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751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冷壳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液冷壳体、铜管和液压胀管设备,液冷壳体包括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二者的连接端面上均开设有嵌槽,两个嵌槽相对设置形成胀接空腔;铜管两端开口,且其设置于胀接空腔中;工作时,液压胀管设备的注液端与铜管的一端开口连接,再将铜管的另一个开口进行封堵,然后启动液压胀管设备对铜管按预设加压压力进行预设加压时间的注液加压,以使铜管由内向外扩张后其外壁能与胀接空腔的槽壁紧密贴合,以实现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以实现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以实现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冷壳体制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液冷壳体的铜管连接方式是在锻造钢加工的壳体内嵌埋电焊铜管,嵌埋时,使用黄铜焊料进行火焰钎焊,该种焊接方式需要专业的焊接技术工人进行操作,且在焊接过程中,液冷壳体在火焰焊过程中容易受热不均,易产生形变和壳体退火,导致其局部硬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异种金属氩弧焊、火焰钎焊等焊接操作容易产生析氢、曝锌和气泡等加工件的固有缺陷,也会进一步导致液冷壳体的结构强度变低。且焊接过程污染较高,人工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液冷壳体采用埋焊方式连接带来的壳体形变、二次退火和局部硬度变化等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液冷壳体、铜管和液压胀管设备,所述液冷壳体包括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二者的连接端面上均开设有嵌槽,两个所述嵌槽相对设置形成胀接空腔;所述铜管两端开口,且其设置于所述胀接空腔中;工作时,将所述液压胀管设备的注液端与所述铜管的一端开口连接,将所述铜管的另一个开口进行封堵,然后启动液压胀管设备对铜管按预设加压压力进行预设加压时间的注液加压,以使铜管由内向外扩张后铜管外壁能与所述胀接空腔的槽壁紧密贴合,以实现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铜管为按所述胀接空腔形状预成型的无缝管件,其材质为T2紫铜。
[0006]进一步的,所述液冷壳体为金属材质,且其硬度和强度均大于所述铜管的硬度和强度;优选的,所述液冷壳体抗拉强度为δb2≥1080MPa(110),其屈服强度优选为δs2≥930MPa(95),其硬度优选为HRC为36

45;所述嵌槽的伸长率δ5c≤1.4%。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铜管的抗拉强度δb1为200MPa

240MPa;其屈服强度δs1优选为60MPa

70MPa;伸长率优选为δ5a≥3%。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加压压力为35MPa

40MPa,所述预设加压压力优选为35MPa。
[0009]进一步的,所述铜管的壁厚为1mm

3mm,优选壁厚为1mm。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嵌槽为半圆弧形,且其半径大于的铜管外径,所述嵌槽半径和铜管外径的的差值优选为0.1mm

0.2mm;优选的,所述嵌槽内还涂有厚度≤20μm的导热硅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方法,所述
方法能够在如前任一所述的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上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0012]S1、将铜管装入下壳体嵌槽内,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使铜管位于上下嵌槽组成的胀接空间内,并用紧固件将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进行紧固;
[0013]S2、将所述铜管一端开口封堵,将液压胀管设备的液压输出接口与铜管另一端开口连接;
[0014]S3、按照预设加压压力对所述铜管加压预设加压时间,之后再按预设保压时间进行保压;
[0015]S4、完成保压后,打开所述铜管的封堵端,并卸下其上的液压胀管设备,从所述铜管的一端开口吹气以进行排液,排液后完成胀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加压时间至少为30s。
[0017]进一步的,所述预设保压时间至少为120s。
[0018]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铜管和液压胀管设备,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组成液冷壳体,且二者的连接端面上均开设有嵌槽,两个嵌槽相对设置形成胀接空腔;铜管两端开口,且其设置于胀接空腔中;液压胀管设备的注液端与铜管的一端开口连接,用于注液加压;工作时,将铜管的另一个开口进行封堵,然后启动液压胀管设备对铜管进行注液加压使铜管由内向外扩张,以使得铜管外壁能与胀接空腔的槽壁紧密贴合,进而使上壳体和下壳体紧密连接。通过在上下壳体连接面上开设嵌槽,在其中通过液压胀管方式将铜管扩张一定的范围后埋入嵌槽中,使铜管外壁与嵌槽面紧密贴合,而通过控制液压压力和液压时间,又不会造成壳体嵌槽屈服变形,以此来实现铜管外壁与壳体嵌槽内壁形成有效的接触。
[0020]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预设加压压力需要根据被胀铜管的外径、壁厚、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条件决定。本专利技术中液冷壳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且其抗拉强度优选为δb2≥1080MPa(110),其屈服强度优选为δs2≥930MPa(95),加工后硬度优选为HRC为36

