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94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9
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包括轴向套部、顶导流板部和导流筋板,中心环形补气腔与中心补气座扣合,外环补气腔与外环补气座扣合;导流件的轴向套部插入中心火盖座和圆环座之间的分火器座内,导流筋板与外环火盖的顶板支撑配合、与圆环座的内周向面贴合,导流件与圆环座和外环火盖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的下端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外环二次空气通道位于外环燃烧孔的上方。中心补气座在中心径向燃烧孔的下部,起到补充二次空气和稳焰作用;外环火盖上的外环补气腔及导流件的设置,在外环火焰的上方和下方补充二次空气,火焰稳定,空气充足,提高了能效。提高了能效。提高了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具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1921926287.5,一种易拆卸清洁的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点火针和感应针,还包括锅支架,锅支架包括圆环形座和锅支脚,锅支脚包括水平部和垂直支撑部;锅支架嵌入筒形座内,圆环形座与连接座固定连接,锅支脚的水平部与卡槽嵌合;方形点火针座和感应针座分别穿过点火针座孔和感应针座孔,炉头的圆盘体与筒形座下开口上的沉孔嵌合;中心引射管与中心出气部相对应,外环引射管与外环出气部相对应;筒形座的一次空气进气孔与中心进出气座及外环进出气座相对应。存在问题是:室内空气作为二次空气补充,易产生飞火或黄火,能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它具有通过在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补充二次空气,稳焰、燃烧充分的特点。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分火器座包括底座板、中心火盖座、圆环座、径向二次空气通道和轴气燃气通道,圆环座上设有外环燃气槽,轴向燃气通道与外环燃气槽连通;外环火盖的外环壁上设有外环燃烧孔;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分水器座还包括环绕中心火盖座的中心补气座和环绕外环燃气槽的外环补气座,
[0005]中心补气座包括轴向筒部和中心径向补气道,中心径向补气道与所述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外环补气座通过外环轴向补气道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
[0006]所述中心火盖包括筒形主体、中心径向燃烧孔、中心环形补气腔和中心二次空气孔,中心径向燃烧孔位于中心二次空气孔的上方
[0007]所述外环火盖还设有下开口的外环补气腔,外环补气腔上设有外环二次空气孔,外环燃烧孔位于外环二次空气孔的上方;
[0008]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包括轴向套部、顶导流板部和导流筋板,
[0009]中心火盖与中心火盖座扣合、中心环形补气腔与中心补气座扣合,外环火盖与外环燃气槽扣合、外环补气腔与外环补气座扣合;导流件的轴向套部插入中心火盖座和圆环座之间的分火器座内,导流筋板与外环火盖的顶板支撑配合、与圆环座的内周向面贴合,导流件与圆环座和外环火盖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的下端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外环二次空气通道位于外环燃烧孔的上方。
[0010]优选的:所述中心环形补气腔通过轴向筒部、中心径向补气通道与所述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分火器座上设有四个轴气燃气通道,还设有左右设置的二个外环进气接口;外环进气接口环绕二个轴气燃气通道下端
[0012]所述炉头包括中心出气腔、中心引射管、左外环出气腔、右外环出气腔、左引射管和右引射管,
[0013]中心出气腔与所述中心火盖座连通,左外环出气腔和右外环出气腔分别与外环进气接口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分火器座的底座板的下表面设有外环进气槽,所述轴气燃气通道有四个;
[0015]所述炉头包括中心出气腔、中心引射管、外环出气槽和外环引射管;
[0016]外环进气槽和外环出气槽扣合,中心出气腔与所述中心火盖座连通。
[0017]优选的:所述外环燃烧孔在外环火盖由上而下设有上小外环燃孔组、中大外环燃烧孔组和下大外环燃烧孔组,相邻的外环燃烧孔组的燃烧孔相间设置。
[0018]优选的:所述中心径向燃烧孔、中心二次空气孔、外环燃烧孔和外环二次空气孔的轴线与径向外侧的水平面有锐角夹角。
