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77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卸料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凹模板,所述下模具、卸料板、固定板和凹模板的内部和外壁设置有折弯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折弯单元,通过第一冲子的V字形凹槽和第二冲子的形状结构,第一冲子和第二冲子相互靠近的位移过程中,实现产品单工序的双向折弯,此过程中,第二冲子与产品接触向下进行位移,橡皮受到挤压,在开模的时候,橡皮发生回弹现象,带动第二冲子进行回弹,从而实现卸料板的弹起,便于实现短行程模具在冲压前对产品有压紧变形的作用,冲压后卸料板弹起,达到平稳卸料,实现快速卸料及双向同步折弯,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是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在使用连续模具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每一个工步的时间都非常影响产能和效率,我们常规使用的方式基本上为单工步实现单功能,实现产品的两次折弯一般情况下均会使用两道工步,故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需要更多的工时,另外,在冲裁的时候,材料因为剪切破坏,会在凹模上造成板料粘连的现象,需要一个顶料机构,保证整个条料不会卡在模具上,但是顶料机构的设计往往使用的是杠杆机构,这样的机构所需要的开模行程较高,行程较高的时候,则会面临时间的加长,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位于所述下模具的上方,所述上模具的底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卸料板,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凹模板,所述下模具、卸料板、固定板和凹模板的内部和外壁设置有折弯单元;所述折弯单元包括盖板、第一冲子、安装槽、安装板、橡皮、双孔垫圈和第二冲子;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冲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底端并贯穿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下模具的底端,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橡皮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所述双孔垫圈设置于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并于所述橡皮相接触,所述第二冲子固定连接于所述双孔垫圈的顶端并贯穿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凹模板,所述第二冲子的顶端形状呈V字形,所述第一冲子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冲子顶端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双孔垫圈和所述第二冲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冲子通过盖板及螺栓锁紧在卸料板上,通过第一冲子的V字形凹槽和第二冲子的形状结构,第一冲子和第二冲子相互靠近的位移过程中,实现产品单工序的双向折弯,此过程中,第二冲子与产品接触向下进行位移,第二冲子位移带动双孔垫圈进行位移,双孔垫圈位移对橡皮进行挤压,在开模的时候,橡皮发生回弹现象,橡皮位移带动双孔垫圈进行位移,双孔垫圈位移带动第二冲子进行回弹,从而实现卸料板的弹起,通过调整安装板在安装槽内的位置,从而使得安装板对橡皮进行挤压,从而调节橡皮
的回弹性,从而保证在开模的时候,橡皮发生回弹现象;最终实现短行程模具在冲压前对产品有压紧变形的作用,冲压后卸料板弹起,达到平稳卸料,实现快速卸料及双向同步折弯,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与所述安装板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板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顶端,所述橡皮和所述双孔垫圈的外壁与所述方形槽的内壁相贴合。如此,通过螺纹将安装板安装进入安装槽,通过调整安装板在安装槽内的位置,从而使得安装板对橡皮进行挤压,从而调节橡皮的回弹性,从而保证在开模的时候,橡皮发生回弹现象。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凹模板的内部开设有位移槽,所述位移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冲子的外壁相贴合。如此,第二冲子与产品接触向下进行位移,第二冲子位移带动双孔垫圈进行位移,双孔垫圈位移对橡皮进行挤压,在开模的时候,橡皮发生回弹现象,橡皮位移带动双孔垫圈进行位移,双孔垫圈位移带动第二冲子进行回弹,从而实现卸料板的弹起。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板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顶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皮和所述双孔垫圈的外壁与所述方形槽的内壁相贴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凹模板的内部开设有位移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移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冲子的外壁相贴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冲子的顶端形状呈V字形。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冲子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冲子顶端相匹配的凹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连续模的模具机构,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折弯单元,通过第一冲子的V字形凹槽和第二冲子的形状结构,第一冲子和第二冲子相互靠近的位移过程中,实现产品单工序的双向折弯,此过程中,第二冲子与产品接触向下进行位移,橡皮受到挤压,在开模的时候,橡皮发生回弹现象,带动第二冲子进行回弹,从而实现卸料板的弹起,便于实现短行程模具在冲压前对产品有压紧变形的作用,冲压后卸料板弹起,达到平稳卸料,实现快速卸料及双向同步折弯,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中:1、下模具;2、上模具;3、卸料板;4、固定板;5、凹模板;6、折弯单元;601、盖板;602、第一冲子;603、安装槽;604、安装板;605、橡皮;606、双孔垫圈;607、第二冲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2,上模具2位于下模具1的上方,上模具2的底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卸料板3,上模具2与卸料板3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下模具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凹模板5,下模具1、卸料板3、固定板4和凹模板5的内部和外壁设置有折弯单元6;折弯单元6 包括盖板601、第一冲子602、安装槽603、安装板604、橡皮605、双孔垫圈 606和第二冲子607;盖板601固定连接于固定板4的顶端,第一冲子602固定连接于盖板601的底端并贯穿于固定板4;安装槽603开设于下模具1的底端,安装板604连接于安装槽603的内壁,橡皮605滑动连接于下模具1的内部并位于安装板604的顶端,双孔垫圈606设置于下模具1的顶端并于橡皮605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卸料板(3)、固定板(4)和凹模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卸料板(3)、固定板(4)和凹模板(5)的内部和外壁设置有折弯单元(6);所述折弯单元(6)包括盖板(601)、第一冲子(602)、安装槽(603)、安装板(604)和橡皮(605);所述盖板(601)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所述第一冲子(602)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601)的底端并贯穿于所述固定板(4);所述安装槽(603)开设于所述下模具(1)的底端,所述安装板(604)连接于所述安装槽(603)的内壁,所述橡皮(605)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安装板(604)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单元(6)还包括有双孔垫圈(606)和第二冲子(607),所述双孔垫圈(606)设置于所述下模具(1)的顶端并于所述橡皮(605)相接触,所述第二冲子(607)固定连接于所述双孔垫圈(606)的顶端并贯穿于所述固定板(4)和所述凹模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模的模具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元刘英才王传鹏蔡煜东陈林涛赵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