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及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85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及监测系统,该装置包括:耐高温外壳、中空的圆柱和检测系统,耐高温外壳包括:耐高温外套、耐高温内胆和保温夹层;圆柱贯穿且可调节地安装在耐高温外壳上;检测系统包括:安装在圆柱内且位于圆柱朝向耐高温外壳外部的一端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所述耐高温内胆内的多个倾角传感器、振动传感器、GPS模块、通讯模块、处理器、电源、开关,开关连接在检测系统的主回路上,开关与圆柱对应,调节圆柱伸入耐高温外壳内部的距离可触发开关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火灾或高温环境中的对结构物状态持续监测,对结构物的主结构在火灾或高温下导致发生的裂缝,塑性变形,部分结构坠落等风险的提前预警。提前预警。提前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及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及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火灾或高温环境中,结构物的主结构容易发生的裂缝,塑性变形,部分结构存在坠落等风险。而现有技术中传感器装置均普遍不耐高温,在高温下产品会随温度升高逐渐损坏丧失功能,无法进行监测数据持续发送。且目前没有火灾监测的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结构物的主结构在火灾或高温下导致发生的裂缝,塑性变形,部分结构坠落等风险的提前预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火灾或高温环境中的对结构物状态持续监测,对结构物的主结构在火灾或高温下导致发生的裂缝,塑性变形,部分结构坠落等风险的提前预警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及监测系统。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耐高温外壳,包括:耐高温外套、耐高温内胆以及夹设在所述耐高温外套和所述耐高温内胆之间的保温夹层;
[0006]圆柱,所述圆柱为中空结构,所述圆柱贯穿所述耐高温外套、所述保温夹层、所述耐高温内胆,所述圆柱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耐高温外壳上;以及
[0007]检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圆柱内且位于所述圆柱朝向所述耐高温外壳外部的一端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所述耐高温内胆内的多个倾角传感器、振动传感器、GPS模块、通讯模块、处理器、电源、开关,所述电源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多个所述倾角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GPS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开关连接在所述检测系统的主回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是否为所述检测系统供电,所述开关与所述圆柱对应,调节所述圆柱伸入所述耐高温外壳内部的距离可触发所述开关闭合。
[0008]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耐高温外套和所述保温夹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钢骨架,所述保温夹层和所述耐高温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二钢骨架,所述第一钢骨架和所述第二钢骨架之间设置有定位构件。
[0009]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耐高温内胆内侧面设置有倾角传感器定位柱,每个所述倾角传感器均安装在一个所述倾角传感器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构件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和所述倾角传感器定位柱共同对所述倾角传感器进行固定。
[0010]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耐高温外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可调节安装支架。
[0011]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
征:所述耐高温外壳上还设置有出线孔。
[0012]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耐高温外套、所述耐高温内胆的材质为纳米陶瓷,所述保温夹层的材质为岩棉。
[0013]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电线的中间段为螺旋状。
[0014]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存储模块和指示灯,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指示灯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0015]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耐高温外壳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透明柱,所述透明柱贯穿所述耐高温外套、所述保温夹层、所述耐高温内胆,用于显示所述指示灯的状态。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多传感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
[0017]云平台,与所述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以及
[0018]终端平台,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接收所述云平台发送的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技术能够在火灾或高温环境中的对结构物状态持续监测,从而在人无法进入的危险环境中监测结构变化和环境的一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掌握现场情况,对结构物的主结构在火灾或高温下导致发生的裂缝,塑性变形,部分结构坠落等风险的提前预警,从而做到提前预测和规避各种可能风险,将风险进行量化,对应的风险采取对应的应对方案,科学施救,高效施救。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检测系统的连接简图;
[0024]图4是耐高温多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建筑发生坍塌的原因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及监测系统作具体阐述。
[0027]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包括:耐高温外壳10、圆柱20和检测系统。
[0028]如图1所示,耐高温外壳10包括:耐高温外套11、耐高温内胆12和保温夹层13。保温夹层13夹设在耐高温外套11和耐高温内胆12之间。
[0029]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外套11、耐高温内胆12的材质为纳米陶瓷,保温夹层13的材质为岩棉。
[0030]耐高温外套11和保温夹层13之间设置有第一钢骨架17,保温夹层13和耐高温内胆12之间设置有第二钢骨架18,第一钢骨架17 和第二钢骨架18之间设置有定位构件15,定位构件15用于确定第一钢骨架17和第二钢骨架18之间的位置。第一钢骨架17和第二钢骨架18用于对保温夹层进行支撑,使得耐高温外壳10结构更稳固。具体地,第二钢骨架18包括第二钢骨架本体和盖体,第一钢骨架17 无盖板。
[0031]耐高温外套1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可调节安装支架19。通过可调节安装支架19将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固定在需要安装的位置,安装时,需用水平仪进行校准。
[0032]耐高温外套11、耐高温内胆12和保温夹层13均包括本体和盖体。耐高温外壳上还设置有出线孔110,具体地,出线孔110设置在盖体上。出线孔110可以为天线出线孔、充电孔、太阳能充电口,主要用于满足功能扩展。
[0033]圆柱20为中空结构,圆柱20贯穿耐高温外套11、保温夹层13、耐高温内胆12,圆柱20可调节地安装在耐高温外壳11上。具体地,圆柱20螺纹安装在耐高温外壳11上,旋转圆柱20可调节圆柱20伸入耐高温内胆12内的深度。具体地,圆柱20安装在盖体上。
[0034]如图3所示,检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31、多个倾角传感器32、振动传感器33、GPS模块34、通讯模块35、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外壳,包括:耐高温外套、耐高温内胆以及夹设在所述耐高温外套和所述耐高温内胆之间的保温夹层;圆柱,所述圆柱为中空结构,所述圆柱贯穿所述耐高温外套、所述保温夹层、所述耐高温内胆,所述圆柱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耐高温外壳上;以及检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圆柱内且位于所述圆柱朝向所述耐高温外壳外部的一端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所述耐高温内胆内的多个倾角传感器、振动传感器、GPS模块、通讯模块、处理器、电源、开关,所述电源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多个所述倾角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GPS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开关连接在所述检测系统的主回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是否为所述检测系统供电,所述开关与所述圆柱对应,调节所述圆柱伸入所述耐高温外壳内部的距离可触发所述开关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外套和所述保温夹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钢骨架,所述保温夹层和所述耐高温内胆之间设置有第二钢骨架,所述第一钢骨架和所述第二钢骨架之间设置有定位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温多传感器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内胆内侧面设置有倾角传感器定位柱,每个所述倾角传感器均安装在一个所述倾角传感器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构件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陈飞赵天刚陈楠黄奚芳李慧胡海斌周哲峰杨杰李国强朱劭骏吉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