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71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AV数据记录/再现装置与方法,可以容易地产生用于特殊再现的MPEG传送流。提供了用于将视频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为包含PES头端的MPEG数据的记录模块,以及用于通过修改再现时序再现该MPEG数据的特殊再现模块。该PES头端具有作为空数据区的填充数据区。通过使用该填充数据区,特殊再现模块将用于控制被修改的再现时序的信息插入到PES头端中,而不改变该PES头端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及通过该av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或方法在其上记录数据 ...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V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方法,其中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被实时压缩并记录在记录介质(例如光盘)上之后,经由一1394接口实现特殊再现(special reproduction)。
技术介绍
以低比特率压缩视频数据的示例性方法包括由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2标准(ISO/IEC 13818-1)定义的传送流(transport stream)。另一方面,作为视频记录介质,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向了光盘,例如DVD-RAM、MO(磁光盘)等,而不是磁带。图10为显示使用相变型光盘的用于视频的传统AV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框图。在图10中,由视频信号输入部分100和音频信号输入部分102输入的信号分别被视频压缩部分101及音频压缩部分103压缩,并在系统编码部分230中产生传送流,且传送流通过记录部分120和拾取器130被写入相变光盘131。进一步,图11显示了视频被实时地记录在相变光盘131上时的记录格式,以及执行15倍速再现时的再现格式。在图11中,相变光盘131包括多个2K字节的扇区,其中每16个扇区被处理作为一个逻辑块。每个逻辑块具有一个纠错标记(sign)并被记录在相变光盘中。此外,在最大记录速度的基础上11秒或更多的物理上连续(contiguous)的逻辑块被确保为一个连续数据区,视频数据就顺序地记录在这些连续数据区上。由视频数据构成的传送包包括两种,即,存储视频数据的视频传送包(V_TSP)和存储音频数据的音频传送包(A_TSP)。每个传送包的长度为188字节。另外,V_TSP包括传送包头端、PES头端(必要时)以及视频数据。A_TSP包括传送包头端、PES头端(必要时)以及音频数据。V_TSP和A_TSP由传送包头端(TS头端)中PID(数据包ID)来识别。V_TSP被识别为PID=“0x0020”,而A_TSP被识别为PID=“0x0021”。视频数据包括视频帧和音频帧。视频帧和每一音频帧被逐帧地提供有一PES头端。这里,记录控制部分161控制记录部分120。另外,根据记录控制部分161的指令,连续数据区检测部分160通过检查在逻辑块控制部分163中管理的扇区的使用状态,来检测物理上连续的空区。记录部分120从由记录控制部分161指定地逻辑块号的位置开始记录视频数据。此时,在记录部分120中,一条视频数据被分成32K字节单元,且这些32K字节的单元被添加以纠错符号(remarks),并作为一个逻辑块被记录在相变光盘131上。当一个连续数据区的剩余部分少于3秒(在最大记录速度地基础上)时,连续数据区检测部分160检测下一个连续数据区。然后,当一个连续数据区已充满时,在后面的连续数据区中写入数据。此外,当视频数据具有可变比特率时,视频数据的每单位时间数据大小在最大记录速度或更小的范围内变化。当视频数据具有固定比特率时,视频数据的每单位时间数据大小保持恒定。另外,当记录的内容被再现时,通过拾取器130和再现部分121取出的传送流,在系统解码部分37处被分成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随后分别经由视频解码部分111及音频解码部分113,被输出至视频显示部分110和音频输出部分112。