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钩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0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胸锁钩钢板,为曲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钢板一端为截面呈圆形的弯钩状结构(1),另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3),中间(2)弧形过渡,弯钩与扁平板状结构不在同一平面上;弯钩状结构(1)与“L”形相近,扁平状结构(3)钢板略呈弧形,其曲度与锁骨近段前侧弧度相适应,钢板上有螺钉孔(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胸锁关节前后脱位或前后脱位合并锁骨近端骨折的骨科手术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骨切迹和第1肋软骨构成,属鞍状关节。因胸骨为松质骨,而锁骨位于胸锁关节的前外侧,克氏针、钢板螺钉无法在胸骨上得到有效地固定,术中复位差,术后脱位以及疼痛常见,疗效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一种曲折形胸锁钩钢板固定在受伤的胸锁关节上,能保证骨折愈合和韧带修复,较早恢复关节功能。本胸锁钩钢板为一种曲折形结构,其一端为截面呈圆形的弯钩状结构,另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中间弧形过渡,弯钩与扁平状钢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圆杆状弯钩端与“L”形相近,其头端绕经胸骨后方插入预先在胸骨钻出的骨孔中,弯钩的另一端从胸骨后端从胸骨后方弯曲至胸锁骨关节前方与扁平板状钢板相连接;扁平状钢板略呈弧形,其曲度与锁骨近段前侧弧度相适应,置于锁骨近段前侧面,钢板上有三至四个螺钉孔,用于螺钉固定。为了使固定效果更好,可在弯钩前端加附助固定装置,防止后脱位。目前国内外均无有效的胸锁关节复位内固定专用器械,一般只用外固定装置来解决胸锁关节脱位或用克氏针、钢板螺钉来进行内固定,本技术不仅能使脱位的胸锁关节得到完全复位,且使损伤关节在复位后能得到生理活动范围内的微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功能恢复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为一曲折形胸锁钩钢板,其一端为截面呈圆形的弯钩状结构1,另一端为扁平状结构3,扁平状结构3端略呈弧形,其曲度与锁骨近段前侧弧度相适应,中间2弧形过渡,弯钩与扁平状钢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圆杆状弯钩端与“L”形相近,钢板上有三至四个螺钉孔4,用于螺钉固定。手术在气插全麻或一侧颈丛加局麻下进行,作胸骨柄中线、经胸锁关节到锁骨前缘“S”形切口,长约8cm~10cm;显露胸骨柄,胸锁关节及锁骨近端,于胸骨柄正中线距上缘约1.2cm处穿孔;将弯钩状结构1的前端经胸骨后方插入骨孔,其后端绕过胸骨,使扁平状结构3的一端贴于锁骨前侧面向下后推压同时牵拉上肢,脱位处即达复位,用螺钉通过三至四个螺钉孔4,将本钢板固定在锁骨上即可。为了使固定效果更好,可在弯钩前端加附助固定装置,防止后脱位,一种方式如图3所示,直接在弯钩前端开有螺孔,与螺钉5、垫片6配合,把弯钩锁定在胸骨上;另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从扁平状钢板处连出一薄片状连杆7,连杆两端各有一孔8,其中一孔与弯钩前端的螺孔用螺钉固定,另一孔与扁平状钢板上的螺钉孔相对应,由螺钉固定于锁骨上,防止胸锁关节后脱位。权利要求1.一种胸锁钩钢板,为曲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钢板一端为截面呈圆形的弯钩状结构(1),另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3),中间(2)弧形过渡,弯钩与扁平板状结构不在同一平面上;弯钩状结构(1)与“L”形相近,扁平状结构(3)钢板略呈弧形,其曲度与锁骨近段前侧弧度相适应,钢板上有螺钉孔(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锁钩钢板,其特征在于该螺钉孔(4)为三至四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锁钩钢板,其特征在于该弯钩前端开有螺孔,与螺钉(5)、垫片(6)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锁钩钢板,其特征在于从扁平状钢板处连有一薄片状连杆(7),连杆两端各有一孔(8),其中一孔与弯钩前端的螺孔用螺钉固定,另一孔与扁平状钢板上的螺钉孔(4)相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胸锁关节前后脱位或前后脱位合并锁骨近端骨折的骨科手术内固定装置。它采用一种曲折形胸锁钩钢板固定在受伤的胸锁关节上,能保证骨折愈合和韧带修复,较早恢复关节功能。本技术不仅能使脱位的胸锁关节得到完全复位,且使损伤关节在复位后能得到生理活动范围内的微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功能恢复好。文档编号A61B17/80GK2686545SQ20032010794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6日专利技术者林列 申请人:浙江省台州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台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