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虾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对虾养殖业寻思发展,产量逐年增加,现在工厂化养殖的品种主要是凡纳滨对虾;对虾对于饲养条件要求高,养殖水需要提前进行水质管理及消毒清野后注入,饲养过程中也需要配置养殖水过滤、清洁装置;养殖池、蓄水池、排水沟渠等设施需提前清理池底污物杂物及杂藻,彻底清理,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之后还需进行消毒除害,清除敌对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生物对对虾后续饲养的危害,才可投入使用;清污整池后1~2天可进行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为虾苗提供初始饲料。
[0003]现有技术公开的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中,一方面由于工厂化养殖规模大、对虾数量多,养殖池底部一段时间后会沉淀大量对虾排泄物及其他污物,若不及时清理干净,污物将会成为病菌成长的温床,容易引起对虾患病,大规模感染、死亡,对于养殖造成重大打击,传统清理多为利用抽吸式装置抽走污泥或底部设排口自然排出;抽吸污泥的缺点是费时费力,需要操作人员控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进水管(1)、表层吸污管(2)、隔板(3)、分离网(4)、底层排污套组、排污管(6)、供能套组(7);所述进水管(1)与输水管路相连,管上有控制开关及进水流量的阀门;所述养殖池形状为长方形,池壁有一定厚度;所述进水管(1)嵌在养殖池侧边池壁上端;所述表层吸污管(2)位于养殖池中央,上段为防护网(201),下段为圆柱形管道;所述隔板(3)安装于养殖池内壁底部四周;所述隔板(3)外侧以一定角度固定连接在养殖池池壁上;所述隔板(3)内侧与分离网(4)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网(4)中央有圆形开口,开口尺寸与表层吸污管(2)下段圆柱形管道尺寸一致;所述底层排污套组位于养殖池底部;所述排污管(6)位于养殖池右侧,安装有抽水泵(601);所述供能套组(7)位于养殖池右侧,为底层排污套组提供动力;所述进水管(1)使用时水管中的水保持平行水面注入,水流推动油膜向中间表层吸污管(2)移动,辅助油膜清除工作高效进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养殖池内部有水时,所述表层吸污管(2)的防护网(201)部分位于水中,部分在水外;所述防护网(201)孔径小于前期投入虾苗的尺寸,用以防止在养殖过程中虾苗从表层吸污管(2)处逃逸;所述防护网(201)与下端的圆柱形管道固定连接,保证防护网(201)稳定立于养殖池中央;所述圆柱形管道与右侧排水管(202)固定连接相通;所述排水管(202)位于分离网(4)下方,为三通水管,右侧两个末端为有一定弧度的弯管;在水位增长到接触防护网(201)时,表层带有油膜的池水透过防护网(201)顺管道进入排水管(202),冲刷底层排污套组,最后在抽水泵(601)的抽力下从排污管(6)排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及分离网(4)组成的污物分离构件,将养殖池分为上下连通的两部分;上部分为对虾养殖区,下部分为集污排污区;所述分离网(4)孔径小于前期投入虾苗的尺寸。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排污套组包括污泥输送带(5)、清理刷(501);所述污泥输送带(5)由供能套组(7)控制驱动,打开供能套组(7)后,主视方向上污泥输送带(5)顺时针旋转;所述清理刷(501)右端固定链接在养殖池池壁底部;所述清理刷(501)的毛刷部分与污泥输送带(5)右侧贴紧;在污泥输送带(5)转动时,清理刷(501)会扫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福涛,王欣,刘朋,尹相菡,于本淑,李战军,李鲁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