此时,再现部分121同时执行从相变光盘读取数据及读取数据的再现(即,向系统解码部分307提供数据)。这时,设定读取数据的速度高于再现数据的速度,以便可以控制以防止待再现的数据被耗尽(deplete)。因此如果连续数据的读取和连续数据的再现连续地进行,可以确保待再现数据的额外量保持在与再现数据的速度与读取数据的速度之间的差别相对应的一个量。可以被确保为额外量的这些数据被用作为再现数据,直到数据的读取通过拾取的突跳(jump)被完成,这样,就实现了连续的再现。具体地,当读取数据的速度为11Mbps时,再现数据的速度为8Mbps,而拾取的最大移动时间为3秒,作为额外的再现数据,必须有24M比特的额外数据。为了确保这么多额外数据,必须连续读取8秒。也就是说,必须执行的连续读取的时间这样计算24M比特除以读取数据速度(11Mbps)和输出数据速度(8Mbps)之间的差值。因此在连续读取8秒的过程中,88M比特(即,最大记录速度基础上的11秒)的输出数据被读取。这样,通过确保11秒或者更长的连续数据区,可以确保数据的连续再现。注意这里最大读取速度被设定为与最大记录速度(记录速率)相同。另一方面,当被记录的传送流经由IEEE 1394接口部分140以等时传送模式输出至外部时,对于通过再现部分121取出的传送流,其根据在输出时序产生部分141计算的发送时序被提交给1394接口部分140。具体地,输出时序产生部分141产生时序信息,使得每一传送包的发送时序与MPEG标准的一解码器模型(传送流系统目标解码器)相适合。然后,基于该时序信息,每一传送流被提交给1394接口部分140。随后,1394接口部分140发送每一传送包,使得接收到这些传送包时这些包之间的时间间隔,与用于发送这些包至1394传送路径的间隔匹配。注意,这里MPEG标准的解码器模型被确定以发送传送包,使得在传送包接收侧用于接收传送包的缓存不会溢出或下溢。另外,在同时,在输出时序产生部分141中,根据发送时序,TS头端中的时间信息(PCR节目时钟基准)的替换以及PTS(表示时间标记)/DTS(解码时间标记)的替换也被进行。另外,当通过1394接口部分140以15倍速输出一视频流时,只输出由再现部分121读取的传送流的一个I帧。图12显示了此时的一处理过程。在图12中,首先,包括该I帧的一传送包在I帧提取部分222中被提取(步骤S1201),且随后PES包部分被分离地取出(步骤S1202)。然后,在特殊再现信息添加部分221中,DSM特技方式(trickmode)信息(一个字节)被插入包括一个I帧顶部的V_TSP中的PES头端中(步骤S1203)。另外,所有V_TSP中的包括下面的I帧的视频数据部分(V_TSP中TS头端以外的部分)被向后移位一个字节的量(步骤S1204)。该移位对于包括一个I帧的顶部的所有V_TSP都是需要的(在包括I帧尾端的数据的V_TSP中增加一个V_TSP也是必须的)。因此,在TSP产生部分220中,再次添加了一个TS头端(步骤S1205),进一步,所有TS头端中的连续编号计数器被更新,使得所有TS头端中的连续编号为连续的(步骤S1206),并通过输出时序产生部分141及1394接口部分140输出至外部仪器。输出时序产生部分141重写传送包头端中的PCR及PES头端中的PTS/DTS(步骤S1207),且随后,以100毫秒或更小的间隔将包括PCR的传送包插入(步骤S1208)。通常,每15帧中包括该I帧。通过以常见的帧周期再现该I帧,可以实现15倍速的再现。但是,当只有被记录的视频信号的I帧通过1394接口部分140输出,且实现了15倍速再现时,在所有包括I帧的V_TSP中的视频数据相对于每一V_TSP被向后移位一个字节,且再次添加了TS头端以组合成传送包。因此,需要复杂的处理。此外,尤其是,当在所有视频帧中插入DSM特技方式信息时,移位量以这样地方式以帧的单位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AV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记录部分,用于将视频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为包括PES(打包的基本码流)头端的MPEG数据;以及    特殊再现部分,用于通过修改再现时序来再现该MPEG数据;    其中所述PES头端包括作为空数据区的填充数据区;且    通过使用该填充数据区,所述特殊再现部分将用于控制被修改的再现时序的信息插入到所述PES头端中,而不改变PES头端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正纪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