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及集成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204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灶风道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及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包括新型风道,盖板,风道出口,风道出口盖板,出风罩,合页转轴,支座;新型风道位于集成灶头部下端,集成灶箱体内部,内置风机系统,横截面整体呈“L”型,新型风道前端有圆弧过渡,用于改善风道内部流场。集成灶还包括风机系统,集成灶头部,集成灶箱体;风机系统包括蜗壳、电机、叶轮、集流圈、耳座,水平放置于新型风道系统内部,风机系统出口与风道出口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风机系统水平放置在新型风道内部,节约集成灶内部的空间;同时吸入油烟经过风机系统出口直接由出风罩排出,无其他管路沿程损失;更换风机左右排烟方便,且左右排烟风量、噪声差异较小。噪声差异较小。噪声差异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及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灶风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及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集成灶增加了烤箱、蒸箱等部件,对集成灶内部的空间使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情况中,多数的风机系统竖直放置在风道内,因风道需要容纳风机系统,风道宽度限制了集成灶的蒸、烤箱体积,无法满足家庭需求,且集成灶蒸、烤箱下部区域因为不方便人工操作,空间利用率普遍较低。同时传统的集成灶风道系统背靠式的设计,风道结构复杂风力沿程损失较大,左、右排烟两种情况下,风量与噪声值差距较大。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4](1)现有的风道系统宽度限制集成灶的蒸、烤箱体积,无法满足家庭需求,对集成灶蒸、烤箱下部区域的利用率较低。
[0005](2)传统的集成灶风道系统背靠式的设计,风道结构复杂风力沿程损失较大,左、右排烟两种情况下,风量与噪声值差距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及集成灶。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所述新型风道系统,包括新型风道,盖板,风道出口,风道出口盖板,出风罩,合页转轴,支座;所述新型风道位于集成灶头部下端,集成灶箱体内部,内置风机系统。r/>[0008]进一步,所述新型风道的横截面整体呈“L”型,内部中空,上端开口用于连接所述集成灶头部;
[0009]“L”型伸出部分的顶部开口,用于放置所述风机系统;
[0010]顶部开口的一侧设有所述合页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盖板;
[0011]顶部开口的四周装设磁条,用于吸附所述盖板,保证所述盖板关闭时的密封性。
[0012]进一步,所述新型风道的底部设有支座,用于装配所述风机系统的耳座;
[0013]所述新型风道的左右两侧开设风道出口,用于风机系统排风,风道出口四周开设螺纹孔位,用于用螺栓装配风机系统和出风罩;
[0014]所述新型风道的前端有圆弧过渡,圆弧半径为35~75mm,用于改善风道内部流场。
[0015]进一步,所述风机系统确定好左右排风后,所述风道出口盖板密封在风机系统排风口相对的一侧,保证另一侧风道出口的密封性。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所述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
[0017]进一步,所述集成灶还包括:
[0018]风机系统,包括蜗壳、电机、叶轮、集流圈、耳座,水平放置于所述新型风道系统内
部;
[0019]集成灶头部位于所述集成灶箱体上方,用螺栓固定于所述集成灶箱体上;
[0020]集成灶箱体,包括箱体出口、箱体出口盖板,所述箱体出口设置于所述集成灶箱体左右两侧。
[0021]进一步,所述风机系统出口与所述风道出口重合,当所述集成灶左排时,所述风机系统主进风口朝下;当所述集成灶右排,所述风机系统主进风口朝上。
[0022]进一步,所述蜗壳出口设有法兰盘,与所述风道出口螺栓配合,蜗壳外侧设有耳座,用螺钉与风道底部支座连接,用于固定风机系统在风道内的位置。
[0023]进一步,所述箱体出口的位置与所述风道出口相对应,箱体开口口径为所述出风罩直径的1.1~1.3倍。
[0024]进一步,所述箱体出口盖板,用螺钉安装于所述箱体出口上,在所述风机系统确定好左右排风后,所述箱体出口盖板应密封在所述箱体出口相对的一侧。
[0025]进一步,所述集成灶的安装方式为:
[0026]首先,安装所述风机系统时,直接掀起有磁铁吸附的盖板,将所述风机系统直接放入,所述蜗壳的法兰盘与所述风道出口用螺栓连接,所述耳座与所述支座用螺钉连接,固定风机位置,后将盖板关闭;
[0027]然后,将所述出风罩与蜗壳出口一侧的风道出口用螺栓连接;另一侧用所述风道出口盖板密封;
[0028]最后,将整个安装有风机系统的新型风道系统放置于所述集成灶箱体内,所述箱体出口与所述蜗壳出口对应,上端放置所述集成灶头部。
[0029]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集成灶的新型风道系统的新型风道整体呈“L”型,并将风机系统水平放置在新型风道内部,节约集成灶内部的空间;同时吸入油烟经过风机系统出口直接由出风罩排出,无其他管路沿程损失;更换风机左右排烟方便,且左右排烟风量、噪声差异较小。
[003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新型风道系统,相比于市面主流集成灶风道,减小风道宽度所占集成灶宽度的比例,提升集成灶空间利用率。风机系统左右排工况差异缩小;风道前端采用圆弧过渡,使风道内部流场更顺畅,噪声降低。
[003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新型风道系统,结构简单,风机系统装卸方便,更换集成灶左右排烟简易,风机系统直排外界管路沿程阻力小,容易清理维修。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风道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风道系统侧视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风道系统侧视全剖视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风道系统俯视图(无盖板);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风道系统流场模拟流线图(侧视);
[003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集成灶的新型风道系统总体示意图;
[003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新型风道系统的集成灶的爆炸示意图;
[0040]图中:1、新型风道系统;2、风机系统;3、集成灶头部;4、集成灶箱体;11、新型风道;12、盖板;13、风道出口;14、风道出口盖板;15、出风罩;16、合页转轴;17、支座;21、蜗壳;22、电机;23、叶轮;24、集流圈;25、耳座;42、箱体出口;43、箱体出口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0043]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1,包括新型风道11,盖板12,风道出口13,风道出口盖板14,出风罩15,合页转轴16,支座17;所述新型风道11位于集成灶头部3下端,集成灶箱体4内部,内置风机系统2。
[0044]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由集成灶头部吸烟口进入,经过新型风道后,从蜗壳的集流圈一侧流入风机系统内部,通过风机系统内叶轮转动将油烟从风道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风道系统,包括新型风道,盖板,风道出口,风道出口盖板,出风罩,合页转轴,支座;所述新型风道位于集成灶头部下端,集成灶箱体内部,内置风机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风道的横截面整体呈“L”型,内部中空,上端开口用于连接所述集成灶头部;“L”型伸出部分的顶部开口,用于放置所述风机系统;顶部开口的一侧设有所述合页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盖板;顶部开口的四周装设磁条,用于吸附所述盖板,保证所述盖板关闭时的密封性。3.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风道的底部设有支座,用于装配所述风机系统的耳座;所述新型风道的左右两侧开设风道出口,用于风机系统排风,风道出口四周开设螺纹孔位,用于用螺栓装配风机系统和出风罩;所述新型风道的前端有圆弧过渡,圆弧半径为35~75mm,用于改善风道内部流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口盖板密封在风机系统排风口相对的一侧,用于保证另一侧风道出口的密封性。5.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集成灶新型风道系统。6.如权利要求5所述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风机系统,包括蜗壳、电机、叶轮、集流圈、耳座,水平放置于所述新型风道系统内部;集成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增梁马世超周水清徐滌平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