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846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包括下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且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翼板,并且下壳体的下表面安装有进入口,地插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地插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外杆,所述外杆的底端轴连接有活动爪,且活动爪的轴端外表面连接有齿轮,所述外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内杆,且内杆的外表面安装有齿条,上壳体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该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设置有地插和活动爪,通过按压外杆下移使活动爪深入土壤中,按压内杆下移使齿条与齿轮进行啮合连接,带动活动爪进行转动展开,通过底板底端多组地插的稳定作用,来增加底板1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田野间风力过大造成诱捕器的倾倒。避免田野间风力过大造成诱捕器的倾倒。避免田野间风力过大造成诱捕器的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诱捕器
,具体为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绿盲蝽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农业害虫,危害植物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造成幼嫩组织枯萎、传播疾病、抑制植物生长,其寄主植物种类非常广泛,危害果树、棉花、玉米、豆类、茶叶等,蝽类的求偶过程通常是远距离信息素聚集,然后再近距离的情况下雄虫通过雌虫释放的表面波定位,然后进行交配,通常防治方法是设置信息素诱捕器进行捕捉,但是现有诱捕器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比如:
[0003]申请号为CN201620104280.5所述的一种适合于茶树绿盲蝽害虫的诱捕器,其属于诱捕器
,包括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表面设有LED灯管,所述立柱的下侧设有圆盘状的储水槽,所述立柱的上侧设有顶板,该诱捕器采用LED灯管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对绿盲蝽进行吸引,通过第一尼龙网和第二尼龙网以及锥形通孔构成的网孔困住绿盲蝽,然后使用压板将绿盲蝽压入储水槽进行消灭,有效的抑制绿盲蝽虫害,提高收获茶叶的质量;
[0004]其诱捕器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放置在田野土地上,由于田野土地多为凹凸不平的状态,且田野间风大,诱捕器在风力吹动作用下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倾倒现象,导致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差,同时该诱捕器采用光诱实现绿盲蝽的捕捉消灭,由于田野上取电困难,若采用电池型结构又不能持续工作,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型绿盲蝽诱捕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其诱捕器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放置在田野土地上,由于田野土地多为凹凸不平的状态,且田野间风大,诱捕器在风力吹动作用下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倾倒现象,导致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差,同时该诱捕器采用光诱实现绿盲蝽的捕捉消灭,由于田野上取电困难,若采用电池型结构又不能持续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
[0007]下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且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翼板,并且下壳体的下表面安装有进入口;
[0008]地插,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地插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外杆,所述外杆的底端轴连接有活动爪,且活动爪的轴端外表面连接有齿轮,所述外杆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内杆,且内杆的外表面安装有齿条;
[0009]上壳体,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且上壳体的内端安装有诱芯,所述上壳体的内端安装有激振器,且上壳体的内端安装有灯光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等角度分布安装有四组支撑杆,且底板的上端等角度分布安装有四组翼板,并且翼板的顶端与进入口的内端相贴合,同时进入口与下壳体为固定一体化结构,所述底板的底端等角度分布安装有地插,且地插的内端与外杆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外杆的底端均匀分布设置有活动爪,同时活动爪与外杆的底端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活动爪与齿轮为同轴连接,通过翼板为害虫提供着落区域,使害虫可通过翼板爬动至进入口内。
[0011]优选的,所述外杆的内端为中空结构,且外杆内端与内杆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内杆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安装有四组齿条,同时齿条外侧与齿轮为啮合连接,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连接带动活动爪进行展开,提高底板的安装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外端轴连接有固定座,并且固定座的外端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外表面背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安装块的内端安装有蓄电池,且安装块的内端安装有电机;
