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船舶生产设计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全回转推进器具有螺旋桨绕中心轴360
°
转动特点,并且都是采用推式结构,螺旋桨设置于壳体结构后方,壳体主要考虑内部传动结构的布置需求其结构非常庞大,这样就造成了全回转推进器的推进性能的降低。
[0003]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改变推进器的结构来有效的提升推进器的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因此全回转推进器采用拉式推进的型式被提出。但是,由于将螺旋桨设置在壳体的前方,壳体会承受螺旋桨发出的尾流影响,为了能够利用这些尾流能量,必须要采用特定流线型的壳体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拉式全回转推进器具有较好的水动力性能和较高的推进效率。
[0004]同时,因壳体的线型从上到下曲度变化较大,为了能够让水流规则通过壳体,使推进器获得最大的水流推动,提高全回转推进器的推进效率。在拉式全回转推进器设计阶段,拉式舵桨的壳体结构线型曲度较大,并且壳体本体也是采用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桨轴和尾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S10:分别确定所述壳体本体、所述桨轴和所述尾鳍片的基准面,以及其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对不光顺的所述样线型值数据进行插值处理;S20:将所述样线型值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分别对所述壳体本体、所述桨轴和所述尾鳍片建立三维模型;S30:将所述壳体本体的三维模型、所述桨轴的三维模型和所述尾鳍片的三维模型进行组合,建立完整的壳体曲面,最后完成所述壳体曲面的建模和放样;S40:将所述壳体曲面用于与船体外板面相交,获得与所述船体外板完整光滑的过渡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S101:建立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所述壳体本体的壳体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基准面内,所述壳体本体的壳体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基准面内,并确定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以及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S102:在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之间建立辅助基准面,并在所述辅助基准面上获取所述壳体本体的过渡样线型值数据,并对所述过渡样线型值数据进行插值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具体包括:S1021:在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之间建立第一辅助基准面和第二辅助基准面,其中,所述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一辅助基准面、所述第二辅助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等间距排布;S1022:在所述第一辅助基准面上获取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过渡样线型值数据,并对所述第一过渡样线型值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在所述第二辅助基准面上获取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过渡样线型值数据,并对所述第二过渡样线型值数据进行插值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2之后还包括:S103:根据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和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确定所述壳体本体的壳体左侧引导线和壳体右侧引导线;其中,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S201:将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样线型值数据、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过渡样线型值数据、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过渡样线型值数据、所述壳体左侧引导线和所述壳体右侧引导线导入所述三维建模软件;S202:采用从所述第一基准面开始依次通过第一辅助基准面、第二辅助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通过所述壳体左侧引导线和所述壳体右侧引导线控制所述壳体本体的扫描路径,并通过调节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第一辅助基准面上的第一过渡面和在所述第二辅助基准面上的第二过渡面光顺所述壳体本体,以得到所述壳体本体的三维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式舵桨的壳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3具体
包括:采用流体计算对所述壳体本体进行流体空化计算,通过调整所述壳体左侧引导线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园,史志赛,王建政,段征,李静芬,张方华,吴泽奇,殷长春,张丽,陈波,陈思臻,赵建彬,孙东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