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及降膜式蒸发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123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及降膜式蒸发器。该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包括均流组件,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安装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着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相对,且间隔布置,使得降膜式蒸发器具备优异的冷媒分配能力,能够均匀分配冷媒,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及降膜式蒸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蒸发器
,特别地涉及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及降膜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0002]商用冷水机组核心部件之一的管壳式蒸发器对机组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管壳式蒸发器分为满液式与降膜式。前者是通过将换热管浸泡于液态冷媒中进行池沸腾换热,而后者则是利用逐排滴淋在换热管外表面的液态冷媒进行蒸发换热,其具有核态沸腾和对流换热两种换热形式。正因为换热机制的不同,导致两者结构与性能存在差异,而降膜式蒸发器凭借高换热效率,高蒸发温度,低冷媒充注量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0003]对于降膜式蒸发器而言,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经过节流装置的气液混合冷媒从入口接管进入蒸发器,然后通过布液装置将液态冷媒均匀的滴淋在换热管外表面,从上至下形成液膜与管内流体进行热交换,而上述热交换过程中未消耗的少量液态冷媒将堆积于筒体底部形成液池,与此处的换热管管内流体进行蒸发换热,充分利用冷媒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在以上过程中,液态冷媒能否均匀分布是影响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
[0004]现有常用的布液装置主要采用多层孔板,通过逐步均流直至冷媒分布于换热管外表面。由于从入口接管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速过高,使得现有布液装置存在孔板受损的风险,并且在高速冷媒的不断撞击下,布液装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与晃动。同时气态冷媒无法及时排出,会严重干扰液态冷媒的均流过程。
[0005]因此,需设计一款新型的布液装置,使其具备优异的冷媒分配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及降膜式蒸发器,使其具备优异的冷媒分配能力。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包括均流组件,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安装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着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相对,且间隔布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与所述均流组件相连通的布膜组件,所述布膜组件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第一层布液板、第二层布液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均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绕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外围布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所述腔体相连通。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由侧板、底板、顶盖构成,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由侧板、边板、底板、侧盖构成;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紧密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第二口径,所述第二口径上安装有气液过滤网。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还安装有防冲台,所述防冲台的
高度大于所述折流板的高度。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远离所述防冲台的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口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的长度之和L1+L2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L3。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边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布膜组件相连通的通孔。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腔体由封板、边框相互构成,且所述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均流组件相匹配的第二口径,所述均流组件镶嵌于所述第二口径上,并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层布液板、第二层布液板上分布有多个开孔。
[0018]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上安装有进液管、出气管、挡板,所述挡板内布置有多根换热管,还包括上述的均流布液装置,所述均流布液装置安装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进液管、出气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均流布液装置的下方布置。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层布液板的开孔均匀设置于每根换热管正上方的沿轴方向。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均流布液装置,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包括均流组件,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安装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着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相对,且间隔布置,使得降膜式蒸发器具备优异的冷媒分配能力,能够均匀分配冷媒,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流动通道内安装有防冲台,使得降膜式蒸发器拥有良好的防冷媒冲击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降膜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均流布液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均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均流组件中液态冷媒的流动图。
[0028]以上各图中,1、入口接管;2、筒体;3、均流组件;31、防冲台;32、折流板;33、侧板;3301、第一侧板;3302、第二侧板;34、边板;35、底板;36、气液过滤网;37、顶盖;38、侧盖;41、封板;42、边框;43、第一层布液板;44、第二层布液板;5、换热管;6、挡板;7、出气管。
[0029]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一筒体2,所述筒体2上安装有进液管1、出气管7、挡板6,所述挡板6内布置有多根换热管5,还包括下述的均流布液装
置,所述均流布液装置安装于所述筒体2内,并与所述进液管1、出气管7相连通,所述换热管5位于所述均流布液装置的下方布置,实现充分利用冷媒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
[0032]该均流布液装置,包括均流组件3,所述均流组件3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安装有多个折流板32,多个所述折流板32沿着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相对,且间隔布置,使得降膜式蒸发器具备优异的冷媒分配能力,能够均匀分配冷媒,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的。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均流组件3相连通的布膜组件4,所述布膜组件4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第一层布液板43、第二层布液板44,实现冷媒的均匀分布,有效增强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均流组件3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绕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外围布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所述腔体相连通,能够有效降低冷媒的流速,使得冷媒能够均匀分配流至布膜组件4的腔体内。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由侧板33、底板35、顶盖37构成,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由侧板33、边板34、底板35、侧盖38构成,且所述侧板33包括第一侧板3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流组件,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安装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着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相对,且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均流组件相连通的布膜组件,所述布膜组件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第一层布液板、第二层布液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绕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外围布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所述腔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由侧板、底板、顶盖构成,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由侧板、边板、底板、侧盖构成,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紧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第二口径,所述第二口径上安装有气液过滤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内还安装有防冲台,所述防冲台的高度小于所述折流板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布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防冲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威胡海利张营胡东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