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265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电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固定装置虽使用牢靠,可大都需要多螺栓的固定,也就是需要人员进行反复拧动作业,多工具的使用使得人员外出携带也极为的不便,从而导致了人员对于安装固定装置的时间增加的问题。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电杆本体,电杆本体的外圈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框,且外框的内弧面与电杆本体的外圈相贴合,外框的外弧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相邻的两个连接块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装置无需人员使用螺栓来对支架进行固定,减少了人员使用工具拧动螺栓步骤的同时,提高了人员对于该固定装置的携带便捷性,为使用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了极大的便利。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电杆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
[0003]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架设,还多是在安装地挖出地坑,将电杆的根部深埋入地坑或者将水泥浇筑到地坑中实现固定,但是下雨、大风等一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土地变得疏松或电杆向一个方向着力,这样就会导致电杆在土壤中的固定变得不稳固,所以人员基本上会采用固定装置对混凝土电杆的架设进行辅助支撑。
[0004]但是,市场上的固定装置虽使用牢靠,可大都需要多螺栓的固定,也就是需要人员进行反复拧动作业,多工具的使用使得人员外出携带也极为的不便,从而导致了人员对于安装固定装置的时间增加,因此需要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固定装置虽使用牢靠,可大都需要多螺栓的固定,也就是需要人员进行反复拧动作业,多工具的使用使得人员外出携带也极为的不便,从而导致了人员对于安装固定装置的时间增加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电杆本体,所述电杆本体的外圈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框,且外框的内弧面与电杆本体的外圈相贴合,所述外框的外弧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块相贴合,所述外框的外弧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两侧且沿卡块的水平方向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卡块侧壁的插孔,所述卡块的一侧设置有U形连接块,所述U形连接块的内腔与相邻的卡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且U形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水平设置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一端依次贯穿U形连接块的外壁和相邻的插孔与另一个插孔相插接,所述长杆的外圈且位于外壳的内腔套接有垫片,所述长杆的外圈安装有弹簧,所述垫片的一端与相邻的外壳的内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长杆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侧壁延伸至外壳的一侧,所述U形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
[0008]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桩刺。
[0009]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垫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的一侧
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长杆的远离垫片的一端通过轴套贯穿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帽。
[0011]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一端依次贯穿两个连接块与螺套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垫片的远离弹簧的一端与相邻的外壳的内侧壁相抵。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外框与电杆本体相套接,通过螺栓将两个连接块固定,人员通过拉动长杆,随后将U形连接块的内腔与相邻的卡块一侧相卡接,人员松开长杆,在弹簧带动垫片运动的影响下,长杆与相邻的两个插孔相插接,达到固定的效果,在周围的环境较为狭窄的情况下,人员可通过移动U形连接块的位移与靠近电杆本体的插孔相对接,达到调节支架的位置关系,通过结构上的设计,本装置无需人员使用螺栓来对支架进行固定,减少了人员使用工具拧动螺栓步骤的同时,提高了人员对于该固定装置的携带便捷性,为使用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015]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底座的设置,加强了对于支架的底部支撑稳定性,通过地桩刺的设置,使得底座与地面的连接更加的牢靠,通过弹簧的设置,保证了长杆与插孔连接的牢固度,通过垫片的设置,使得弹簧带动垫片运动的同时,也一并带动了长杆进行运动,通过螺栓的设置,方便人员将外框与电杆本体进行快速连接,通过外壳的设置,保护了其内部结构不受外力影响。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外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外壳剖面图。
[0021]图中:1、电杆本体;2、支架;3、外框;4、底座;5、地桩刺;6、卡块;7、插孔;8、U形连接块;9、外壳;10、长杆;11、垫片;12、弹簧;13、连接块;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照图1

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电杆本体1,电杆本体1的外圈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框3,且外框3的内弧面与电杆本体1的外圈相贴合,外框3的外弧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相邻的两个连接块13相贴合,外框3的外弧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
接有卡块6,卡块6的两侧且沿卡块6的水平方向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卡块6侧壁的插孔7,卡块6的一侧设置有U形连接块8,U形连接块8的内腔与相邻的卡块6的一侧滑动连接,且U形连接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9,外壳9的内腔水平设置有长杆10,长杆10的一端依次贯穿U形连接块8的外壁和相邻的插孔7与另一个插孔7相插接,长杆10的外圈且位于外壳9的内腔套接有垫片11,长杆10的外圈安装有弹簧12,垫片11的一端与相邻的外壳9的内侧壁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长杆10的另一端贯穿外壳9侧壁延伸至外壳9的一侧,U形连接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外框3与电杆本体1相套接,通过螺栓14将两个连接块13固定,使得外框3紧紧地与电杆本体1相套接,人员通过拉动长杆10,随后将U形连接块8的内腔与相邻的卡块6一侧相卡接,松开长杆10,在弹簧12带动垫片11运动的影响下,长杆10与相邻的两个插孔7相插接,达到固定的效果,在周围的环境较为狭窄的情况下,人员可通过移动U形连接块8的位移与靠近电杆本体1的插孔7相对接,达到调节支架2的位置关系,通过结构上的设计,本装置无需人员使用螺栓14来对支架2进行固定,减少了人员使用工具拧动螺栓14步骤的同时,提高了人员对于该固定装置的携带便捷性,为使用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024]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5]在人员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电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本体(1)的外圈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框(3),且外框(3)的内弧面与电杆本体(1)的外圈相贴合,所述外框(3)的外弧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块(13)相贴合,所述外框(3)的外弧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卡块(6),所述卡块(6)的两侧且沿卡块(6)的水平方向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卡块(6)侧壁的插孔(7),所述卡块(6)的一侧设置有U形连接块(8),所述U形连接块(8)的内腔与相邻的卡块(6)的一侧滑动连接,且U形连接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9),所述外壳(9)的内腔水平设置有长杆(10),所述长杆(10)的一端依次贯穿U形连接块(8)的外壁和相邻的插孔(7)与另一个插孔(7)相插接,所述长杆(10)的外圈且位于外壳(9)的内腔套接有垫片(11),所述长杆(10)的外圈安装有弹簧(12),所述垫片(11)的一端与相邻的外壳(9)的内侧壁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长杆(10)的另一端贯穿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良王敏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桂通水泥电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