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86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将钠源、磷源、氟源和溶剂进行混合,或者仅将钠源、磷源和溶剂进行混合,所得溶液采用碱性溶液调节pH值至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钠离子电池是未来储能领域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电化学体系,钠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2.74V,比锂高约0.3V,因此钠离子电池工作电压比锂离子电池不会低太多,作为储能电池仍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钠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主要取决于组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当中,氟磷酸钒钠类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是钠快离子导体(NASICON,sodium super ion conductor)结构,结构中存在足够的空间可以使Na
+
离子较容易地迁移,钠离子脱嵌过程中可以保证结构稳定性,且具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0003]但是,氟磷酸钒钠类材料或磷酸钒钠类材料在少量实验室生产时,采用的方法往往无法直接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由于氟磷酸钒钠或磷酸钒钠在工业化生产时,对于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如pH值在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对产物的稳定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pH值微小的变化或波动,就会对反应造成较大影响,具体会影响最终产物的产率、组成、微观结构等;然而,在工业化生产时,通过滴加酸碱溶液来准确的调节溶液pH值具有一定的难度,且不容易把控调节的大小。
[0004]基于以上研究,需要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能够克服正极材料工业化生产时,反应条件较难维持稳定的情况,同时保证目标沉淀物的稳定生成,有效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所述制备工艺能够解决正极材料工业化生产时,无法通过滴加酸碱溶液使反应溶液pH值稳定维持合理范围内的问题,能够使工业制备过程中反应过程更加稳定,确保目标产物能更稳定的生成,产物的结构也更加稳定均一,同时还有效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000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将钠源、磷源、氟源和溶剂进行混合,或者仅将钠源、磷源和溶剂进行混合,所得溶液采用碱性溶液调节pH值至5.0

7.0后,再添加缓冲溶液使pH值为5.5

6.5,得到混合溶液;
[0009](2)将金属溶液与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和固液分离后,得到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010]所述金属溶液包括钒氧离子、锰离子、铁离子和M离子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1]当M为二价原子时,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3(VO)2‑
x1

y1

z1
Mn
x1
Fe
y1
M
z1
(PO4)2F,其中,0<x1+y1+z1≤2,0≤x1≤2,0≤y1≤2,0≤z1≤0.25,或者为Na4(VO)1‑
x2

y2

z2
Mn
x2
Fe
y2
M
z2
(PO4)2,0<x2+y2+z2≤1,0≤x2≤1,0≤y2≤1,0≤z2≤0.1所述M包括Co、Ni、Ca、Mg或Zn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2]当M为三价原子时,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3‑
z1
(VO)2‑
x1

y1

z1
Mn
x1
Fe
y1
M
z1
(PO4)2F,其中,0<x1+y1+z1≤2,0≤x1≤2,0≤y1≤2,0≤z1≤0.25,或者为Na4‑
z2
(VO)1‑
x2

y2

z2
Mn
x2
Fe
y2
M
z2
(PO4)2,其中,0<x2+y2+z2≤1,0≤x2≤1,0≤y2≤1,0≤z2≤0.1,所述M包括Cr或Al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001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材料在共沉淀工业化生产时,由于pH值的变化导致反应受到较大影响的问题,因此针对特定的正极材料,在共沉淀工业化合成过程中,采用缓冲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在合理稳定的范围内,使共沉淀反应更加稳定,从而保证目标产物能更稳定的生成,相较于未添加缓冲溶液的体系,本专利技术生成的产物结构也能更加稳定均一,同时还有效提高了产物的收率,提升了所得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同时,本专利技术特定调节pH的时机,能有效保证共沉淀产物的生成,是缓冲溶液添加使反应稳定进行的基础。
[0014]所述调节pH至5.0

7.0,例如可以是5.0、5.5、6.0、6.5或7.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5]所述再添加缓冲溶液使pH值为5.5

6.5,例如可以是5.5、5.6、5.7、5.8、5.9、6.0、6.1、6.2、6.3、6.4或6.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6]当M为二价原子时,所述M包括Co、Ni、Ca、Mg或Zn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Ni和Co的组合,Ni和Zn的组合。
[0017]所述0≤x1≤2,例如可以是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8]所述0≤y1≤2,例如可以是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9]所述0≤z1≤0.25,例如可以是0、0.05、0.10、0.15、0.20或0.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0]所述0<x1+y1+z1≤2,例如可以是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1]所述0≤x2≤1,例如可以是0、0.1、0.2、0.3、0.4、0.5、0.6、0.7、0.8、0.9或1.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钠源、磷源、氟源和溶剂进行混合,或者仅将钠源、磷源和溶剂进行混合,所得溶液采用碱性溶液调节pH值至5.0

7.0后,再添加缓冲溶液使pH值为5.5

6.5,得到混合溶液;(2)将金属溶液与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和固液分离后,得到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金属溶液包括钒氧离子、锰离子、铁离子和M离子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当M为二价原子时,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3(VO)2‑
x1

y1

z1
Mn
x1
Fe
y1
M
z1
(PO4)2F,其中,0<x1+y1+z1≤2,0≤x1≤2,0≤y1≤2,0≤z1≤0.25,或者为Na4(VO)1‑
x2

y2

z2
Mn
x2
Fe
y2
M
z2
(PO4)2,0<x2+y2+z2≤1,0≤x2≤1,0≤y2≤1,0≤z2≤0.1,所述M包括Co、Ni、Ca、Mg或Zn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当M为三价原子时,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3‑
z1
(VO)2‑
x1

y1

z1
Mn
x1
Fe
y1
M
z1
(PO4)2F,其中,0<x1+y1+z1≤2,0≤x1≤2,0≤y1≤2,0≤z1≤0.25,或者为Na4‑
z2
(VO)1‑
x2

y2

z2
Mn
x2
Fe
y2
M
z2
(PO4)2,其中,0<x2+y2+z2≤1,0≤x2≤1,0≤y2≤1,0≤z2≤0.1,所述M包括Cr或Al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缓冲溶液包括组氨酸缓冲溶液;优选地,步骤(1)所述碱性溶液包括氨水和/或氢氧化钠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磷源包括二水合磷酸二氢钠、磷酸钠或磷酸氢二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步骤(1)所述氟源包括氟化钠和/或氟化铵;优选地,步骤(1)所述钠源包括氟化钠、二水合磷酸二氢钠、磷酸钠或磷酸氢二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金属溶液与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包括:将金属溶液加入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中;优选地,步骤(2)所述混合后得到的溶液中,对于含氟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V、Mn、Fe、M、P和F元素的摩尔比为(2

x1‑
y1‑
z1):x1:y1:z1:(2~10):(1~6),对于不含氟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Mn、Fe、M和P元素的摩尔比为(1

x1‑
y1‑
z1):x1:y1:z1:(2~10)。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混合的温度为20

30℃;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的方式包括离心分离、压滤或抽滤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后还包括洗涤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丽红陈锐林周垒吴州夏凡岳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