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46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包括钢背板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固接在钢背板的一侧,钢背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摩擦体腔,摩擦体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嵌入研磨子的摩擦体内的增强筋,增强筋为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楔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背结构的增强筋设计成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楔形结构,钢背与摩擦体热压固化在一起后,楔形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强摩擦体脱落、松动的阻力,进而显著提高了摩擦体与钢背之间的粘接强度。粘接强度。粘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列车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动车组上广泛安装有踏面清扫器,其目的是改善轮轨接触面黏着条件,清除表面附着的油污等杂质,同时可以改善车轮踏面的圆度,对车轮踏面上的微小表面损伤起到修复作用。而研磨子是实现上述功能的主要零件,其由钢制钢背结构与摩擦体热压固化粘接在一起而成。为了保证研磨子的使用性能,要求摩擦体与钢背结构粘接牢固。
[0003]中国专利CN216193700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研磨子背件结构,其中,通过第一抓料爪与第二抓料爪特殊的角度设置,增加了研磨子的摩擦体与背板之间的粘合力,同时也提高了研磨子的剪切力,解决了研磨子的摩擦体容易脱落的问题。但是,摩擦体与背板之间还是存在脱落的风险,摩擦体与背板的粘合力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包括钢背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接在所述钢背板的一侧,所述钢背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摩擦体腔,所述摩擦体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嵌入研磨子的摩擦体内的增强筋,所述增强筋为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楔形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筋为钢背板上一体式冲压落料成型的燕尾楔形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筋的两侧面对称设置,且该增强筋的顶面与侧面的夹角为40
°‑
7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筋向摩擦体腔内倾斜开口设置,且所述钢背板开口的方向朝向所述钢背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
[0009]进一步的,至少一部分增强筋沿着所述钢背板周向布设且同时设置在所述钢背板的对角线上。
[0010]进一步的,靠近所述钢背板的中心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强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前支腿和设置在前支腿两侧的侧支腿,所述钢背板上设置有用于前支腿插接固定的前支腿通孔和用于侧支腿插接固定的侧支腿通孔;所述前支腿通孔和侧支腿通孔均为方形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筋的高度小于摩擦体磨耗后的极限厚度,所述前支腿和侧支腿插入所述摩擦体腔的高度小于摩擦体磨耗后的极限厚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前支腿和/或侧支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入深度的限位台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前支腿上设置有用于研磨子与踏面清扫器相互安装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周边上还设置有倒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钢背结构的增强筋设计成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楔形结构,钢背板与摩擦体热压固化在一起后,楔形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强摩擦体脱落、松动的阻力,进而显著提高了摩擦体与钢背板之间的粘接强度。
[0017]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的第一轴测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的第二轴测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的钢背板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安装支架的轴测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钢背板;11、摩擦体腔;12、增强筋;121、侧面;122、顶面;13、中心线;14、对角线;15、前支腿通孔;16、侧支腿通孔;
[0025]2、安装支架;21、前支腿;22、侧支腿;23、限位台阶;24、安装通孔;25、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包括钢背板1和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固接在钢背板1的一侧,钢背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摩擦体腔11,摩擦体腔11冲压成碗状形,可以起到固定摩擦体的效果。摩擦体腔1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嵌入研磨子的摩擦体内的增强筋12,钢背板1与摩擦体热压固化粘接在一起后,增强筋12就嵌挤在摩擦体内,增大了摩擦体与钢背板1的粘接强度。增强筋12为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燕尾楔形结构。具体的额,增强筋12为钢背板上一体式冲压落料成型。从而,通过增强筋12设计成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燕尾楔形结构,钢背板1与摩擦体热压固化在一起后,燕尾楔形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强摩擦体脱落、松动的阻力,进而显著提高了摩擦体与钢背板1之间的粘接强度。
[0028]在本实施例中,增强筋12两侧面121对称设置,且该增强筋12的顶面122与侧面121的夹角α为60
°
,增强筋12向摩擦体腔11内倾斜开口设置,且钢背板1开口的方向朝向钢背板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设置。至少一部分增强筋12沿着钢背板1周向布设且同时设置在钢背板的对角线14上。从而斜向布置的增强筋12可以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分力,各分力相互作用,抵消外部对摩擦体剪切的外力同时发挥对摩擦体锁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摩擦体与钢背板1之间的粘接强度。靠近钢背板1的中心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强筋12,多方向交
错布置的增强筋12可以有效增强摩擦体与钢背板之间的粘接强度。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安装支架2的焊接安装,安装支架2包括前支腿21和设置在前支腿21两侧的侧支腿22,钢背板1上设置有用于前支腿21插接固定的前支腿通孔15和用于侧支腿22插接固定的侧支腿通孔16;插入后通过焊接固定。前支腿通孔15和侧支腿通孔16均为方形孔,从而可以起到止转的效果。
[0030]在本实施例中,增强筋12的高度小于摩擦体磨耗后的极限厚度,前支腿21和侧支腿22插入摩擦体腔11的高度小于摩擦体磨耗后的极限厚度,从而可以防止增强筋12、前支腿21和侧支腿22与车轮踏面的磨损。
[003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制造过程,有效控制前支腿21和侧支腿22的插入深度,侧支腿2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入深度的限位台阶23,当限位台阶23抵靠到钢背板1上时即可开始焊接工作。进一步的,前支腿21上设置有用于研磨子与踏面清扫器相互安装的安装通孔24,安装通孔24的内侧周边上还设置有倒角25,从而可以便于研磨子与踏面清扫器的安装顺畅。
[003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包括钢背板(1)和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固接在所述钢背板(1)的一侧,所述钢背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摩擦体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体腔(1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嵌入研磨子的摩擦体内的增强筋(12),所述增强筋(12)为顶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楔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筋(12)为钢背板(1)上一体式冲压落料成型的燕尾楔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筋(12)的两侧面(121)对称设置,且该增强筋(12)的顶面(122)与侧面(121)的夹角为40
°‑
7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筋(12)向摩擦体腔(11)内倾斜开口设置,且所述钢背板(1)开口的方向朝向所述钢背板(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用研磨子的钢背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增强筋(12)沿着所述钢背板(1)周向布设且同时设置在所述钢背板(1)的对角线(14)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助汪龙赵福安熊拥军罗炼赵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