[0019]本技术一种灶具燃烧器,中心补气座在中心径向燃烧孔的下部,起到补充二次空气和稳焰作用;外环火盖上的外环补气腔及导流件的设置,在外环火焰的上方和下方补充二次空气,火焰稳定,空气充足,提高了能效。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A—A视图。
[0022]图3是图2的B—B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0025]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0026]图7是本技术分火器座2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0027]图8是本技术分火器座2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0028]图9是本技术中心火盖3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1、分火器座2、中心火盖3和外环火盖4,分火器座2包括底座板(图中未标识)、中心火盖座21、圆环座22、径向二次空气通道23和轴气燃气通道24,圆环座22上设有外环燃气槽221,轴向燃气通道24与外环燃气槽221连通、且贯通底座板,轴向燃气通道24和径向二次空气通道23相间设置;外环火盖4的外环壁上设有外环燃烧孔41;
[0032]所述分火器座2还包括环绕中心火盖座21的中心补气座25和环绕外环燃气槽221
的外环补气座26,
[0033]中心补气座25包括轴向筒部251和中心径向补气道252,中心径向补气道252与所述径向二次空气通道23连通;
[0034]外环补气座26通过外环轴向补气道261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23连通;如图2中实心箭头方向;
[0035]所述中心火盖3包括筒形主体31、设在筒形主体31的中心径向燃烧孔32、中心环形补气腔33和中心二次空气孔34,中心径向燃烧孔32位于中心二次空气孔34的上方
[0036]所述外环火盖4还设有下开口的外环补气腔42,外环补气腔42上设有外环二次空气孔43,外环燃烧孔41位于外环二次空气孔43的上方,外环燃烧孔41和外环二次空气孔43相间设置;
[0037]还包括导流件5,导流件5包括轴向套部51、顶导流板部52和导流筋板53,导流筋板53与轴向套部51和顶导流板部52相交;
[0038]中心火盖3与中心火盖座21扣合、中心环形补气腔33与中心补气座25扣合,外环火盖4与外环燃气槽221扣合、外环补气腔42与外环补气座26扣合;导流件5的轴向套部51插入中心火盖座21和圆环座22之间的分火器座2内,分火器座2的底座板支撑轴向套部51、导流筋板53与外环火盖4的顶板支撑配合、导流筋板53与圆环座22的内周向面贴合,导流件5与圆环座和外环火盖4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的下端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23连通,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的出气端位于外环燃烧孔41的上方;
[0039]采用这样的结构,中心二次空气孔34喷出的二次空气位于中心径向燃烧孔的火焰的根部,防止上产生飞火,起到补充二次空气和稳焰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分火器座包括底座板、中心火盖座、圆环座、径向二次空气通道和轴气燃气通道,圆环座上设有外环燃气槽,轴向燃气通道与外环燃气槽连通;外环火盖的外环壁上设有外环燃烧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座还包括环绕中心火盖座的中心补气座和环绕外环燃气槽的外环补气座,中心补气座包括轴向筒部和中心径向补气道,中心径向补气道与所述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外环补气座通过外环轴向补气道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所述中心火盖包括筒形主体、中心径向燃烧孔、中心环形补气腔和中心二次空气孔,中心径向燃烧孔位于中心二次空气孔的上方所述外环火盖还设有下开口的外环补气腔,外环补气腔上设有外环二次空气孔,外环燃烧孔位于外环二次空气孔的上方;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包括轴向套部、顶导流板部和导流筋板,中心火盖与中心火盖座扣合、中心环形补气腔与中心补气座扣合,外环火盖与外环燃气槽扣合、外环补气腔与外环补气座扣合;导流件的轴向套部插入中心火盖座和圆环座之间的分火器座内,导流筋板与外环火盖的顶板支撑配合、与圆环座的内周向面贴合,导流件与圆环座和外环火盖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的下端与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连通,外环二次空气通道位于外环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渊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云力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