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933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水处理池和养殖池,水处理池包括外池、内池和池底;外池和内池均为筒状且同轴设置在池底上,内池的池顶高于外池的池顶,池底的形状为锅底状;水处理池和养殖池之间设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将养殖池底部污水输送至内池的多个第一抽水管和多个分流管,包括用于将内池内部水源输送至外池的回流管和多个出水管,以及包括用于将水源由外池输送至养殖池的多个第二抽水管,第一抽水管上设置第一水泵,第二抽水管上设置第二水泵;水处理池和养殖池内部均设有曝气系统;内池内部设有排污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污水处理效率高,实现水循环利用。水循环利用。水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化鳜鱼养殖
,涉及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迅速增长,水产养殖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在日益提高。水产养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池塘精养,以投饵、施肥取得高产量,并将不同食性的水产进行混养,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另一种是在海塘、湖泊、水库中等大、中型水域中放养,主要依靠天然饵料获得水产品。
[0003]池塘精养中,一般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而现有养殖池内部的水不具有流动性,在长期的养殖中残饵机排泄物会积累在养殖池内部,并且容易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水产生物生长,甚至大批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0004]在养殖过程中,池水需要及时更换,一般采取直接换水的方式,污水直接排放,无法实现水源的循环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该技术实现污水的高效净化和循环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水处理池(10)和养殖池(5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池(10)包括外池(11)、内池(12)和池底(13);所述外池(11)和内池(12)均为筒状且同轴设置在池底(13)上,内池(12)的池顶高于外池(11)的池顶,池底(13)的形状为锅底状;所述水处理池(10)和养殖池(50)之间设有水循环系统(20),水循环系统(20)包括用于将养殖池(50)底部污水输送至内池(12)的多个第一抽水管(21)和多个分流管,包括用于将内池(12)内部水源输送至外池(11)的回流管(22)和多个出水管(23),以及包括用于将水源由外池(11)输送至养殖池(50)的多个第二抽水管(24),第一抽水管(21)上设置第一水泵(25),第二抽水管(24)上设置第二水泵(26);所述水处理池(10)和养殖池(50)内部均设有曝气系统(30);所述内池(12)内部设有排污系统(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管(21)的进水端位于养殖池(50)的池底,第一抽水管(21)的出水端伸入内池(12)内部并连接多个分流管;多个所述分流管相互连通呈网状并水平设置于内池(12)的下部,多个分流管之间留有供回流管(22)穿过的第一空间(62),分流管底部设置多个水污分离器(29);所述回流管(22)底部固定在池底(13)上,回流管(22)位于内池(12)内,回流管(22)的顶部低于内池(12)的池顶,回流管(22)的上部沿其周面开设多个回水孔(61),回流管(22)的底部沿其周面分别连接多个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穿过内池(12)的周壁以伸入外池(11)内,出水管(23)位于外池(11)内的部分其周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第二抽水管(24)的进水端伸入外池(11)的底部或下部,第二抽水管(24)的出水端伸入养殖池(5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包括第一分流管(27)和第二分流管(28),第一分流管(27)的内径小于第一抽水管(21)的内径并大于第二分流管(28)的内径,第一抽水管(21)的出水端同时连接多个第一分流管(27)的进水端,第一分流管(27)的出水端同时连接多个第二分流管(28)的进水端;多个所述第一分流管(27)呈“口”、“日”或“目”字形布置,多个第二分流管(28)呈网状连接或相互平行设置在多个第一分流管(27)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式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池(12)内部设有第一支架(64)和第二支架(66),第一支架(64)位于第二支架(66)上方,第一支架(64)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钢丝网(65),第二支架(66)上表面固定有第二钢丝网(67);在所述第一支架(64)与第二支架(66)之间填充有第一生物填料(71),在第一支架(64)上方填充有第二生物填料(72),第二生物填料(72)的高度低于回流管(22)的顶部,外池(11)内部填充有第三生物填料(73);所述第一钢丝网(65)、第一支架(64)、第二钢丝网(67)以及第二支架(66)上均留有或开设有供回流管(22)和第一分流管(27)均向下穿过的空间或通孔;所述分流管固定在第二支架(66)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利宏陈玉超李俊薛雷梁标朱盈盈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