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智文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65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多舱管廊至少由两条独立的管廊构成,任一条管廊由防火墙分隔为第一防火区和第二防火区,横向设置的第一通风夹层固定在第一防火区一端上部,横向设置的第二通风夹层固定在第二防火区一端上部,一条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上部固定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内设置第一风机,一条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上部固定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内设置第二风机,自控站紧靠第一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夹层设置,自控站内安放控制柜,在自控站顶部靠近第一通风口处开设出口,自控站与第一通风口相连的隔墙上设有第三防烟防火阀。其将相邻两防火区的通风口结构设置在一起,管廊和自控站共用通风口结构,大大降低建设成本。降低建设成本。降低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


[0001]本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0003]通风口结构是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管廊内部的通风换气。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每一个舱室上方均设置通风口结构,导致管廊整体结构复杂、管廊节点冗余,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解决了现有地下综合管廊整体结构复杂、管廊节点冗余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的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包括防火墙、第一防火区、第二防火区、第一通风夹层、第二通风夹层、第一防烟防火阀、第二防烟防火阀、第一隔墙、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自控站、第三防烟防火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爬梯、出口和第四防火防烟阀,多舱管廊沿纵向设置,多舱管廊至少由两条独立的管廊构成,任一条管廊由防火墙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防火区——第一防火区和第二防火区,横向设置的第一通风夹层固定在第一防火区一端上部,第一通风夹层与第一防火区连接墙体上设置第一防烟防火阀,横向设置的第二通风夹层固定在第二防火区一端上部,第二通风夹层与第二防火区连接墙上设置第二防烟防火阀,多舱管廊上只有一条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上部固定第一通风口,剩余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密封,第一通风口内设置第一风机,多舱管廊上只有一条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上部固定第二通风口,剩余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密封,第二通风口内设置第二风机,且第一通风夹层、第二通风夹层、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相邻处共用第一隔墙,第一隔墙耸立在防火墙正上方,第一隔墙上设置第四防烟防火阀,自控站紧靠第一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夹层设置,自控站内安放控制柜,在自控站顶部靠近第一通风口处开设出口,自控站与第一通风口相连的隔墙上设有第三防烟防火阀,在自控站内设置通向出口的爬梯。
[0006]本技术涉及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顶部平齐均高于地面一定高度,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顶部距地面50

60cm,出口顶部距地面20

30cm。
[0007]本技术涉及的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还包括复合沟盖板和防雨百叶窗,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顶部四周向上建60

80cm的通风墙,四周的通风墙上均固定设置防雨百叶窗,复合沟盖板17固定在通风墙上。
[0008]优选地,在复合沟盖板17上设置移动式植被。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相邻两防火区的通风口结构设置在一起,管廊和自控站共用通风口结构,大大减少了通风口结构的设置,降低建设成本;(2)通风口顶部高于地面50

60cm,避免地面积水从防雨百叶窗进入管廊内部;(3)在相邻两通风口隔墙上设置第四防火防烟阀实现了相邻两防火区通风结构的共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施例1涉及的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俯视图。
[0011]图2为图1中AA面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中BB面剖视图。
[0013]图4为图1中CC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包括防火墙1、第一防火区2、第二防火区3、第一通风夹层4、第二通风夹层5、第一防烟防火阀6、第二防烟防火阀7、第一隔墙8、第一通风口9、第二通风口10、自控站11、第三防烟防火阀12、第一风机13、第二风机14、爬梯15、出口16和第四防火防烟阀,
[0017]多舱管廊沿纵向设置,多舱管廊至少由两条独立的管廊构成,任一条管廊由防火墙1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防火区——第一防火区2和第二防火区3,横向设置的第一通风夹层4固定在第一防火区2一端上部,第一通风夹层4与第一防火区2连接墙体上设置第一防烟防火阀6,横向设置的第二通风夹层5固定在第二防火区3一端上部,第二通风夹层5与第二防火区3连接墙上设置第二防烟防火阀7,多舱管廊上只有一条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4上部固定第一通风口9,剩余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4密封,第一通风口9内设置第一风机13,多舱管廊上只有一条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5上部固定第二通风口10,剩余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5密封,第二通风口10内设置第二风机14,且第一通风夹层4、第二通风夹层5、第一通风口9、第二通风口10相邻处共用第一隔墙8,第一隔墙8耸立在防火墙1正上方,第一隔墙8上设置第四防烟防火阀,自控站11紧靠第一通风口9和第一通风夹层4设置,自控站11内安放控制柜,在自控站11顶部靠近第一通风口9处开设出口16,该出口16作为人员逃生口和投料口,自控站11与第一通风口9相连的隔墙上设有第三防烟防火阀12。本实施例将多舱管廊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结构和自控站合并在一起共建,实现了墙体、通风口等结构的共用。
[001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四防烟防火阀,将相邻两个第一防火区2和第二防火区3连通,实现了相邻防火区通风口的共用。
[0019]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一通风口9和第二通风口10顶部平齐均高于地面一定高度。第
一通风口9和第二通风口10顶部距地面50

60cm,出口16顶部距地面20

30cm。在自控站11内设置通向出口16的爬梯15。
[0020]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一通风夹层4和第二通风夹层5均位于地面以下。由于通风夹层中只有一部分与通风口连通,将多舱管廊统一为一个排风口排出,共用一台风机,减少风机等设备的使用,而且其他部分均未露出地面,减少地面面积的利用,同时保证地面环境美化的一致性。
[0021]本实施例涉及的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还包括复合沟盖板17和防雨百叶窗18,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顶部四周向上建60

80cm的通风墙,四周的通风墙上均固定设置防雨百叶窗18,其能够作为风口,能够避免雨水落入管廊内,复合沟盖板17固定在通风墙上。优选地,在复合沟盖板17上设置移动式植被,通过覆盖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植被,保证通风口与外界环境的一致性。
[0022]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综合管廊通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火墙、第一防火区、第二防火区、第一通风夹层、第二通风夹层、第一防烟防火阀、第二防烟防火阀、第一隔墙、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自控站、第三防烟防火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爬梯、出口和第四防火防烟阀,多舱管廊沿纵向设置,多舱管廊至少由两条独立的管廊构成,任一条管廊由防火墙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防火区——第一防火区和第二防火区,横向设置的第一通风夹层固定在第一防火区一端上部,第一通风夹层与第一防火区连接墙体上设置第一防烟防火阀,横向设置的第二通风夹层固定在第二防火区一端上部,第二通风夹层与第二防火区连接墙上设置第二防烟防火阀,多舱管廊上只有一条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上部固定第一通风口,剩余管廊上的第一通风夹层密封,第一通风口内设置第一风机,多舱管廊上只有一条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上部固定第二通风口,剩余管廊上的第二通风夹层密封,第二通风口内设置第二风机,且第一通风夹层、第二通风夹层、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丹姚智文王德康王琦周正帅庄国富张粲
申请(专利权)人:姚智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