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321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货车轴承密封领域,涉及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内油封和外密封唇,内油封与轴承内圈过盈装配,外密封唇与轴承外圈过盈装配,内油封和外密封唇之间留有转动间隙;内油封包括弯折部、内装配部和侧挡部,所述内装配部套装轴承内圈外壁上并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内装配部靠近滚子的一侧向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内装配部与弯折部成钝角设置,内装配部远离滚子的一侧设置侧挡部,内装配部与弯折部连接处设置储油槽;所述轴承外圈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嵌槽,外密封唇通过密封嵌槽与轴承外圈装配。本结构密封性能良好,摩擦力矩低,减少漏脂及过热现象,保证使用寿命。证使用寿命。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货车轴承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设施中常会用到轴承,其速度、寿命和可靠性等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因轴承的运行速度快,免维护周期长,就要求轴承的密封组成结构具有高可靠性、防泄漏、低摩擦、低磨损的特性,轴箱轴承密封是保障铁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结构之一,其作用是防止润滑剂外渗,并防止因灰尘及水等异物的侵入而导致润滑作用丧失。轴承的密封性能差会让灰尘、水气或其他污染入侵到轴承内部引起润滑脂的变质。
[0003]现有的轴承密封技术主要有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这两种密封结构在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有:(1)密封罩松动甚至脱落;(2)密封间隙过大导致润滑脂泄漏或外部水、尘土进入;(3)密封接触过盈量较大引起过热。上述情况影响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降低轴承使用寿命,不利于轴承的有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采用轻接触迷宫密封组成性能良好的密封结构,摩擦力矩低,能保证高铁轴箱轴承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内油封和外密封唇,内油封与轴承内圈过盈装配,外密封唇与轴承外圈过盈装配,内油封和外密封唇之间留有转动间隙;所述内油封包括弯折部、内装配部和侧挡部,所述内装配部套装轴承内圈外壁上并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内装配部靠近滚子的一侧向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内装配部与弯折部成钝角设置,内装配部远离滚子的一侧设置侧挡部。
[000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轴承在运转平稳状态下,唇口的实际接触过盈量较大,但轴承运转初始,轴承内温度较低,接触过盈量较小,润滑脂仍有漏出的可能。因此,对内油封进行了部分折弯,形成了弯折部,可以有效防止轴承运转初期润滑脂漏出,并进一步增强其密封能力。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装配部与弯折部连接处设置储油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与内装配部的延伸面的角度为78
°
;所述储油槽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切线与内装配部的角度为30
°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圈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嵌槽,外密封唇通过密封嵌槽与轴承外圈装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密封唇包括外装配部以及与外装配部衔接的密封组,所述外装配部与轴承外圈配合装配,密封组与内油封配合密封。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包括靠近滚子一侧的挡油部、远离滚子一侧的侧环部和内径侧的密封唇;所述密封唇包括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和第三唇口,第一唇口与内油封的内装配部间隙配合,第二唇口与内油封的内装配部过盈配合,第三唇口与内油封的侧挡部间隙配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唇口的内径表面均匀设置有相间隔的弧形槽,第一唇口的内径表面与内油封的内装配部之间存储有润滑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唇口与内油封的内装配部的过盈量为0.1

0.2mm。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外界环境极限最低温度达到

60℃条件下,轴承内工作温度大约为60~80℃,内外环境的温差较大,这使得轴承油腔与外界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唇口接触过盈量会由初始的0.10mm增大至0.20mm。随着轴承转速的升高,润滑剂在油腔内对挡油部产生压力,密封接触部位过盈量(密封唇第二唇口与内油封接触位置)增大,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因间隙过大导致的润滑剂泄漏或外部水、尘土进入。经过理论分析及仿真辅助计算得出0.20mm是最佳的密封接触过盈量。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精度,以保证密封效果,防止过盈量较大引起过热造成失效。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挡油部上设有挡油弧面,所述挡油弧面与挡油部侧表面形成坡角,所述坡角的角度为60
°
,所述挡油部用于阻挡油脂进入转动间隙,挡油部与第一唇口之间通过内凹弧面过渡,内凹弧面与内油封弯折部之间形成润滑腔。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挡油部两侧均通过弧面圆滑过渡,避免应力集中,保证挡油部突出体的使用寿命。其中挡油弧面起到引导油路循环方向的作用,增加挡油部和挡油弧面,通过精准控制坡度实现在轴承运转过程中油的自主循环运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内油封的侧挡部的截面拐角设置,侧挡部的外径端向靠近滚子的一侧延伸形成拐角面,拐角面处于侧环部和第三唇口之间,侧环部位于靠近轴承外圈的一侧,第三唇口位于靠近轴承内圈的一侧。
[00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侧挡部拐角设置,将密封唇保持在侧挡部的内侧,侧环部、拐角面和第三唇口形成交叉式结构,有效防止污水、杂质等从外界进入轴承内部、破坏密封。
[0019]进一步地,所述内装配部向靠近滚子的一侧沿轴向延伸形成支撑部,支撑部与弯折部的夹角为78
°

[00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能够增大与轴承内圈的接触面积,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同时支撑部能够对弯折部进行支撑,减小弯折部位置的应力作用。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密封结构密封性能良好,摩擦力矩低,能减少漏脂及过热现象,保证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密封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油的自主循环运动路径示意图;
[0024]图3为实施例1中内油封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实施例2中内油封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轴承内圈, 2、轴承外圈, 3、滚子, 4、内油封, 4.1、弯折部,
[0027]4.2内装配部, 4.3侧挡部, 4.31拐角面, 4.4支撑部,
[0028]5、外密封唇, 5.1外装配部, 5.2挡油部, 5.21挡油弧面, 5.22坡角, 5.3侧环部, 5.4第一唇口, 5.5第二唇口, 5.6第三唇口, 5.7内凹弧面
[0029]6、转动间隙, 7、储油槽, 8、密封嵌槽, 9、润滑腔,
[0030]A、油循环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实施例1
[0033]参见附图1

3,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之间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内油封4和外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内油封和外密封唇,内油封与轴承内圈过盈装配,外密封唇与轴承外圈过盈装配,内油封和外密封唇之间留有转动间隙;所述内油封包括弯折部、内装配部和侧挡部,所述内装配部套装轴承内圈外壁上并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内装配部靠近滚子的一侧向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内装配部与弯折部成钝角设置,内装配部远离滚子的一侧设置侧挡部;所述内装配部与弯折部连接处设置储油槽;所述轴承外圈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嵌槽,外密封唇通过密封嵌槽与轴承外圈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内装配部的延伸面的角度为78
°
;所述储油槽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切线与内装配部的角度为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唇包括外装配部以及与外装配部衔接的密封组,所述外装配部与轴承外圈配合装配,密封组与内油封配合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轴承的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包括靠近滚子一侧的挡油部、远离滚子一侧的侧环部和内径侧的密封唇;所述密封唇包括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和第三唇口,第一唇口与内油封的内装配部间隙配合,第二唇口与内油封的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佳艺于长鑫刘学张放高秀娥闫蕊刘兆红辛忠伟宋涛张策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