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单元、离合器及扭矩限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17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单元、离合器及扭矩限制器,其中减振单元,包括,铆接的从动盘和减振盘,介于从动盘和减振盘之间的盘毂,以及位于从动盘、减振盘和盘毂的窗孔内的减振弹簧;还包括:介于从动盘和盘毂之间的第一减振衬套,第一减振衬套与盘毂之间形成第一摩擦副;设置于盘毂背离第一减振衬套的端面的减振摩擦片,减振摩擦片与盘毂之间形成第二摩擦副;介于减振摩擦片与减振盘之间的第二减振衬套,第二减振衬套与减振摩擦片之间形成第三摩擦副,其中第三摩擦副的阻尼大于第二摩擦副的阻尼;以及,介于第二减振衬套与减振盘之间的碟簧。该减振单元解决了车辆在剧烈工况时振动和噪音较大的问题,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单元、离合器及扭矩限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扭矩限制器
,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单元、离合器及扭矩限制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汽车的离合器是在汽车的传动系统中切断和连接动力的部件。在新能源车中传统的离合器被扭矩限制器所替代。离合器和扭矩限制器均包括限扭单元和减振单元,其中限扭单元用于限制扭矩避免过载而损坏零部件,减振单元用于过滤振动起到减振的作用。
[0003]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乘员对于车内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辆NVH性能已成为汽车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离合器/扭矩限制器是改善车内舒适性、提升NVH性能的重要零部件。然而现有的离合器/扭矩限制器的减振特性仍然有限,特别是在车辆处于启停、急加减速等剧烈工况时,车辆仍然具有较大的振动和噪音,严重影响驾乘体验。
[0004]因此,如何解决车辆在剧烈工况时车辆振动和噪音较大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单元、离合器及扭矩限制器,以解决车辆在剧烈工况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单元,包括,铆接的从动盘和减振盘,介于所述从动盘和所述减振盘之间的盘毂,以及位于所述从动盘、所述减振盘和所述盘毂的窗孔内的减振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振衬套,所述第一减振衬套介于所述从动盘与所述盘毂之间,其与所述从动盘周向固定连接,并且其与所述盘毂之间形成第一摩擦副;减振摩擦片,所述减振摩擦片设置于所述盘毂背离所述第一减振衬套的端面,所述减振摩擦片具有朝向所述盘毂的至少一个插舌,所述盘毂具有对应的供所述插舌插入的至少一个插孔,所述插舌插入所述插孔内,且所述插舌的两个侧表面与所述插孔对应的两个侧孔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减振摩擦片与所述盘毂之间形成第二摩擦副;第二减振衬套,所述第二减振衬套介于所述减振摩擦片与所述减振盘之间,其与所述减振盘周向固定连接,并且其与所述减振摩擦片之间形成第三摩擦副,其中所述第三摩擦副的阻尼大于所述第二摩擦副的阻尼;以及,介于所述第二减振衬套与所述减振盘之间的碟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单元具有当车辆处于稳定工况时的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盘毂的所述插孔的两个侧孔壁与所述减振摩擦片的所述插舌的两个侧表面均不接触,以使所述减振摩擦片与所述盘毂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减振单元具有当车辆处于剧烈工况时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盘毂的所述插孔的其中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双蒋江东黄鹏吴建聪孙勤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昊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