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10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和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放置槽、蓄电池、移动框、移动架、太阳能板、驱动组件、连接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放置槽和蓄电池,方便对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进行储存,便于在充电桩断电时进行使用;通过驱动组件可实现移动框在充电桩顶端进行位置移动,并在移动框移动到对顶端时,通过连接组件使移动架达到伸出移动框的最大面积,防护框方便对充电桩本体外壁进行防护;遇到恶劣天气时,移动框通过驱动组件向下移动,两组防护组件可形成倒V状,方便对充电桩本体进行防护,有效保护充电桩本体。有效保护充电桩本体。有效保护充电桩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0003]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断电情况下无法进行充电等操作,且露天的充电桩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造成充电桩内侧电器元件损坏,不方便使用。
[0004]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放置槽,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内侧顶端;蓄电池,安装在所述放置槽内侧,用于对电能进行储存;移动框,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并为水平状;移动架,位于所述移动框内侧,与所述移动框凹凸连接;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移动框和移动架表面,用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框上,并与充电桩本体连接,用于驱动移动框在充电桩本体顶端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置移动;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框内侧,与所述驱动组件和移动架连接,用于在移动框进行位置移动时,驱动移动架沿着移动框内侧进行位置移动;防护组件,安装在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两侧,并与移动架连接,用于在移动框进行位置移动时,进行角度变化,对充电桩本体顶端进行防护。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框中部;旋转杆,与所述驱动件输出端连接,并为竖直状,贯穿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定位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框底侧;定位筒,安装在所述放置槽内侧,与所述定位杆凹凸连接,并为竖直状,用于对移动框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齿,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杆外侧,并位于移动框内侧;连接齿,位于所述移动框内侧,与移动框内壁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驱动齿啮合连接;旋转齿,位于所述连接齿侧面,与所述移动框内壁转动连接,并与连接齿啮合连接;齿条,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一侧,并与所述旋转齿啮合连接;滑槽,位于所述移动框内壁上;凸条,安装在所述齿条上,与所述滑槽凹凸连接,用于对齿条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转动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两侧;防护框,与所述转动架转动连接,用于以转动架为圆心进行转动;防护板,位于所述防护框内侧,与所述防护框凹凸连接;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防护框内侧,并与移动架连接,用于在移动架进行位置移动时调节防护框进行旋转。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框内侧中部;槽孔,位于所述防护框靠近充电桩本体一侧,与所述固定杆平行;第一铰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靠近防护框一端中部;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槽孔;第二铰接座,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转动连接;移动筒,套接在所述固定杆外侧,与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连接;第三铰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筒外壁上;调节杆,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座转动连接,并位于移动框内侧;第四铰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板位于防护框内侧一端,并与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还包括:密封条,安装在所述防护框顶端,用于在防护框进行角度调节时,减小两块防护框连接处的缝隙。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还包括:长杆和限位槽,长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杆外侧,并与所述固定杆垂直;限位槽位于防护板上,与所述长杆凹凸连接,用于对防护板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侧安装有蓄电池,方便对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进行储存,便于在充电桩断电时进行使用,保证充电桩的使用效果;通过驱动组件可实现移动框在充电桩顶端进行位置移动,并在移动框移动到对顶端时,通过连接组件使移动架达到伸出移动框的最大面积,此时移动框和移动板上的太阳能板露出面积最大,此时防护框为竖直状,方便对充电桩本体外壁进行防护;遇到恶劣天气时,移动框通过驱动组件向下移动,此时移动架可收回到移动框内侧,使防护板伸出防护框,两组防护组
件可形成倒V状,方便对充电桩本体进行防护,避免雨水或沙尘等对太阳能板造成损坏,并有效避免雨水或沙尘等进入充电桩本体内侧,有效保护充电桩本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两块防护框拼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框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架和移动筒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框和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

充电桩本体、2

放置槽、3

蓄电池、4

移动框、5

移动架、6

太阳能板、7

驱动组件、71

驱动件、72

旋转杆、73

定位杆、74

定位筒、8

连接组件、81

驱动齿、82

连接齿、83

旋转齿、84

齿条、85

滑槽、86

凸条、9

防护组件、91

转动架、92

防护框、93

防护板、94

调节组件、941

固定杆、942

槽孔、943

第一铰接座、944

连接杆、945

第二铰接座、946

移动筒、947

第三铰接座、948

调节杆、949

第四铰接座、10

密封条、11

长杆、12

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放置槽,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内侧顶端;蓄电池,安装在所述放置槽内侧,用于对电能进行储存;移动框,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并为水平状;移动架,位于所述移动框内侧,与所述移动框凹凸连接;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移动框和移动架表面,用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框上,并与充电桩本体连接,用于驱动移动框在充电桩本体顶端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置移动;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框内侧,与所述驱动组件和移动架连接,用于在移动框进行位置移动时,驱动移动架沿着移动框内侧进行位置移动;防护组件,安装在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两侧,并与移动架连接,用于在移动框进行位置移动时,进行角度变化,对充电桩本体顶端进行防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框中部;旋转杆,与所述驱动件输出端连接,并为竖直状,贯穿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定位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框底侧;定位筒,安装在所述放置槽内侧,与所述定位杆凹凸连接,并为竖直状,用于对移动框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齿,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杆外侧,并位于移动框内侧;连接齿,位于所述移动框内侧,与移动框内壁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驱动齿啮合连接;旋转齿,位于所述连接齿侧面,与所述移动框内壁转动连接,并与连接齿啮合连接;齿条,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一侧,并与所述旋转齿啮合连接;滑槽,位于所述移动框内壁上;凸条,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昊涵俞磊陈海宾沈华童涛沈培刚吴煜韩冬军周强曲士庆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