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及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7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及充电桩,包括:插头主体、防护机构以及至少一抵接杆,插头主体包括基座和保护壳,所述基座具有若干导电插针,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且保护壳开设若干通孔;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和若干防护盖,所述防护板滑动套设于所述导电插针上、并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所述防护盖弹性铰接于所述防护板上、并能够封闭所述通孔;至少一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所述抵接杆和所述导电插针均能够穿过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尘,避免导电插针损坏。导电插针损坏。导电插针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及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及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与之相应的就是新能源充电桩的快速发展与落地使用。由于各种原因,少部分人在充完电后充电插头并不会插回充电桩的插头摆放位置,而是随意丢放在充电桩的四周。这些随意丢放的充电插头内部很可能进入灰尘泥沙,导致充电插头发生故障。
[000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6033816U,公开了一种充电插头,结合附图可见充电插头内具有若干粗细不一的导电插针,通过该导电插针与车辆上的插孔配合,实现充电。一旦导电插针内进入灰尘泥沙很容易损坏,影响使用,频繁维修也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
[0004]综上所述,如何在充电插头随意丢放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灰尘泥沙的进入,避免导电插针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插头及充电桩,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插头随意丢放的情况下,容易进入灰尘泥沙,导致导电插针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包括:插头主体、防护机构以及至少一抵接杆,插头主体包括基座和保护壳,所述基座具有若干导电插针,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且保护壳开设若干通孔;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和若干防护盖,所述防护板滑动套设于所述导电插针上、并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所述防护盖弹性铰接于所述防护板上、并能够封闭所述通孔;至少一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抵接杆和所述导电插针均能够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抵接杆用于与汽车插座相抵,所述导电插针用于与所述汽车插座的插孔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与所述防护板配合的容置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上具有若干安装位,至少部分所述安装位弹性铰接有两个所述防护盖,两个所述防护盖能够封闭所述通孔。
[0009]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导电插针包括第一导电插针和第二导电插针,若干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电插针和所述抵接杆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安装位布置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插针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插针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插针位于两个所述防护盖的中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插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电插针的直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位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一扭转弹簧,所述转轴与
所述防护盖铰接,所述扭转弹簧一端与所述防护盖固定,所述扭转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位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四周具有若干定位柱,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配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与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与所述保护壳压接。
[0016]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插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基座具有若干导电插针,保护壳与基座可拆卸连接,且保护壳开设若干通孔;防护板滑动套设于导电插针上、并与基座弹性连接,防护盖弹性铰接于防护板上、并能够封闭通孔;抵接杆与防护板固定连接,抵接杆和导电插针均能够穿过通孔,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在充电插头随意丢放的情况下,使导电插针处于防护板、防护盖以及保护壳合围形成的腔体内,能够有效实现防尘,从而避免导电插针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插头拆卸保护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插头及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中:100.插头主体,110.基座,111.导电插针,111a.第一导电插针,111b.第二导电插针,120.保护壳,121.通孔,200.防护机构,210.防护板,220.防护盖,300.抵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

3所示,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插头,包括:插头主体100、防护机构200以及至少一抵接杆300。
[0024]其中,插头主体100包括基座110和保护壳120,基座110具有若干导电插针111,保护壳120与基座110可拆卸连接,且保护壳120开设若干与导电插针111对应的通孔121。
[0025]防护机构200包括防护板210和若干防护盖220,防护板210滑动套设于导电插针111上、并与基座110弹性连接,防护盖220弹性铰接于防护板210上、并能够封闭通孔121。
[0026]抵接杆300一端与防护板210固定,抵接杆300另一端能够穿过通孔121,以用于与汽车插座相抵。
[0027]于本实施例中,抵接杆300另一端处于保护壳120外,当抵接杆300另一端向汽车插座按压时,防护板210会沿导电插针111滑移,并弹性抵压基座110,同时导电插针111将防护盖220顶开,并与汽车插座的插孔配合,当汽车完成充电,将导电插针111从汽车插座的插孔内拔出,且使抵接杆300与汽车插座分离,防护盖220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沿导电插针111
滑移,直到导电插针111一端处于通孔121内,同时防护盖220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偏转,并将通孔121封闭。
[0028]相比于传统充电插头的导电插针111直接暴露在外的方式,本方案需要对汽车充电时,导电插针111暴露在外,汽车完成充电时,防护盖220将通孔121封闭,此时导电插针111处于防护板210、防护盖220以及保护壳120合围形成的腔体内,能够有效实现防尘,也能隔绝一部分水气,从而避免导电插针111损坏。
[002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保护壳120内形成有容置腔,防护板210配合滑设于该容置腔内,以上设置方式用于提高防护板210滑移的稳定性,以及防护板210、防护盖220和保护壳120合围所形成腔体的密封性。
[0030]可选的,防护板210为绝缘板,优选为绝缘橡胶板。
[0031]为了更具体的说明防护盖220对通孔121的封闭过程,以对防护板210的结构作进一步限定。
[0032]防护板210上具有若干安装位,至少部分安装位弹性铰接有两个防护盖220,两个防护盖220能够封闭通孔121。
[0033]进一步的,导电插针111位于两个防护盖220的中间。
[0034]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主体,其包括基座和保护壳,所述基座具有若干导电插针,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且保护壳开设若干通孔;防护机构,其包括防护板和若干防护盖,所述防护板滑动套设于所述导电插针上、并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所述防护盖弹性铰接于所述防护板上、并能够封闭所述通孔;至少一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抵接杆和所述导电插针均能够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抵接杆用于与汽车插座相抵,所述导电插针用于与所述汽车插座的插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与所述防护板配合的容置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上具有若干安装位,至少部分所述安装位弹性铰接有两个所述防护盖,两个所述防护盖能够封闭所述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电插针包括第一导电插针和第二导电插针,若干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电插针和所述抵接杆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千成叶权海李顺章刘晓伟杜和峻周斌鲁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合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