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44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包括本体,本体的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使本体内壁形成蜂窝式结构,在每个蜂窝式结构内腔设有与矿料相接触的内衬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本体内壁位置设置蜂窝形状的隔板将整个内衬层分隔为多个相互分离的结构,使得在磨损时,只需对磨损位置清理干净后,采用耐磨料重新涂抹到指定位置即可实现修复,具有耐磨强度高、易于维修的优点。易于维修的优点。易于维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耐磨造衬
,具体涉及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炼铁技术具有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高炉冶炼过程中,铁水质量、生产节奏直接影响炼钢经济指标。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高炉炉顶受料斗原采用钢板制作,每天经受 1000吨左右烧结矿料落料冲击摩擦,使得受料斗磨损严重,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受料斗内壁位置增设内衬板的方式以抗击磨损,然而,由于矿料落料冲击大,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内衬板也会产生磨损及脱落的问题,而内衬板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受料斗内壁,具有拆卸和更换不便的问题,给受料斗的维护工作带来不便,因此,亟需一种用于高炉的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采用在本体内壁位置设置蜂窝形状的隔板将整个内衬层分隔为多个相互分离的结构,使得在磨损时,只需对磨损位置清理干净后,采用耐磨料重新涂抹到指定位置即可实现修复,具有耐磨强度高、易于维修的优点。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包括本体,本体的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使本体内壁形成蜂窝式结构,在每个蜂窝式结构内腔设有与矿料相接触的内衬层。
[0005]所述内衬层通过涂抹的方式固定在蜂窝式结构的内部位置。
[0006]所述蜂窝式结构中部位置具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向四周延伸的第一锥刺。
[0007]所述加强杆与本体固定连接。
[0008]所述隔板的两个侧面位置具有用于对内衬层进行加固的第二锥刺。
[0009]所述本体的上方具有进料口、下方具有出料口。
[0010]所述本体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
[0011]这种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在工作时,矿料从上方下落至本体内部,并从本体下方的出料口进行导出,在落料的过程中,矿料会与内衬层相互接触,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冲击之后,内衬层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由于隔板将内衬层分隔为多个结构,因此,只需将磨损的部位进行清理之后,利用涂抹或浇筑的方式将耐磨料填充于指定的位置,即可实现快速修复。
[0012]所述本体的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在本体使壁形成蜂窝式结构,在每个蜂窝式结构内腔设有与矿料相接触的内衬层;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采用隔板将内衬层进行分隔,在内衬层的某个位置产生磨损之后,不必将整个内衬层或大范围的内衬层进行清理,
只需清理指定蜂窝结构位置的内衬层即可,既节省了修复时间,也降低了修复成本。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采用在本体内壁位置设置蜂窝形状的隔板将整个内衬层分隔为多个相互分离的结构,使得在磨损时,只需对磨损位置清理干净后,采用耐磨料重新涂抹到指定位置即可实现修复,具有耐磨强度高、易于维修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放大视图。
[0017]图中标记:1、本体;2、隔板;3、加强杆;4、内衬层;5、第一锥刺;6、第二锥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1

2所示,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包括本体1,本体1的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2,隔板2使本体1内壁形成蜂窝式结构,在每个蜂窝式结构内腔设有与矿料相接触的内衬层4,其中,内衬层4是一种水泥基复合单组分干粉砂浆,由高强水泥、矿物质掺和料、高强度骨料以及抗裂耐磨剂,经工业化生产配制而成。高强耐磨料现场加水搅拌即可使用,施工和易性好,通过人工抹灰、浇注、机械喷涂在料仓或矿槽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耐磨层,经过正常养护即可达到技术要求,具有耐磨性高,与基础混凝土钢制体粘接强度高,抗冲击性强,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使用期限长等特点。具体地,可根据产品主要成分分为氧化铝型与碳化硅型,施工方式具有浇注型、涂抹型以及喷涂型,这种内衬层造衬料(涂抹型)的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0020]造衬料(浇注型)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0021][0022]所述内衬层4通过涂抹的方式固定在蜂窝式结构的内部位置,或者采用浇注的方式固定在蜂窝式结构内位置。
[0023]所述蜂窝式结构中部位置具有若干加强杆3,所述加强杆3的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向四周延伸的第一锥刺5,如此设置,是为了对蜂窝式结构位于中部位置的内衬层4进行加固。
[0024]所述加强杆3与本体1固定连接,具体可采用焊接固定。
[0025]所述隔板2的两个侧面位置具有用于对内衬层4进行加固的第二锥刺6,如此设置,是为了使内衬层4可以与隔板2实现紧密连接,提高结构稳定性。
[0026]所述本体1的上方具有进料口、下方具有出料口。
[0027]所述本体1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从而提高落料的速率,在本体1的底部位置具有向中心方向翻折的褶边,该褶边能够对内衬层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8]这种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在工作时,矿料从上方下落至本体1内部,并从本体1下方的出料口进行导出,在落料的过程中,矿料会与内衬层4相互接触,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冲击之后,内衬层4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由于隔板2将内衬层4分隔为多个结构,因此,只需将磨损的部位进行清理之后,利用涂抹或浇筑的方式将耐磨料填充于指定的位置,即可实现快速修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的内壁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使本体内壁形成蜂窝式结构,在每个蜂窝式结构内腔设有与矿料相接触的内衬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内衬层通过涂抹的方式固定在蜂窝式结构的内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受料斗造衬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蜂窝式结构中部位置具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向四周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朝阳白嗣强康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富康耐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