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272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预制墙体,竖直安装,预制墙体的安装平面上竖直安装有安装位预设钢筋,安装位预设钢筋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安装位预设套筒,安装位预设套筒与预制墙体的安装平面固定连接,配合套筒,竖直插入预制墙体的一侧面,灌浆通道,朝向配合套筒径向延伸,灌浆通道的一端将预制墙体贯穿,灌浆通道的另一端穿过配合套筒延伸至配合套筒内部,灌浆通道位于配合套筒朝向插入预制墙体开口的一侧,灌浆通道能够与外部砂浆设备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砌墙或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方式,采用预制墙板进行安装的方式效率高,同时对安装位置的环境影响较小。境影响较小。境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的制造,具体地,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通过预制房屋构件,然后在将房屋构件进行组装,即可形成完整的房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建造效率,降低减震难度。
[0003]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预制墙体在内的多种预制结构,传统墙体在建造时需要使用大量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或使用墙砖堆砌而成,对施工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极易污染环境,同时传统的预制墙体与安装位的连接处容易卡入异物,导致预制墙体与安装面的连接强度降低,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预制墙体与安装位的连接处容易卡入异物,导致预制墙体与安装面的连接强度降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
[0006]预制墙体,竖直安装,预制墙体的安装平面上竖直安装有安装位预设钢筋,安装位预设钢筋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安装位预设套筒,安装位预设套筒与预制墙体的安装平面固定连接,
[0007]配合套筒,竖直插入预制墙体的一侧面,
[0008]灌浆通道,朝向配合套筒径向延伸,灌浆通道的一端将预制墙体贯穿,灌浆通道的另一端穿过配合套筒延伸至配合套筒内部,灌浆通道位于配合套筒朝向插入预制墙体开口的一侧,灌浆通道能够与外部砂浆设备连通,
[0009]排浆通道,朝向配合套筒径向延伸,排浆通道的一端将预制墙体贯穿,排浆通道的另一端穿过配合套筒延伸至配合套筒内部,排浆通道位于配合套筒远离灌浆通道的一侧,
[0010]连接钢筋条,一端沿配合套筒径向竖直插入预制墙体内,连接钢筋条的另一端延伸至配合套筒内侧,
[0011]填充组件,设置在预制墙体内部,填充组件部分延伸至配合套筒内将配合套筒内侧空间与连接钢筋条外部空间填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预制墙体竖直安装时,安装位预设钢筋和安装位预设套筒插入配合套筒内部,使配合套筒和安装位预设套筒相互嵌套,从而限制预制墙体的水平位移,而后将砂浆通过灌浆通道通入配合套筒内部,使配合套筒内部完全被砂浆填充,配合套筒内部空隙完全填满后砂浆通过排浆通道溢出,待砂浆凝固后,使预制墙体与安装平面之间连接成为一体,相较于传统砌墙或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这种方式安装效率高,同时对安装位置的环境影响较小,填充组件填充在配合套筒的内侧空间,能够避免在预制墙
体安装前异物进入配合套筒内,从而避免在砂浆填充时占用较大配合套筒内部空间影响预制墙体与安装平面连接的牢固程度,提高了预制墙体与安装平面的连接强度。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填充组件包括
[0014]填充气囊,粘接在配合套筒内壁,填充气囊呈U形环状设置,填充气囊将连接钢筋条包裹,
[0015]收纳腔,设置在排浆通道远离灌浆通道的一侧,收纳腔与配合套筒内侧连通,
[0016]膨胀气囊,放置在收纳腔内,
[0017]柔性导气管,位于收纳腔和配合套筒的连通处,柔性导气管的一端与填充气囊连通,柔性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膨胀气囊连通,
[0018]封挡机构,设置在收纳腔与排浆通道之间,封挡机构与收纳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气通道,将收纳腔与封挡机构连通。
[0019]其中,封挡机构通过遮挡的方式将排浆通道切断。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气囊将配合套筒内的空间封挡,防止异物进入配合套筒内,当安装位预设钢筋和安装位预设套筒插入卡接腔内时,填充气囊被安装位预设套筒挤压变形,此时填充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柔性导气管进入膨胀气囊内,膨胀气囊膨胀,柔性导气管收缩,此时柔性导气管位于安装位预设套筒和配合套筒之间的缝隙中,膨胀气囊膨胀但未胀破,当配合套筒内通入砂浆后,砂浆进入配合套筒和安装位预设套筒之间的缝隙中,从而对填充气囊进一步挤压,填充气囊内部气体通过柔性导气管进一步进入膨胀气囊内,使膨胀气囊进一步膨胀,此时配合套筒内和安装位预设套筒内侧将完全填充砂浆,配合套筒和安装位预设套筒的缝隙中的填充气囊由于压力作用,气体完全被压入膨胀气囊内,或因砂浆硬物的穿刺作用将填充气囊贯穿,使得填充气囊被挤压在配合套筒和安装位预设套筒之间的缝隙中,相较于异物侵入配合套筒占用的空间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砂浆贯入配合套筒并凝固后的整体结构强度,有利于保证预制墙体和安装平面的连接稳定牢靠。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封挡机构包括
