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58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螺母,所述螺纹筒的右侧端部固接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右侧设有抵紧组件。该PU软管接头结构,通过螺纹筒、第一螺母、锥形管、第二螺母和抵紧组件之间配合,斜环内壁的防滑圈会与软管的外壁相抵紧,继而完成软管与接头密封结构之间的对接安装作业,此过程中斜环不会随着第二螺母一同进行旋转,继而不会使软管外壁抵紧处存有强劲的螺旋摩擦作用力,便于操作人员对第二螺母的旋转施力大小判断,便于妥善安装的进行,且软管安装过后的紧致密封性能得以优质保障。安装过后的紧致密封性能得以优质保障。安装过后的紧致密封性能得以优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接头
,具体为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PU软管多用于空气管、水管和物料输送管,PU材料,即聚亚安酯,具有耐化学腐蚀、重量轻、耐磨性高、防染色、防胀气等性能,缺点是易老化,快拧接头的工作原理是将PU管插入快拧内,利用螺母锁紧PU管,切入管子而密封,它与PU管连接时不需焊接,有利于防火、防爆和高空作业,并能消除焊接不慎带来的弊端,因而它是炼油、化工、石油、天然气、食品、制药、仪器仪表等系统自控装置管路中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连接件,适用于油、气、水等管路连接,目前市面上PU软管用的卡套式密封接头,在安装过程中依旧存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将软套装在锥形管上方后,将紧固螺母对其套装端段软管紧固过程中,螺母与套装段软管之间存有强劲的螺旋摩擦作用力,这样会影响操作人员对紧固螺母旋转施力大小的判断,不便于妥善安装的进行,且存有的螺旋摩擦注意力,不便于软管安装后的紧致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PU软管用的卡套式密封接头,在安装过程中依旧存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将软套装在锥形管上方后,将紧固螺母对其套装端段软管紧固过程中,螺母与套装段软管之间存有强劲的螺旋摩擦作用力,这样会影响操作人员对紧固螺母旋转施力大小的判断,不便于妥善安装的进行,且存有的螺旋摩擦注意力,不便于软管安装后的紧致密封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螺母,所述螺纹筒的右侧端部固接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右侧设有抵紧组件;
[0005]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圆环、螺栓、滚珠、斜环和防滑圈;
[0006]所述圆环位于第二螺母的右侧,所述圆环的外表面呈环形插入有多个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圆环的一部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所述圆环与第二螺母的接触面相抵紧,所述圆环的左表面呈环形滑动卡接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的右侧贴合有斜环,所述斜环的外壁与第二螺母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斜环的内壁固接有防滑圈。
[0007]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内壁右端开设有刀锋。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PU软管接头结构,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09]通过螺纹筒、第一螺母、锥形管、第二螺母和抵紧组件之间配合,使软管的贯穿端部套装在锥形管的外壁上方,使软管的内壁与锥形管的外壁相抵紧,然后将第二螺母与螺纹筒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期间斜环内壁的防滑圈会与软管的外壁相抵紧,继而完成软管与接头密封结构之间的对接安装作业,此过程中斜环不会随着第二螺母一同进行旋转,继而不会使软管外壁抵紧处存有强劲的螺旋摩擦作用力,便于操作人员对第二螺母的旋转施
力大小判断,便于妥善安装的进行,且软管安装过后的紧致密封性能得以优质保障。
附图说明
[0010]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第二螺母、圆环和斜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螺纹筒,2、第一螺母,3、锥形管,4、第二螺母,5、抵紧组件,501、圆环,502、螺栓,503、滚珠,504、斜环,505、防滑圈,6、刀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包括螺纹筒1,螺纹筒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螺母2,螺纹筒1的右侧端部固接有锥形管3,锥形管3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母4,第二螺母4、锥形管3、第一螺母2和螺纹筒1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二螺母4的右侧设有抵紧组件5,抵紧组件5包括圆环501、螺栓502、滚珠503、斜环504和防滑圈505,圆环501位于第二螺母4的右侧,圆环501的外表面呈环形插入有多个螺栓502,螺栓502贯穿圆环501的一部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圆环501与第二螺母4的接触面相抵紧,圆环501的左表面呈环形滑动卡接有多个滚珠503,滚珠503可进行滚动,但无法与圆环501相分离,滚珠503的右侧贴合有斜环504,斜环504的外壁与第二螺母4的内壁相贴合,斜环504的内壁固接有防滑圈505,防滑圈505为橡胶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锥形管3的内壁右端开设有刀锋6,刀锋6可用来对软管内壁端部进行削掉,可增大软管内壁端部的内径,可便于软管套装在锥形管3的外壁上。
[0016]当PU软管接头结构,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左表面呈环形设有多个滚珠503的圆环501与第二螺母4的右表面相贴合,在使用螺栓502贯穿圆环501与第二螺母4螺纹相连,且使螺栓502与圆环501相抵紧,在将斜环504放入到第二螺母4的内部,使斜环504与圆环501左侧的滚珠503相贴合,然后在将待安装软管贯穿依次圆环501、斜环504和第二螺母4,使软管的贯穿端部套装在锥形管3的外壁上方,使软管的内壁与锥形管3的外壁相抵紧,然后将第二螺母4与螺纹筒1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期间斜环504内壁的防滑圈505会与软管的外壁相抵紧,继而完成软管与接头密封结构之间的对接安装作业,此过程中斜环504不会随着第二螺母4一同进行旋转,继而不会使软管外壁抵紧处存有强劲的螺旋摩擦作用力,便于操作人员对第二螺母4的旋转施力大小判断,便于妥善安装的进行,且软管安装过后的紧致密封性能得以优质保障,最后在将螺纹管1的外壁左侧与外界的空气、水和物料等介质供应装置输出端进行对接,即可实现对介质传输作业。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
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软管接头结构,包括螺纹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螺母(2),所述螺纹筒(1)的右侧端部固接有锥形管(3),所述锥形管(3)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母(4),所述第二螺母(4)的右侧设有抵紧组件(5);所述抵紧组件(5)包括圆环(501)、螺栓(502)、滚珠(503)、斜环(504)和防滑圈(505);所述圆环(501)位于第二螺母(4)的右侧,所述圆环(501)的外表面呈环形插入有多个螺栓(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爱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辉液压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