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炜志专利>正文

盆腔牵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8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开下腹部腔室的外科器械,它由弯梁和底杆组成一对称框架,框架上套接多个插有弯拉钩的滑动固定器,底杆两端套接两个可滑动的叉手,弯梁中央固定一弧形挡片。在手术时将框架固定在人体的下腹部,用弯拉钩牵开腔室,可以稳定、充分的显露手术视野,有利于手术的操作,从而克服了人力牵拉所带来的缺陷。(*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显露下腹部手术视野的外科器械。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显露手术视野的腹腔牵开器,仅限于开胸及开腹腔,此类器械牵拉部位浅,在手术中作用力小,且作用力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应用于下腹部牵开盆腔,而下腹部盆腔内的手术种类较多,如前列腺Ca、膀胱Ca根治术等,没有专门的显露手术视野的器具,目前主要以人力牵拉为常用方式,手术时,必须由多个医护人员牵拉多个弯拉钩显露术野,牵拉者往往不能持续牵拉,需不时中断手术给予调整,这样极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牵开下腹部盆腔、显露术野的手术器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弯梁和底杆组成,其中底杆与弯梁活动连接构成一对称框架,框架上套接多个插有弯拉钩的滑动固定器,底杆伸出框架的两端活动连接一对叉手,在弯梁的中央位置连接一个弧形挡片。采用本技术,在手术时将其固定在人体上,可以稳定、充分的显露手术视野,利于手术的操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之一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3本技术的结构之二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叉手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之一;图6为图4的侧视图之二;图7为本技术中弯拉钩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弯拉钩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侧视图。参见图1,它由弯梁1和底杆2组成,底杆2上对称固定两个带有插孔的连接件3,连接件3的插孔侧壁上装有弹性固定钮,弯梁1呈梯形,或着弧形、U形等对称形状,其两端可滑动插入连接件3上的插孔内,且通过弹性固定钮将弯梁1与底杆2紧固在一起,这样底杆2与弯梁1活动连接构成一对称多边形框架,且弯梁1可以相对底杆2上下滑动,根据被术对象的情况,调节框架的大小;框架上套接多个插有弯拉钩4的滑动固定器5,滑动固定器5可相对框架转动,通过螺钉将其与弯拉钩4在框架上定位,弯拉钩4向外弯曲,参见图7、8、9,弯拉钩的形状可以是L形、马蹄形或耙形;底杆2伸出框架的两端套接一对叉手6,叉手6外侧有紧固螺钉,参见图4、5、6,叉手6上部设置多个套接孔7,可以上下选择套接,叉手6下部呈圆弧状,叉手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呈一直角,或着叉手下部向内收敛,也可以是向外扩展式;参见图2,在弯梁1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扁插孔81,扁插孔81侧壁上装有螺钉8,有一弧形挡片9可上下活动的插入该扁插孔81内,且通过螺钉8将弧形挡片9和弯梁1在扁插孔处紧固,弧形挡片9底部背向底杆弯曲。在使用时,将弯梁1与底杆2组成的框架置于病人的下腹部,其弧形挡片作用于耻骨联合上缘,根据被术对象的情况,可以上下调整弧形挡片,防止框架下滑;叉手6紧卡于骼嵴上缘,选择位置合适的套接孔套接在底杆2上,通过叉手外侧的螺钉拧紧,保证框架不左右移动,叉手6根据被术对象的胖瘦,选择直角形或向内向外的斜形;确认稳固后,用弯拉钩4牵开手术组织至满意位置,然后将弯拉钩4插入固定器5内固定,根据需要,弯拉钩的宽窄大小可以有大中小三种型号进行选择使用,同样,与弯拉钩的大小相配合,固定器的大小也有大中小三个型号,本技术的结构充分考虑了下腹部组织的回缩性和位置狭窄性,在牵开术野后,保证本器械框架在使用过程中不上浮、不下滑。本技术中底杆2与弯梁1以及叉手6的连接关系也可以如图3所示,底杆2上对称固定两个连接板10,每个连接板10上设有两个螺孔,形成两组对称螺孔,其中一组对称螺孔11之间的宽度与弯梁1相同,在弯梁1上设置多组同轴螺孔12,通过螺钉将弯梁与底杆在同轴螺孔11、12处紧固;底杆2为一中空的管体,管体与连接板10上的另一组对称螺孔13相通,底杆2两端分别套接两个外杆14,外杆14上设置多组对称螺孔15,通过螺钉将底杆与外杆在螺孔13、15处紧固,外杆14的外侧端部外径较小,该处套接固定一对叉手6。这种结构,一方面两个叉手6之间的调整范围增大,另一方面,可以首先将底杆2与叉手6固定在患者腹部,确定稳定后,再将弯梁1连接在底杆2上,避免了整个框架一体化调整固定所带来的不便。权利要求1.一种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弯梁和底杆组成,其中底杆与弯梁活动连接构成一对称框架,框架上套接多个插有弯拉钩的滑动固定器,底杆伸出框架的两端活动连接一对叉手,在弯梁的中央位置连接一个弧形挡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弯梁的中央位置设置一个扁插孔,扁插孔侧壁上装有螺钉,弧形挡片可上下活动的插入该扁插孔内,且通过螺钉将弧形挡片和扁插孔紧固,弧形挡片底部背向底杆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套接在框架上的滑动固定器可相对框架转动,通过螺钉将其与弯拉钩在框架上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弯拉钩向外弯曲,其形状为L形、马蹄形或耙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底杆上对称固定两个带有插孔的连接件,连接件的插孔侧壁上装有弹性固定钮,弯梁两端可滑动插入连接件上的插孔内,且通过弹性固定钮将弯梁与底杆紧固在一起,叉手套接在底杆两端,叉手外侧有紧固螺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底杆上对称固定两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设有两个螺孔,形成两组对称螺孔,其中一组对称螺孔的宽度与弯梁相同,在弯梁上设置多组同轴螺孔,通过螺钉将弯梁与底杆在同轴螺孔处紧固;底杆为一中空的管体,管体与连接板上的另一组对称螺孔相通,底杆两端分别套接两个外杆,外杆上设置多组对称螺孔,通过螺钉将底杆与外杆在螺孔处紧固,外杆的外侧端部外径较小,该处套接固定一对叉手。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叉手上部设置多个套接孔,叉手下部呈圆弧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叉手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呈一直角,或着叉手下部呈斜形,向内收敛或向外扩展。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开下腹部腔室的外科器械,它由弯梁和底杆组成一对称框架,框架上套接多个插有弯拉钩的滑动固定器,底杆两端套接两个可滑动的叉手,弯梁中央固定一弧形挡片。在手术时将框架固定在人体的下腹部,用弯拉钩牵开腔室,可以稳定、充分的显露手术视野,有利于手术的操作,从而克服了人力牵拉所带来的缺陷。文档编号A61B17/02GK2406617SQ0021329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徐炜志, 高续文, 彭光平, 臧守明, 綦德柱, 高桂香 申请人:徐炜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盆腔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弯梁和底杆组成,其中底杆与弯梁活动连接构成一对称框架,框架上套接多个插有弯拉钩的滑动固定器,底杆伸出框架的两端活动连接一对叉手,在弯梁的中央位置连接一个弧形挡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炜志高续文彭光平臧守明綦德柱高桂香
申请(专利权)人:徐炜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