[0022]滑动腔,设置在排浆通道靠近收纳腔的一侧壁体内,滑动腔的一侧与第二导气通道连通,滑动腔的另一侧与排浆通道连通,
[0023]滑块,滑动设置在滑动腔内,插槽与滑动腔的连接处密封,
[0024]连接块,固定在插槽朝向排浆通道的一侧,
[0025]阻拦块,固定在连接块朝向排浆通道的一侧,阻拦块沿连接块的延伸方向为中间薄两端厚的形状设置,
[0026]插槽,设置在排浆通道上,插槽开口与滑动腔与排浆通道连通的开口竖直对齐,当阻拦块插入插槽内时滑块和滑动腔连接处解除密封状态。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气囊内的气体持续压入膨胀气囊内,使得膨胀气囊膨胀超过膨胀气囊材料的张力极限,此时膨胀气囊破裂,膨胀气囊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导气通道导入滑动腔内,由于滑块与滑动腔连接处密封,此时滑块带动连接块和阻拦块朝向排浆通道的方向运动,最终使阻拦块端部插入插槽内,从而完成对排浆通道的封挡,在向配合套筒内通入砂浆的过程中,当配合套筒内的砂浆填满后进入排浆通道内,但由于阻拦块的封挡,此时砂浆无法通过排浆通道排出,随着砂浆的持续通入,配合套筒内的砂浆逐渐通过收纳腔和配合套筒的连通处进入收纳腔内,使收纳腔内被砂浆填充,此时填充气囊、柔性导
气管和膨胀气囊内均无气体,收纳腔内的砂浆通过第二导气通道进入滑动腔内,从而使滑动腔的空隙也被砂浆填充,最终使配合套筒内侧、收纳腔、第二导气通道和滑动腔内均填充有砂浆,从而填补了预制墙体内部空腔,提高了预制墙体的强度。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收纳腔除靠近排浆通道和配合套筒的内壁以外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刺,固定刺的尖端朝向膨胀气囊。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膨胀气囊的膨胀过程中,通过与固定刺尖端抵接,使固定刺将膨胀气囊刺破,从而加快膨胀气囊内气体进入收纳腔内的进程,避免因膨胀气囊内气体量达不到胀破要求导致膨胀气囊无法胀破,使得封挡机构无法正常动作影响砂浆填充,提高了封挡机构的可靠程度。
[003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合套筒远离朝向预制墙体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预制墙体内部的存储腔,存储腔与配合套筒内侧连通,存储腔内设置有
[0031]连接套筒,沿配合套筒轴向滑动设置,连接套筒包围在连接钢筋条外侧,
[0032]推力弹簧,设置在连接套筒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预制墙体(10),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套筒(13),竖直插入预制墙体(10)的一侧面,灌浆通道(12),朝向配合套筒(13)径向延伸,灌浆通道(12)的一端将预制墙体(10)贯穿,灌浆通道(12)的另一端穿过配合套筒(13)延伸至配合套筒(13)内部,灌浆通道(12)位于配合套筒(13)朝向插入预制墙体(10)开口的一侧,排浆通道(11),朝向配合套筒(13)径向延伸,排浆通道(11)的一端将预制墙体(10)贯穿,排浆通道(11)的另一端穿过配合套筒(13)延伸至配合套筒(13)内部,排浆通道(11)位于配合套筒(13)远离灌浆通道(12)的一侧,连接钢筋条(14),一端沿配合套筒(13)径向竖直插入预制墙体(10)内,连接钢筋条(14)的另一端延伸至配合套筒(13)内侧,填充组件,设置在预制墙体(10)内部,填充组件部分延伸至配合套筒(13)内将配合套筒(13)内侧空间与连接钢筋条(14)外部空间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填充组件包括填充气囊(40),粘接在配合套筒(13)内壁,填充气囊(40)呈U形环状设置,填充气囊(40)将连接钢筋条(14)包裹,收纳腔(42),设置在排浆通道(11)远离灌浆通道(12)的一侧,收纳腔(42)与配合套筒(13)内侧连通,膨胀气囊(43),放置在收纳腔(42)内,柔性导气管(41),位于收纳腔(42)和配合套筒(13)的连通处,柔性导气管(41)的一端与填充气囊(40)连通,柔性导气管(41)的另一端与膨胀气囊(43)连通,封挡机构,设置在收纳腔(42)与排浆通道(11)之间,封挡机构与收纳腔(42)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气通道(45),将收纳腔(42)与封挡机构连通。其中,封挡机构通过遮挡的方式将排浆通道(11)切断。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封挡机构包括滑动腔(50),设置在排浆通道(11)靠近收纳腔(42)的一侧壁体内,滑动腔(50)的一侧与第二导气通道(45)连通,滑动腔(50)的另一侧与排浆通道(11)连通,滑块(51),滑动设置在滑动腔(50)内,插槽(54)与滑动腔(50)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块(52),固定在插槽(54)朝向排浆通道(11)的一侧,阻拦块(53),固定在连接块(52)朝向排浆通道(11)的一侧,阻拦块(53)沿连接块(52)的延伸方向为中间薄两端厚的形状设置,插槽(54),设置在排浆通道(11)上,插槽(54)开口与滑动腔(50)与排浆通道(11)连通的开口竖直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收纳腔(42)除靠近排浆通道(11)和配合套筒(13)的内壁以外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刺(44),固定刺(44)的尖端朝向膨胀气囊(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合套筒(13)远离朝向预制墙体(10)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预制墙体(10)内部的存储腔(22),存储腔(22)与配合套筒(13)内侧连通,存储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永华彭丁达严国忠赵婷婷赵熠缪永刚邱利王庆峰项晨沈嘉俊李芳肖峰丁诗豪曾令鹏
申请(专利权)人:港立建设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