[0013]内腔,开设于所述安装块的内端,且内腔的内端设置有转盘,且转盘的轴端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安装有凸块,所述安装块的内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末端轴连接有滑轮,并且活动杆的顶端与活动座轴连接,所述安装块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且活动杆与固定环为贯穿连接,并且活动杆外表面与固定环之间连接有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底端与下壳体为螺纹连接,且上壳体的顶端与安装块为固定连接,并且安装块的外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四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安装块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座与光伏板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通过滑槽与光伏板构成滑动结构,且活动座外侧与活动杆顶端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活动杆与安装块构成滑动结构,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螺纹连接结构,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可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进行害虫尸体的清理。
[0015]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盘轴端为键连接,且转盘外表面均匀分布安装有凸块,并且凸块的外表面与滑轮相贴合,所述电机与蓄电池为电性连接,且蓄电池与光伏板为电性连接,并且蓄电池与灯光组件为电性连接,同时蓄电池与激振器为电性连接,通过蓄电池对光伏板转化的电能进行储存,并对装置内用电设备进行快速供电。
[0016]一种绿盲蝽诱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使用时先抓取若干绿盲蝽,采用激光测振仪提取绿盲蝽磁性求偶的特异振动信号,然后利用激振器模仿绿盲蝽的特异振动信号,测试绿盲蝽对特异信号的行为反应,如果绿盲蝽对信号源呈现出趋性运动,再把激振器安装到上壳体中,再向诱芯内放置信息素引诱剂,进行诱集工作时,可控制激振器进行工作,在夜间时还可以控制灯光组件进行工作,在趋光性作用下进行诱捕;
[0018]S2:通过翼板为害虫提供着落区域,在光诱、性诱以及表面波诱作用下,使害虫从翼板向上爬动,通过翼板爬动至进入口,通过进入口进入至诱捕器内端,通过喇叭形结构的进入口可使诱捕器具有防逃功能,避免害虫进入诱捕器后再次逃跑,当诱捕器内害虫尸体较多时,可转动上壳体使其与下壳体相分离,使用者即可对壳体内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该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设置有地插和活动爪,通过按压外杆下移使活动爪深入土壤中,按压内杆下移使齿条与齿轮进行啮合连接,带动活动爪进行转动展开,通过底板底端多组地插的稳定作用,来增加底板1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田野间风力过大造成诱捕
器的倾倒;
[0021]2.该绿盲蝽诱捕器及诱捕方法,设置有光伏板和安装块,通过光伏板对太阳光能的转化实现蓄电池的储电,通过蓄电池对诱捕器内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同时可启动电机使其输出端带动转盘转动,凸块将挤压活动杆向外伸出,进而光伏板调整倾斜角度,吸收转化更多的光能,提高蓄电池储电量使诱捕器可以进行持续工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进入口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地插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活动爪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包括底板(1)和支撑杆(2),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体(3),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且底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翼板(4),并且下壳体(3)的下表面安装有进入口(5);地插(6),安装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且地插(6)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外杆(7),所述外杆(7)的底端轴连接有活动爪(8),且活动爪(8)的轴端外表面连接有齿轮(9),所述外杆(7)的内端活动连接有内杆(10),且内杆(10)的外表面安装有齿条(11);上壳体(12),连接于所述下壳体(3)的上端,且上壳体(12)的内端安装有诱芯(13),所述上壳体(12)的内端安装有激振器(14),且上壳体(12)的内端安装有灯光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等角度分布安装有四组支撑杆(2),且底板(1)的上端等角度分布安装有四组翼板(4),并且翼板(4)的顶端与进入口(5)的内端相贴合,同时进入口(5)与下壳体(3)为固定一体化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端等角度分布安装有地插(6),且地插(6)的内端与外杆(7)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外杆(7)的底端均匀分布设置有活动爪(8),同时活动爪(8)与外杆(7)的底端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活动爪(8)与齿轮(9)为同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7)的内端为中空结构,且外杆(7)内端与内杆(10)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内杆(10)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安装有四组齿条(11),同时齿条(11)外侧与齿轮(9)为啮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盲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2)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块(16),且安装块(16)的外端轴连接有固定座(17),并且固定座(17)的外端连接有光伏板(18),所述光伏板(18)的外表面背端开设有滑槽(19),且滑槽(19)的内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座(20),所述安装块(16)的内端安装有蓄电池(21),且安装块(16)的内端安装有电机(22);内腔(23),开设于所述安装块(16)的内端,且内腔(23)的内端设置有转盘(24),且转盘(24)的轴端与电机(22)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盘(24)的外表面安装有凸块(25),所述安装块(16)的内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磊蔡晓明罗宗秀李兆群修春丽付楠霞陈宗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