸;并且轴头采用阶梯结构;轴头与轴身的定位基准面保证两端轴头的同心度,通过上述的结构使辊道轴头损坏后,不用运至机制车间、修复轴头无需运输环节并且可以实现现场更换、无需更换锥套、无需使用专用夹具上校正就能达到新作轴头加工尺寸统一,然而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法兰部位仍然会对轴头部位进行摩擦和磨损,另外在设备启停的过程中会对连接的螺栓产生冲击,从而磨损和扩大螺栓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输送带驱动辊。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输送带驱动辊,包括辊筒、轴头、内衬固定部、联动耐磨部和蛇形弹簧,所述辊筒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两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内衬固定部,所述轴头的末端套设有联动耐磨部且深入对应的内衬固定部内,所述蛇形弹簧为环行的弹簧结构且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衬固定部和所述联动耐磨部连接,所述内衬固定部为杯状结构且在外部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内齿环,所述联动耐磨部包括可拆卸的套设于轴头上的外齿环,所述外齿环与内齿环啮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内齿环的内壁为弧形且外齿环的外壁为弧形,内齿环与外齿环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内齿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弧形齿槽,外齿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弧形齿,内齿环和外齿环啮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内齿环与所述内衬固定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内齿环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圆周排列的拔取螺孔。
[0010]优选的,所述内衬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凸台,所述固定凸台的外圆周侧壁上圆周排列有内卡块,所述轴头的末端外壁上圆周排列有外卡块,所述蛇形弹簧的外侧弧形部与所述外卡块卡位连接且内侧弧形部与所述内卡块卡位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轴头上还套设有解锁环,所述解锁环为环行结构且在前端设置有环状楔形的楔形环,所述楔形环伸入蛇形弹簧与轴头的底部接触位置。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装置通过蛇形弹簧和内齿环两个点对轴头的支撑可以分散辊筒对轴头的力,从而避免轴头过度磨损,然后通过套设于轴头上的外齿环使得轴头与辊筒接触分离,从而保证输送辊的使用寿命,且由于外齿环和内齿环均为可拆卸的设计,所以当产生较大磨损的时候可以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替换。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解锁环与蛇形弹簧配合方式示意图;
[0016]图中:1

辊筒,2

轴头;
[0017]3‑
内衬固定部,31

固定凸台,32

内齿环,321

内弧形齿槽,322

拔取螺孔,33

内卡块;
[0018]4‑
联动耐磨部,41

外齿环,411

外弧形齿,42

解锁环,421

楔形环,43

外卡块;
[0019]5‑
蛇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输送带驱动辊,相比于传统的输送辊,本装置采用了环形结构的蛇形弹簧5来对输送辊的启停做缓冲,同时设置两个点作为支撑,可以有效地分担受力,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轴头2,且本装置采取了方便拆卸的设计,便于磨损后的及时更换。具体结构包括辊筒1、轴头2、内衬固定部3、联动耐磨部4和蛇形弹簧5,辊筒1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两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衬固定部3,轴头2的末端套设有联动耐磨部4且深入对应的内衬固定部3内,蛇形弹簧5为环行的弹簧结构且内外两端分别与内衬固定部3和联动耐磨部4连接。
[0024]内衬固定部3为杯状结构且在外部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内齿环32,联动耐磨部4包括可拆卸的套设于轴头2上的外齿环41,内齿环32的内壁为弧形且外齿环41的外壁为弧形,外齿环41与内齿环32啮合滑动连接,内齿环32和外齿环41为硬质橡胶材质或耐磨陶瓷材质。
[0025]具体工作原理:
[0026]1.外部的驱动装置启动并带动轴头2转动,轴头2带动外齿环41转动,由于外齿环41和内齿环32啮合从而带动内齿环32转动,内齿环32继而带动内衬固定部3和辊筒1转动,又由于外齿环41套设于轴头2上并与内衬于辊筒1内的内齿环32啮合连接,所以会首先在内齿环32和外齿环41之间产生摩擦,不会影响到辊筒1和轴头2。
[0027]2. 轴头2的末端与蛇形弹簧5连接,一方面可以通过蛇形弹簧5传递扭矩,从而带动内衬固定部3转动,另一方面,蛇形弹簧5可以提供径向的弹力,与外齿环41配合形成以外齿环41为支点的杠杆结构,保证轴头2与辊筒1的转轴筒轴。
[0028]本装置通过蛇形弹簧5和内齿环32两个点对轴头2的支撑可以分散辊筒1对轴头2的力,从而避免轴头2过度磨损,然后通过套设于轴头2上的外齿环41使得轴头2与辊筒1接触分离,从而保证输送辊的使用寿命,且由于外齿环41和内齿环32均为可拆卸的设计,所以当产生较大磨损的时候可以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替换。
[0029]实施例二
[0030]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内衬固定部3的底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驱动辊,包括辊筒、轴头、内衬固定部、联动耐磨部和蛇形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两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内衬固定部,所述轴头的末端套设有联动耐磨部且深入对应的内衬固定部内,所述蛇形弹簧为环行的弹簧结构且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衬固定部和所述联动耐磨部连接,所述内衬固定部为杯状结构且在外部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内齿环,所述联动耐磨部包括可拆卸的套设于轴头上的外齿环,所述外齿环与内齿环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驱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环的内壁为弧形且外齿环的外壁为弧形,内齿环与外齿环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驱动辊,其特征在于:内齿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弧形齿槽,外齿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明杰赵传阳姚鑫朱汉卿马聪伟徐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