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131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6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其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长板,支撑长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布线高度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杆和调节座,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长板上,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支撑长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支撑长板且与螺纹杆平行设置,调节座与螺纹杆螺纹连接,调节座与固定杆滑动连接,调节座上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线线缆。本申请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对电力线束进行布线,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线束布线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力线束布线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力线束布线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布线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布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给用户房屋进行装修时,电力线束需要根据房屋结构进行灵活走线布置,电线走线一般需要在房顶墙面内或者在地下走线,其中,在房顶墙面内的走线过程较为繁琐。
[0003]目前,在进行房顶电线走线一般需要工作人员拿着电线,再通过梯子爬梯到达房屋顶部的墙面处,并不断人工移动梯子来进行电线走线,对房屋墙面内进行电线走线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上梯下梯,此过程极其繁琐,不仅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而且,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电线走线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电力线束进行布线,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线束布线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布线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布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长板,所述支撑长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布线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杆和调节座,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长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支撑长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支撑长板且与螺纹杆平行设置,所述调节座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座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座上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线线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电线线缆通过夹持组件夹紧,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夹持组件上的电线线缆的布线高度,将调节组件中的电机通电启动,当电机启动正转时,螺纹杆随着电机的输出端进行正转,固定杆限定调节座随着螺纹杆转动,进而使调节座随着螺纹杆正转而在固定杆上向上滑动,从而带同调节座上的夹持组件向上移动;当电机启动反转时,螺纹杆随着电机的输出端进行反向转动,固定杆限定调节座随着螺纹杆转动,使调节座随着螺纹杆反转而向下滑动,从而使调节座上的夹持组件向下移动,实现能够调节电线布线的高度,使工作人员不需要一边拿着电线一边爬上梯子去对房屋顶部墙面处进行电线布线,便于工作人员对电力线束进行布线,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线束布线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8]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钮包括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把手使布线装置能够地面上移动,使布线装置能够随着电线布线的长度而移动,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电线布线工作,当需要调节电线布线高度时,工作人员可按压把手上的控制
按钮,当按压正转按钮时,电机通电启动正转,调节组件向上移动,使工作人员能够进行高处地方的电线布线工程,当按压反转按钮时,电机启动反转,调节组件向下移动,工作人员能够在低处地方进行电线布线工程,便于工作人员对电线进行布线。
[0010]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架、液压气缸和夹持块,所述支撑架与调节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气缸的缸身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液压气缸的伸出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夹持块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夹块连接于移动板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线线缆放置在第一夹块上,通电启动液压气缸,液压气缸的伸出端伸出,带动移动板和移动板上的第二夹块朝靠近第一夹块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夹块抵紧于第一夹块,实现夹持电线线缆,支撑架随着调节座的上下调节而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电线线缆的布线高度。
[0012]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布线工具的容纳盒。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至支撑架的侧面设置有一个容纳盒,工作人员可将布线工具放置在容纳盒内,当需要工作人员拿取布线工具对房屋墙面高处进行电线布线固定时,便于工作人员从容纳盒内拿取布线工具,使工作人员只需徒手爬上梯子对电线进行固定,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0014]可选的,所述电机电连接有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遥控控制电路,所述遥控控制电路包括按键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按键模块的输出端耦接于控制模块,所述按键模块用于输出正转按键信号或反转按键信号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耦接于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到正转按键信号或反转按键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耦接于电机的正转电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输出正转开关信号至电机的正转电路,所述电机通电启动正转,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耦接于电机的反转电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输出反转开关信号至电机的反转电路,所述电机通电启动反转。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调节组件的高度以调整电线布线高度时,工作人员可按压把手上的控制按钮,按键模块生成正转按键信号或反转按键信号并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正转按键信号或反转按键信号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分别输出至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时,输出正转开关信号至电机中,电机的正转电路导通,电机通电启动正转,从而实现将带有电线线缆的夹持装置向上移动,当第二开关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时,第二开关模块输出反转开关信号至电机中,电机的反转电路导通,电机通电启动反转,实现将带有电线线缆的夹持装置向下移动。
[0016]可选的,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正转按键子模块和反转按键子模块,所述正转按键子模块包括第一按钮SW1,所述第一按钮SW1与正转按钮电连接,所述反转按键子模块包括第二按钮SW2,所述第二按钮SW2与反转按钮电连接,所述正转按键子模块用于输出正转按键信号至控制模块,所述反转按键子模块用于输出反转按键信号至控制模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按压正转按钮时,第一按钮SW1呈闭合状态,正转按键子模块输出低电平,反转按键子模块输出高电平,正转按键子模块生成正转按键信号并输出至控制模块,进而使电机进行正转,当工作人员按压反转按钮时,第二按钮SW2呈闭合状态,反转按键子模块输出低电平,正转按键子模块输出高电平,反转按键子模块生
成反转按键信号并输出至控制模块,进而使电机进行反转。
[0018]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器N1和第二比较器N2,所述第一比较器N1的第一输入端耦接于正转按键子模块以接收正转按键信号,所述第二比较器N2的第一输入端耦接于反转按键子模块以接收反转按键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N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比较器N2的第二输入端均耦接于阈值电源,所述第一比较器N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二比较器N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开关模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模块接收到正转按键信号时,第一比较器N1的第一输入端输入正转按键信号,第一比较器N1的第一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第一比较器N1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小于第一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长板(2),所述支撑长板(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布线高度的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电机(51)、固定杆(53)和调节座(54),所述电机(51)固定安装在支撑长板(2)上,所述电机(5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2),所述螺纹杆(52)远离电机(51)的一端与支撑长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3)固定连接于支撑长板(2)且与螺纹杆(52)平行设置,所述调节座(54)与螺纹杆(52)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座(54)与固定杆(53)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座(54)上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4),所述夹持组件(4)用于夹紧电线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51)的控制按钮(6),所述控制按钮(6)与电机(51)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钮(6)包括正转按钮(61)和反转按钮(6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支撑架(41)、液压气缸(42)和夹持块(43),所述支撑架(41)与调节座(54)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气缸(42)的缸身固定在支撑架(41)上,所述液压气缸(42)的伸出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夹持块(43)包括第一夹块(431)和第二夹块(432),所述第一夹块(431)固定连接于支撑架(41)上,所述第二夹块(432)连接于移动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布线工具的容纳盒(4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1)电连接有控制电机(51)正反转的遥控控制电路,所述遥控控制电路包括按键模块(7)、控制模块(8)、第一开关模块(9)和第二开关模块(10),所述按键模块(7)的输出端耦接于控制模块(8),所述按键模块(7)用于输出正转按键信号或反转按键信号至控制模块(8),所述控制模块(8)的输出端分别耦接于第一开关模块(9)和第二开关模块(10),所述控制模块(8)用于接收到正转按键信号或反转按键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模块(9)和第二开关模块(10),所述第一开关模块(9)耦接于电机(51)的正转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先桃朱校邓凡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红杉智慧人居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