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宗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骨圆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3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骨圆针,属于一种骨内固定的骨圆针。针体(2)的两端均为针尖(1),针体(2)的表面有沿轴向的凸起或凹槽。在术中逆行穿出后,可方便地向反方向打入。而且,在被剪断后的两段各有一个针尖,皆可利用。另外,带有轴向凸起或凹槽的表面,使骨圆针的刚性和用于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得以提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用骨科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骨内固定的骨圆针。在骨科手术中,骨圆针是常用的骨折内固定器材。骨圆针包括直径小于1.5毫米的克氏(Kirschner)针和粗于此直径的斯氏(Steinmann)针。使用时需要置于骨内,跨越骨折线,起固定作用。术中有很多情况,需逆行打入,即先从骨折端一侧逆行穿出,骨折复位后,再反方向向回打入到另一侧骨折骨内。通常使用的骨圆针有一个针尖,另一端为平头的尾部,因此,在逆行穿出后再反方向打入时,如果髓腔较浅或无髓腔,则反方向打入非常困难。另外,根据手术的实际需要,要剪取适当长度的骨圆针,对于只有一个针尖的骨圆针而言,如此剪下的尾部一段无法再用,只好被废弃。另外,由于目前普遍采用的骨圆针其表面是圆滑的,因此术中不易夹持和固定,术中术后易折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骨圆针,便于术中反方向打入,被剪断后两端都有使用价值,并希望通过改变其表面形状,提高其钢性和固定的稳定性。这种新型骨圆针有针体(2)和针尖(1),其特征在于,针体(2)的两端均为针尖(1);针体(2)的表面有沿轴向的凸起或凹槽。由于本技术的两端均为针尖,因此在术中逆行穿出后,可方便地向反方向打入。而且,在被剪断后的两段各有一个针尖,皆可利用。带有轴向凸起或凹槽的表面,使骨圆针的钢性和用于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新型骨圆针外形图;图2、新型骨圆针针体截面图。如图1所示,新型骨圆针有针体(2),针体(2)的两端均为针尖(1)。另外,这种新型骨圆针针体(2)的表面可以有沿轴向的凸起或凹槽,其横截面如图2所示,如此可增强针体的钢性和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并便于用钳子或骨钻夹持。权利要求一种新型骨圆针有针体(2)和针尖(1),其特征在于,针体(2)的两端均为针尖(1);针体(2)的表面有沿轴向的凸起或凹槽。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骨圆针,属于一种骨内固定的骨圆针。针体(2)的两端均为针尖(1),针体(2)的表面有沿轴向的凸起或凹槽。在术中逆行穿出后,可方便地向反方向打入。而且,在被剪断后的两段各有一个针尖,皆可利用。另外,带有轴向凸起或凹槽的表面,使骨圆针的刚性和用于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文档编号A61B17/68GK2306758SQ97221970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宗光 申请人:张宗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骨圆针有针体(2)和针尖(1),其特征在于,针体(2)的两端均为针尖(1);针体(2)的表面有沿轴向的凸起或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宗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