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件定位结构及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18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件定位结构及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有:旋转件、选择件以及一个或多个下料组件,旋转件绕旋转件的中心轴旋转,选择件与旋转件固定连接,选择件的表面设置为沿着中心轴的旋转方向的变化,在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起伏,下料组件限制为在中心轴的轴向移动,其中,选择件在绕着中心轴旋转的过程中,下料组件随着选择件的表面的轴向方向起伏而产生轴向移动;旋转件定位结构还包括电机、电机外壳,电机放置于电机外壳内,旋转件沿轴向延伸形成空心筒,空心筒套于电机外壳的外周面并与电机外壳不接触,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件相连接,该设置能够保证旋转件与装置之间结构更加紧凑,旋转时不易晃动、更加稳定。更加稳定。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件定位结构及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旋转件定位结构及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中,由于下料装置内需要设置各个组件相互配合提供多种调味料、实现自动下料功能,同时需要不同调味料的出口和进口以满足补充调料和下料功能,作为实现烹饪自动化的重要部件,消费者对模组的外观及大小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调料盒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0003]装置开始运作时,调料盒组件需要完成下料以及补充调料等动作,完成动作时需要通过旋转件进行旋转,选择对应下料口,因此,在装置运作过程中,旋转件跟随单出轴电机旋转容易晃动,导致无法精准下料,从而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并且,旋转件结构的设置也影响装置整体的紧凑型。因此,需要对旋转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保证装置稳定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旋转件跟随电机容易晃动,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以及装置的紧凑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件定位结构及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件定位结构,其包括有:旋转件、选择件以及一个或多个下料组件,所述旋转件绕所述旋转件的中心轴旋转,所述选择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选择件的表面设置为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旋转方向的变化,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起伏,所述下料组件限制为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选择件在绕着所述中心轴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下料组件随着所述选择件的表面的轴向方向起伏而产生轴向移动;所述旋转件定位结构还包括电机、电机外壳,所述电机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旋转件沿轴向延伸形成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套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外周面并与所述电机外壳不接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件相连接。
[0007]在本技术方案中,选择件在绕着中心轴旋转的过程中,下料组件随着选择件的表面的轴向方向起伏而产生轴向移动,选择件跟随旋转件旋转,选择相应的下料组件以实现下料,同时,将旋转件设为空心筒状,能够保证旋转件与装置之间结构更加紧凑;且旋转件套于电机外壳外周面旋转,旋转时更加稳定、不易晃动。
[0008]较佳地,所述电机外壳的端面沿径向延伸出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下表面具有外壳定位筋,所述旋转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一旋转定位筋,所述外壳定位筋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筋间隙配合。
[0009]在本技术方案中,电机外壳的端面沿径向延伸出上外壳,电机外壳的端面外壳定位筋与第一旋转定位筋间隙配合,使得外壳定位筋可以对旋转件进行限位,而不影响旋转
件周向的自由旋转。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旋转定位筋的端面为弧形。
[0011]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旋转定位筋的端面为弧形可以使得旋转件更易于装配至装置内,且旋转件旋转时端面为弧形可以减少与其他配件摩擦的可能性。
[0012]较佳地,所述外壳定位筋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筋的外周面。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外壳定位筋位于第一旋转件的外周面,可以对旋转件进行保护,防止旋转件旋转影响其他装置的运作。
[0014]较佳地,所述旋转件定位结构还包括旋转件支架,所述旋转件支架设于所述旋转件的底部,所述旋转件支架的上表面具有支架定位筋,所述旋转件的下表面具有下表面的第二旋转定位筋,所述支架定位筋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筋间隙配合。
[0015]在本技术方案中,旋转件定位结构还包括旋转件支架旋转件支架设于所述旋转件的底部,旋转件支架可以稳定旋转件的底部,同时旋转件支架上表面的支架定位筋可与第二旋转定位筋间隙配合,支架定位筋对旋转件底部的径向限位,但同时不影响旋转件的周向自由旋转。
[0016]较佳地,所述支架定位筋位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筋的外周面。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支架定位筋位于第二旋转定位筋的外周面,能对旋转件的底部进行保护,防止旋转件旋转时,底部影响其他装置的运作。
[0018]较佳地,所述旋转件定位结构还包括棘轮组件,所述棘轮组件固定于所述空心筒的内部并设于所述电机外壳的下方。
[0019]在本技术方案中,棘轮组件固定于空心筒的内部并设于电机外壳的下方,棘轮组件能够被保护在空心筒的内部,同时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0020]较佳地,所述旋转件定位结构还包括固定柱和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插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旋转件上,所述固定孔设于所述棘轮组件上;或者;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棘轮组件上,所述固定孔设于所述旋转件上。
[0021]在本技术方案中,旋转件和棘轮组件通过固定柱插入固定孔的方式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易于装配和拆卸,同时所需成本低。
[0022]较佳地,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两个。
[0023]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柱的数量为两个,使得旋转件和棘轮组件固定更加牢固,同时使得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在棘轮组件上旋转时更加平稳。
[00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前述的任一项旋转件定位结构。
[0025]在本技术方案中,旋转件定位结构设置可以直接应用在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中,能够实现旋转件不易晃动的同时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002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选择件在绕着中心轴旋转的过程中,下料组件随着选择件的表面的轴向方向起伏而产生轴向移动,选择件跟随旋转件旋转,选择相应的下料组件以实现下料,同时,将旋转件设为空心筒状,能够保证旋转件与装置之间结构更加紧凑;且旋转件套于电机外壳外周面旋转,旋转时更加稳定、不易晃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转件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转件定位结构的旋转件以及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体调料自动下料装置的剖面图。
[0031]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转件与选择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件的俯视图。
[0034]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棘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旋转件1
[0037]中心轴11
[0038]空心筒12
[0039]第一旋转定位筋13
[0040]第二旋转定位筋14
[0041]选择件2
[0042]下料组件3
[0043]电机4
[0044]输出轴41
[0045]电机外壳5
[0046]上外壳51
[0047]外壳定位筋52
[0048]棘轮组件6
[0049]旋转件支架7
[0050]支架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件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旋转件、选择件以及一个或多个下料组件,所述旋转件绕所述旋转件的中心轴旋转,所述选择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选择件的表面设置为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旋转方向的变化,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方向起伏,所述下料组件限制为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选择件在绕着所述中心轴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下料组件随着所述选择件的表面的轴向方向起伏而产生轴向移动;电机、电机外壳,所述电机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旋转件沿轴向延伸形成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套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外周面并与所述电机外壳不接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件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件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的端面沿径向延伸出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下表面具有外壳定位筋,所述旋转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一旋转定位筋,所述外壳定位筋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筋间隙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件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筋的端面为弧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件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定位筋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筋的外周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忠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