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冲散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99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若干凸起,至少一部分凸起围设成第一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基层厚度方向的导孔,一方面,通过凸起及导孔的设置,使得该可冲散无纺布能够快速的被冲散,二方面,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有导孔,能够帮助水快速进入到基体内部加快冲散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区域为相对的凹陷区,当在擦拭少量水时,水不会快速的进入基体内部,导致基体强度快速降低,从而保持基体强度,三方面,由于设置的凸起与第一区域形成的表面凹凸的形态,从而增加了表面摩擦以提高擦拭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表面摩擦以提高擦拭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表面摩擦以提高擦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冲散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冲散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增高,近年来,无纺布产品(洗脸巾、卸妆巾、棉柔巾等等)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凭借使用简单方便、用即弃等特点,在迅速融入日常生活中每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为此需要开发可冲散的无纺布以减轻环境压力。
[0003]经过研究,人们已经发现,通过在基体表面设置微凸起可以增加可冲散性,这是因为在表面设置微凸起时,一方面可以增加浸润面积及浸润速度,二方面当在水流中时,微凸起可以增加水流阻力从而便于无纺布的在水流作用力下冲散,为了进一步的增加可冲散性能,文献号为CN109537168A,名称为:无纺布和湿巾的文献进一步揭示了一种在微凸起上进行毛化处理的方式,通过在微凸起上形成毛化,使得水流能够进一步对毛化结构的绒毛产生一个拉扯作用力,使得绒毛从微凸起上脱落,以进一步加快基体的被冲散,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下列问题:
[0004]一、需要在微小的微凸起上形成毛化,实施难度大;
[0005]二、当在干燥使用状态下,毛化结构容易产生掉粉/脱毛等现象,因此,这种结构仅适用于湿巾类产品,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0006]三、这种结构的无纺布擦拭性能仍有不足,特别是毛化设置降低的表面摩擦性能,导致擦拭力降低。
[0007]另外,现有技术的常规的凸起设置方式形成的可冲散性仍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可冲散性能并适用面广的可冲散无纺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若干凸起,至少一部分凸起围设成第一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基层厚度方向的导孔。
[0010]进一步的,沿第一区域周边设置有若干凸起区域,每一凸起区域内以阵列形式设置有若干凸起。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当凸起设置在第一表面时,凸起的总面积占第一表面的总面积的55%以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凸起在凸起区域内通过相邻排列的形式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凸起的直径为0.5

4.0mm,凸起的凸起高度为0.5

3mm。
[0014]进一步的,凸起在基体表面的分布密度为1

40个/cm
²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区域由四个凸起区域围设形成,定义所述的四个区域及围设形成的第一区域形成的区域为凸起单元及所述的四个区域分别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
四区域及第五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及第五区域内的凸起的设置形式相同,均呈三行与三列的阵列形态,并且每行与每列相邻的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相对间隔设置在第一区域的两侧,第三区域与第五区域相对间隔设置在第一区域的两侧,第二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一行凸起与第四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一行凸起共线设置,第三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一行凸起与第五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一行凸起平行间隔设置。
[0016]进一步的,第三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一行凸起与位于第四区域中部的一行凸起共线设置,同时,第五区域邻近第一区域的一行凸起与位于第二区域中部的一行凸起共线设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体呈矩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所述的凸起单元倾斜于第一边缘设置。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孔的孔径为0.5

2mm,相邻排列的凸起之间的间隔在0.2mm

5mm之间。
[0019]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若干凸起,至少一部分凸起围设成第一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基层厚度方向的导孔,一方面,通过凸起及导孔的设置,使得该可冲散无纺布能够快速的被冲散,二方面,通过在第一区域设置有导孔,能够帮助水快速进入到基体内部加快冲散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区域为相对的凹陷区,当在擦拭少量水时,水不会快速的进入基体内部,导致基体强度快速降低,从而保持基体强度,三方面,由于设置的凸起与第一区域形成的表面凹凸的形态,从而增加了表面摩擦以提高擦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 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冲散无纺布正视图;
[0021]图2 为图1中A

A处截面示意图;
[0022]图3 为第二实施例的可冲散无纺布产品正视图片;
[0023]图4 为图3中一个凸起单元布置示意图;
[0024]图5 用于形成本技术的可冲散无纺布的装置示意图。
[0025]基体10;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凸起110,210;第一区域111,211;第二区域212;第三区域213;第四区域214;第五区域215;导孔120,220;凸起单元 200;托置网31;凹槽部310;针状喷头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可冲散无纺布第一实施方式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A

A处截面示意图,该无纺布包括基体10,基体10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110。
[0028]通常的,所述的基体10包括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该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相互交错纠缠形成片状材料。其中,天然纤维可以为木浆纤维、竹纤维、草浆纤维、甘蔗浆纤维、棉
浆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在一实施方式中,天然纤维的长度在10mm以下,优选使用对水的分散性良好的纤维,也就是水分散性纤维。此处对水的分散性是指一种在与大量水接触时能够使纤维之间相互分离的性质。另外,纤维长度是指平均纤维长度。
[0029]在天然纤维中,木浆纤维的水分散性较好。一方面,当含有木浆纤维的无纺布与大量的水接触时,由于木浆纤维的膨胀而使得木浆纤维容易从无纺布上脱落,从而使基体10变得容易水解,因此提高了无纺布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基体10中,木浆纤维也为基体10提供强度和基体10基础,若纤维长度过短,则会导致基体10强度不足,而过长则导致难以被分散。优选的,天然纤维为纤维长度为1.5~6.5mm的木浆纤维,另外,由于针叶木木浆纤维具有更好的水分散性及更长的长度,优选的,木浆纤维为针叶木木浆纤维。
[0030]再生纤维与天然纤维相互交错纠缠,当纤维较细时,基体10更容易分散。优选的,再生纤维的纤维旦数优选在12旦以下,更优选在7旦以下,另外再生纤维的长径比为400至14000,此处的长径比为等于(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若干凸起,至少一部分凸起围设成第一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基层厚度方向的导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沿第一区域周边设置有若干凸起区域,每一凸起区域内以阵列形式设置有若干凸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当凸起设置在第一表面时,凸起的总面积占第一表面的总面积的55%以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在凸起区域内通过相邻排列的形式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的直径为0.5

4.0mm,凸起的凸起高度为0.5

3m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凸起在基体表面的分布密度为1

40个/cm
²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区域由四个凸起区域围设形成,定义所述的四个区域及围设形成的第一区域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宇飞夏云飞刘好玉
申请(专利权)人:优奈新材料河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