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55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解决了等径细长导管应力集中,易折弯变形,在细小管道难穿入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主要包括球囊末端管、球囊、变径内管、变径外管、应力缓冲件和导管座,且变径内管和变径外管均为一体成型的阶梯式变径结构,管体直径尺寸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大,形成三种梯度规格,变径内管活套于变径外管内部,两者等隙配合,保证同轴度。这种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较粗直径端与导管座连接,增大了导管强度,不易变形,较小直径端与球囊连接,有效减少了导管在穿过颅内血管时的摩擦,使得导管穿入血管更顺畅,从而提高导管的使用效率。同时方便医生手术操作,降低术中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公知的
,介入医学工程是20世纪末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脑血管治疗领域,介入技术可以治疗缺血型脑中风和出血型脑中风、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因此,球囊导管在颅内介入医学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目前公开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技术方案中,管体为细长的等径管体,在使用中存在应力集中,易弯折变形的缺陷,而且远端管体相对颅内细小血管直径较粗,不易通过颅内血管达到病变部位,使用效率低,手术风险大。
[0004]本技术采用变径式的整根导管结构,解决了细长导管应力集中,易折弯变形的问题,增大了导管强度;较小直径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有效减少了导管在穿过颅内血管时的摩擦,使得导管穿入血管更顺畅,,从而提高导管的使用效率。同时,方便医生手术操作,降低术中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颅内导管应管体细长且远端直径较粗造成的应力集中,不易通过颅内细小血管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径式的整根导管结构。其应力分散,且远端较小直径的外管第一阶梯、外管第二阶梯有效减少了导管在穿过颅内血管时的摩擦,使得导管穿入血管更顺畅,从而提高导管的使用效率。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末端管、球囊、变径内管、变径外管、导管座,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末端管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球囊近端和所述变径外管远端固定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变径内管和变径外管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管座内部,所述变径外管的管径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大,形成三种梯度规格,所述变径外管由外管第一阶梯、外管第二阶梯以及外管第三阶梯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变径内管同轴套接在所述变径外管内部,与所述外管第一阶梯、外管第二阶梯以及外管第三阶梯保持相等间距,所述变径内管和所述球囊形成的一体结构。
[0008]进一步的,考虑到球囊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在所述球囊的外侧活套一微扩口的球囊保护套,并配有一根球囊保护丝,使其能从末端管插入至变径内管第一阶梯的2/3位置处。
[0009]进一步的,考虑到球囊导管整体使用时,导管尺寸较小且较软,而导管座是接近刚性结构的硬质塑料,故两者之间使用时会存在较大的应力差,而导管部分非常容易打折,故采用应力缓冲件来缓冲这部分应力,使得导管部分不易折弯。本技术还包括应力缓冲件,所述应力缓冲件远端呈锥形结构,所述变径外管和变径内管从所述应力缓冲件远端穿
入通过与所述导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应力缓冲件近端通过凸缘结构和所述导管座远端的凹型槽配合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采用的变径外管和变径内管均为非拼接的整体结构,变径外管和变径内管的直径尺寸均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大,形成三种梯度规格,变径内管和变径外管变径梯度保持一致,以便两者能等间隙配合,从而保证同轴度。直径较粗的管体穿过应力缓冲件和导管座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细长导管应力集中,易折弯变形的问题,增大了导管强度;直径较细的管体连接球囊,有效减少了导管在穿过颅内血管时的摩擦,使得导管穿入血管更顺畅,,从而提高导管的使用效率。
[0012](2)方便医生手术操作,降低术中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变径式内管、外管的剖视图;
[0016]图3是导管、应力缓冲件、导管座的连接图。
[0017]图中:1.球囊保护丝,2.末端管,3.球囊,4.球囊保护套,5.变径内管,51.内管第一阶梯,52.内管第二阶梯,53.内管第三阶梯,6.变径外管,61.外管第一阶梯,62.外管第二阶梯,63.外管第三阶梯,7.应力缓冲件,8.导管座,9.凸缘,10.凹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末端管1、球囊2、变径内管5、变径外管6、导管座8,所述球囊3的远端与末端管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球囊3近端和所述变径外管6远端固定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变径内管5和变径外管6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管座8内部,所述变径外管6的管径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大,形成三种梯度规格,所述变径外管由外管第一阶梯61、外管第二阶梯62以及外管第三阶梯63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变径内管5同轴套接在所述变径外管内部,与所述外管第一阶梯61、外管第二阶梯62以及外管第三阶梯63保持相等间距,所述变径内管5和所述球囊3形成的一体结构。
[0020]仍如图1所示,球囊3的外侧活套一微扩口的球囊保护套4,并配有一根球囊保护丝1,使其能从末端管2插入至变径内管第一阶梯51的2/3位置处。
[0021]仍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应力缓冲件7,所述应力缓冲件7远端内表面呈锥形结构,所述变径外管6和变径内管5从所述应力缓冲件7远端穿入通过与所述导管座8固定连接。所述应力缓冲件7近端通过凸缘结构9和所述导管座8远端设置的凹型槽10配合连接。
[0022]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用于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病等,在颅内介入手术中使用步骤为:
[0023]S1:医生将导丝置入颅内血管,并到达病变部位;
[0024]S2:将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的管体沿着导丝的路径,到达病变部位;
[0025]S3:从导管座8的显影液填充口,填充显影液、增压,使得球囊3扩张,从而支撑起闭塞的颅内动脉血管,使得血管变宽、通畅;
[0026]S4:从导管座8显影液填充口,收回显影液,撤压,使得球囊3回缩;
[0027]S5:从导丝口撤出导丝,从血管中抽出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的管体。
[0028]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末端管(2)、球囊(3)、变径内管(5)、变径外管(6)、导管座(8),所述球囊(3)的远端与末端管(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球囊(3)近端和所述变径外管(6)远端固定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变径内管(5)和变径外管(6)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管座(8)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外管(6)的管径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大,形成三种梯度规格,所述变径外管(6)由外管第一阶梯(61)、外管第二阶梯(62)以及外管第三阶梯(63)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变径内管(5)同轴套接在所述变径外管(6)内部,与所述外管第一阶梯(61)、外管第二阶梯(62)以及外管第三阶梯(63)保持相等间距,所述变径内管(5)和所述球囊(3)形成的一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式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8)远端设有凹型槽(10)。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杰李真阎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凯尼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