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762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包括管身、应力缓冲件、导管座以及取栓支架,所述管身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导管座粘接,所述应力缓冲件套设于所述管身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取栓支架预留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取栓支架包括从近端到远端依次连接的支撑杆、编织丝以及导向头,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从所述间隙中穿出并延伸至所述导管座的外侧。本申请通过将取栓支架预留在管身的间隙内,直接将微导管送入血栓处后,即可操作取栓支架进行取栓,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撤出微导丝以及将取栓支架推入微导管的步骤,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耗时。时。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介入中的颅内支架取栓术,需要先将微导管通过微导丝置入相应位置,在放入取栓支架前需要先从微导管内腔撤出微导丝,再将取栓支架放入微导管。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导引导管的固定、微导丝和微导管的相互配合才能将微导管放置在血栓处,又由于整个操作过程微导管需要从股动脉进入,再经过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再至颅内动脉,导管所走的行程长,加之放入取栓支架前需要将微导丝撤出再放置取栓支架,造成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长,同时手术耗时多,延长的手术时间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更便捷,使手术耗时更短的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包括管身、应力缓冲件、导管座以及取栓支架。
[0006]所述管身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导管座粘接,所述应力缓冲件套设于所述管身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位置处;
[0007]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取栓支架预留于所述间隙内;
[0008]所述取栓支架包括从近端到远端依次连接的支撑杆、编织丝以及导向头,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从所述间隙中穿出并延伸至所述导管座的外侧。
[0009]较佳地,所述外管包括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内衬层、中间层以及外壁管,所述内衬层采用带有空腔的管材;所述中间层采用由金属丝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绕簧或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包裹在所述内衬层的外侧;所述外壁管包裹在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并填充所述中间层的空隙。
[0010]较佳地,所述外壁管沿长度方向分为若干段,每段外壁管分别采用硬度不同的材质制成,且所述外壁管的硬度分段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
[0011]较佳地,所述外壁管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置有1~2个显影标记,所述显影标记位于所述外管的远端。
[0012]较佳地,所述内衬层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3]较佳地,所述中间层采用医用级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
[0014]较佳地,所述外壁管的远端涂覆有亲水涂层。
[0015]较佳地,所述亲水涂层覆盖的长度为50~100c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通过将取栓支架预留在管身的间隙内,直接将微导管送入血栓处后,即可操作取栓支架进行取栓,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撤出微导丝以及将取栓支架推入微导管的步骤,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耗时;
[0018]2、本技术中,外壁管沿长度方向分为若干段,优选的为五段,且五段外壁管的硬度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通过硬度的变化,能够同时兼顾近端具有较好的支撑性能,而远端具有较好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管身100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包裹血栓后收回管身的示意图。
[0025]图中:001

血栓;100

管身、110

内管、120

外管、121

内衬层、122

中间层、123

外壁管、124

显影标记、130

间隙、200

应力缓冲件、300

导管座、400

取栓支架、410

支撑杆、420

编织丝、430

导向头、440

支架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申请中,将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取栓装置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管身100、应力缓冲件200、导管座300以及取栓支架400。
[0029]所述管身100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110和外管120,所述内管110和外管120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导管座300粘接,远端为自由端,使所述导管座300与所述管身100连通,以满足医生正向和逆向的不同需求;所述应力缓冲件200套设于所述管身100与所述导管座300连接的位置处,对导管座300和管身100进行保护,避免导管座300与管身100的连接处发生弯折。
[0030]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内管110和外管120之间留有间隙130,所述取栓支架400预留于所述间隙130内,所述取栓支架400可以在间隙130中前后滑动,在利用管身100将取栓支架400递送至血栓处后,再通过对取栓支架400的操作实现取栓。
[0031]请重点参考图4和图5,所述取栓支架400包括从近端到远端依次连接的支撑杆410、编织丝420以及导向头430,所述支撑杆410的近端从所述间隙130中穿出并延伸至所述导管座300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10从所述导管座300的侧枝伸出,手术中可手持导管座300外露出的支撑杆410操控取栓支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织丝420组成网状结构,通过压缩编织丝420之间的支架缝隙440实现取栓支架400的收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400处在管身100中的状态为环绕在内管110的外侧,如图2所示,以减少对
管身100径向尺寸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头430固定在所述编织丝420的远端,对编织丝420进行一定程度的收拢,一方面可以避免编织丝420松散,便于导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取栓支架400与血管的接触面积,降低移动过程对血管壁的损伤。
[0032]本技术通过将取栓支架400预留在管身100的间隙130内,直接将微导管送入血栓处后,即可操作取栓支架400进行取栓,支架将血栓001卷入后,收回取栓支架400,包裹血栓001的支架被收纳于间隙130内(如图6所示),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撤出微导丝以及将取栓支架400推入微导管的步骤,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身、应力缓冲件、导管座以及取栓支架,所述管身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导管座粘接,所述应力缓冲件套设于所述管身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取栓支架预留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取栓支架包括从近端到远端依次连接的支撑杆、编织丝以及导向头,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从所述间隙中穿出并延伸至所述导管座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颅内微导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内衬层、中间层以及外壁管,所述内衬层采用带有空腔的管材;所述中间层采用由金属丝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绕簧或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包裹在所述内衬层的外侧;所述外壁管包裹在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并填充所述中间层的空隙。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亚丽宋杰李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凯尼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