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36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第五透镜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负屈光度,为凸凹透镜;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为凸平透镜;第三透镜具正屈光度,为凹凸透镜;第四透镜具负屈光度,为凹凸透镜;第五透镜具正屈光度,为凸凹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偶次非球面;该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只有上述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该镜头体积小,视场角大,在近物距使用时仍能保持清晰成像,同时不会出现蓝紫边现象,提升了成像面分辨率。辨率。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光学镜头得到了迅猛发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监控、安防监控、无人机航拍、机器视觉系统、视讯会议、医疗检测等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但现有的近物距医疗检测镜头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体积较大,难以在人体口腔鼻腔等狭窄环境更好地运用;2、视场角较小,所探测画幅小;3、镜头在近物距使用时出现蓝紫边现象;4、镜头近物距引入轴外高级像差,成像面分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
[0005]具体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第五透镜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负屈光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第三透镜具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负屈光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正屈光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偶次非球面;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只有上述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
[0007]优选地,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设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镜筒、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第一透镜和第五透镜通过点胶固定在镜筒内,第一隔圈设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第二隔圈设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第一透镜像侧面圆周区域、第二透镜物侧面圆周区域、第三透镜物侧面圆周区域、第四透镜物侧面圆周区域、第一隔圈靠第一透镜一侧、第一隔圈靠第二透镜一侧和第二隔圈靠第四透镜一侧为平面,镜筒上设有凸台,第一隔圈、第二透镜、光阑、第三透镜、第二隔圈和第四透镜夹紧在第一透镜与凸台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第一保护玻璃和第二保护玻璃,第一保护玻璃、第二保护玻璃和第一透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第一保护玻璃和第二保护玻璃上设有防雾膜层。
[0010]优选地,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2.00<f1/f<

1.00,0.50<f2/f<1.50,4.00<f3/f<5.00,

4.00<f4/f<

3.00,1.00<f5/f<2.00,其中,f为所述近物距
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值,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值,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值,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值。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高阶偶次非球面。
[0012]优选地,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满足:TTL<7.13mm,TTL为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采用五片透镜,且第五透镜为一片具有正屈光度的玻璃偶次非球面透镜,具有体积小,视场角大,较好地矫正了近物距轴外细光束场曲及边缘紫光色差,使该镜头在近物距使用时仍能保持清晰成像,同时不会出现蓝紫边现象,提升了成像面分辨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光路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的镜头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一在435nm

656nm波长下的多色衍射MTF曲线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一在435nm

656nm波长下的快速傅里叶变换MTF曲线图;
[0020]图6为实施例一在435nm

656nm波长下的横向色差曲线图;
[0021]图7为实施例一在435nm

656nm波长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0022]图8为实施例一在546nm波长下的相对照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或负屈光度)”,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度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I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玻璃1、第二保护玻璃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光阑5、第三透镜6、第四透镜7和第五透镜8;第五透镜8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6、第四透镜7和第五透镜8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0027]第一透镜3具负屈光度,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为凸面,第一透镜3的像侧面32为凹面;第二透镜4具正屈光度,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为凸面,第二透镜4的像侧面42为平面;第三透镜6具正屈光度,第三透镜6的物侧面61为凹面,第三透镜6的像侧面62为凸面;第四透
镜7具负屈光度,第四透镜7的物侧面71为凹面,第四透镜7的像侧面72为凸面;第五透镜8具正屈光度,第五透镜8的物侧面81为凸面,第五透镜8的像侧面82为凹面;第五透镜8的物侧面81和像侧面82均为偶次非球面。该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只有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6、第四透镜7和第五透镜8。
[0028]该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五透镜8为一片具有正屈光度的玻璃偶次非球面透镜,利用非球面矫正了近物距轴外细光束场曲及边缘紫光色差,使该镜头在近物距使用时仍能保持清晰成像,同时不会出现蓝紫边现象。该镜头采用高斯对称结构,有效的消除了镜头近物距引入的轴外高级像差,提升了成像面分辨率。
[0029]在本实施例中,光阑5为SOMA遮光片。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光阑5,利用其它结构限制光束,或改变光阑5的位置,相应调整光阑5的孔径。
[0030]在本实施例中,该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镜筒9、第一隔圈34和第二隔圈67,第一透镜3和第五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第五透镜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负屈光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第三透镜具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负屈光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正屈光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偶次非球面;所述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只有上述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光阑设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物距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筒、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第一透镜和第五透镜通过点胶固定在镜筒内,第一隔圈设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第二隔圈设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第一透镜像侧面圆周区域、第二透镜物侧面圆周区域、第三透镜物侧面圆周区域、第四透镜物侧面圆周区域、第一隔圈靠第一透镜一侧、第一隔圈靠第二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莉芬简永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