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26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属于鹿茸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其包括组培瓶,所述组培瓶底部放置有珍珠岩,所述珍珠岩上表面铺设有塑料网,所述塑料网的上方铺设有海花草柱,所述海花草柱内均匀设置有定植小穴,组培瓶的上下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旋盖和第一螺旋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鹿茸草培养基内生根难的问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培养瓶、珍珠岩和海花草住均可重复实用,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鹿茸草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鹿茸草为玄参科鹿茸草属多年生半寄生性小型草本植物,为我国中药保护品种

炎宁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生于山坡向阳处杂草中或马尾松林下。文献报道,鹿茸草中含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分离出的苯乙醇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具有抑菌、抗炎和抗病毒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肺炎、牙痛等疾病,是重要的林下药用植物。
[0003]目前,鹿茸草市场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但随生境破坏严重、人工灭绝式过度采挖,加上其自然更新能力极差,导致鹿茸草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有关鹿茸草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其组培快繁技术仍不成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包括组培瓶,所述组培瓶底部放置有珍珠岩,所述珍珠岩上表面铺设有塑料网,所述塑料网的上方铺设有海花草柱,所述海花草柱内均匀设置有定植小穴,组培瓶的上下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旋盖和第一螺旋盖。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珍珠岩的高度为1CM。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海花草柱为海花草按照所述组培瓶的瓶口大小按压而成的2CM圆柱体,因为海花草具有非常好的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殊功能,将其按压形成的海花草柱作为培养基能适配鹿茸草的生存环境。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植小穴为海花草柱通过竹签均匀排列好的扦插孔。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螺旋盖的高度为2CM,所述第二螺旋盖的高度为4CM,第一螺旋盖和第二螺旋盖之间的间距为7CM,通过第一螺旋盖可放置栽培基质,通过第二螺旋盖可栽培苗子。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组培瓶外壁表面标有刻度,且与上述各个部件的间距一一对应,通过在组培瓶外壁标刻度,方便了对组培瓶内各个基质的填充。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第一螺旋盖是为了方便栽培基质的放置而设计的,第二螺旋盖是为了方便苗子栽培而设计的,当栽培完后,基质可以分类回收;
[0013]2、海花草柱2CM是为了方便统一生根苗的扦插深度,组培生根苗的接种高度一般为8CM,扦插太深,整棵苗子都在花海柱里面,不利于光合,扦插太浅,苗子站不稳;
[0014]3、栽培装置上标有刻度,按照刻度填充对应的基质就好,然后根据移栽苗子的数量,提前用竹签均匀排列好扦插孔,这样做可以使得苗子栽培均匀,不会因为过密影响叶片光合,导致生根率低。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解决了鹿茸草培养基内生根难的问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培养瓶、珍珠岩和海花草住均可重复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海花草柱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组培瓶;2、珍珠岩;3、塑料网;4、海花草柱;5、定植小穴;6、第一螺旋盖;7、第二螺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实施例中
[0021]请参阅图1

图2,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包括组培瓶1,组培瓶1底部放置有1CM高的珍珠岩2,珍珠岩2上表面铺设有塑料网3,塑料网3起到防止珍珠岩2溢出的作用,塑料网3的上方铺设有2CM高的海花草柱4,海花草具有非常好的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殊功能,将其按压形成的海花草柱4作为培养基能适配鹿茸草的生存环境,海花草柱4内均匀设置有定植小穴5,定植小穴5为海花草柱4通过竹签均匀排列好的扦插孔,这样使得苗子栽培均匀,不会因为过密影响叶片光合,从而导致生根率低,组培瓶1的上下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旋盖7和第一螺旋盖6,第一螺旋盖6的高度为2CM,第二螺旋盖7的高度为4CM,第一螺旋盖6和第二螺旋盖7之间的间距为7CM,第一螺旋盖6是为了方便栽培基质的放置而设计的,第二螺旋盖7是为了方便苗子栽培而设计的,当栽培完后,基质可以分类回收,组培瓶1外壁表面标有刻度,且与上述各个部件的间距一一对应。
[002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该组培瓶1的过程中,转动第一螺旋盖6,对珍珠岩2、塑料网3以及海花草柱4进行放置,并对海花草柱4进行按压,再通过竹签扦插开设定植小穴5,将鹿茸草苗种入定植小穴5中,通过第二螺旋盖7可对鹿茸草苗进行栽培,通过组培瓶1外壁标的刻度可准确放置培养基,实现鹿茸草的组培苗生根。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包括组培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培瓶(1)底部放置有珍珠岩(2),所述珍珠岩(2)上表面铺设有塑料网(3),所述塑料网(3)的上方铺设有海花草柱(4),所述海花草柱(4)内均匀设置有定植小穴(5),组培瓶(1)的上下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旋盖(7)和第一螺旋盖(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珍珠岩(2)的高度为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花草柱(4)为海花草按照所述组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卿曾满生刘素贞邹玉玲罗桂生邹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