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26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其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其中,所述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八,并且所述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2,以及7mm<tan(Sem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消费电子产品的高速更新换代,市场对产品端成像镜头的要求愈加多样化。例如,除了要求产品端成像镜头具备高像素、高分辨率和大视场角等,还对成像镜头的尺寸提出了小型化和轻薄化的要求。然而,如何兼顾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与系统尺寸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应当理解,该
技术介绍
部分旨在部分地为理解该技术提供有用的背景,然而,这些内容并不一定属于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或理解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其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其中,所述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八,并且所述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2,以及7mm<tan(Semi

FOV)*f<10mm;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ImgH为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Semi

FOV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
[000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2.5&;lt;f2/f1<

1,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000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0.2<(R11+R12)/f<2,其中,R1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
[000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1.07≤CT7/CT1<2,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0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1.43≤CT5/CT8<3.5,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为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0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Semi

FOV>45
°

[001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0.5<f12345/f123<1.5,其中,f12345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00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0.4≤(CT5

CT4)/T45<2.5,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沿所述光轴的空气间隔。
[00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
中的任一透镜的材质为塑料,其中,具有塑料材质的任一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5。
[001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Vg>19.0,其中,Vg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001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Np

Ng<0,其中,Np为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中的各个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小值,Ng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
[001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20<(Vamin+Vbmin)/2<45,其中,Va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各个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bmin为所述第五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中各个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
[001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3<1/(R5/R6

R7/R8)<0,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1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ET5/CT5<1,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
[001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1.1<ET8/CT8<4.1,其中,CT8为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
[001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2<ET3/ET4+ET6/ET5<4,其中,E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
[002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f/f4>0,其中,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021]本申请的成像镜头采用了多片(例如,八片)透镜,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的比值,能够在实现大像面的同时使得成像镜头具备小型化特点;另外,通过合理设置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的正切值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之间的比值,使得成像镜头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和较高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5]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7]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其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其中,所述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八,并且所述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2,以及7mm<tan(Semi

FOV)*f<10mm;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ImgH为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Semi

FOV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2.5<f2/f1<

1,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0.2<(R11+R12)/f<2,其中,R1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1.07≤CT7/CT1<2,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莉莉吴思源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