45;铜管为T2紫铜材质的无缝铜管,其抗拉强度δb1为200MPa

240MPa;其屈服强度δs1为60MPa

70MPa,伸长率为δ5a≥3%。基于以上两种材料的力学特性,T2紫铜无缝铜管(软态)很容易实现超屈服,而本专利技术中液压壳体的屈服强度远大于T2紫铜,在T2紫铜伸长允许范围内,可通过从内向外扩张的方式,将铜管扩张一定的范围,使铜管壁与壳体嵌槽面贴合,使T2紫铜管外壁与壳体嵌槽内壁形成更有效的接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中的预设加压压力选取为35MPa

40MPa,更优选的值为35MPa。
[0021]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装置,还根据应用条件提供的冷却液量和产品使用时的发热量,在允许的温升条件下,将铜管的壁厚选取为1mm

3mm,最佳壁厚为1mm,将壳体嵌槽的半径设计为大于铜管半径,且二者差值为0.1mm

0.2mm,胀接空间相比于现有埋焊方式需要的埋焊空间更小,且上下壳体连接端面的厚度也可以更薄,进而使得液冷壳体的产品重量更轻。
[0022]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方法,将预成型铜管装入下壳体嵌槽内;将上壳体与下壳体组合后用紧固件将壳体紧固连接;再用专用工装将铜管一端封堵;将液压胀管设备液压输出接口与铜管另一端连接;然后按照预设参数开始加压和保压,保压结束后,取下铜管两端的设备,用吹气方式进行排液。该胀管方法,只需要对软质铜管做物
理扩张,不需要对铜管嵌入壳体后再进行异种金属埋焊作业,便能实现液冷壳体胀管连接。避免行业中异种金属氩弧焊、火焰钎焊等焊接操作产生析氢、曝锌、气泡等固有缺陷,也避免在钎焊操作过程中,壳体局部受热导致其应力变形、二次退火,局部硬度发生变化,影响壳体结构强度。
[0023]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方法中,液压胀管设备预先设置加压压力为35MPa,加压时间至少为30S,保压时间至少为120S,相比于埋焊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液冷壳体、铜管和液压胀管设备,所述液冷壳体包括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二者的连接端面上均开设有嵌槽,两个所述嵌槽相对设置形成胀接空腔;所述铜管两端开口,且其设置于所述胀接空腔中;工作时,将所述液压胀管设备的注液端与所述铜管的一端开口连接,再将所述铜管的另一个开口进行封堵,然后启动液压胀管设备对铜管按预设加压压力进行预设加压时间的注液加压,以使铜管由内向外扩张后,其外壁能与所述胀接空腔的槽壁紧密贴合,进而实现所述液冷壳体的液压胀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为按所述胀接空腔形状预成型的无缝管件,其材质为T2紫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壳体为金属材质,且其硬度和强度均大于所述铜管的硬度和强度;优选的,所述液冷壳体的抗拉强度为δb2≥1080MPa(110),其屈服强度优选为δs2≥930MPa(95),其硬度优选为HRC为36

45;所述嵌槽的伸长率δ5c≤1.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的抗拉强度δb1为200MPa

240MPa;其屈服强度δs1优选为60MPa

70MPa;伸长率优选为δ5a≥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壳体实现液压胀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久怀王颢雄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