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牡蛎肽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包括S1、原料预处理;S2、酶解;S3、脱腥;S4、膜分离;S5、电渗析;S6、浓缩;S7、干燥制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牡蛎肽制备过程中采用活性干酵母和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牡蛎肽加工
,具体为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牡蛎肉质地柔软细嫩,鲜味突出,带有腥味,味道独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富含糖原、牛磺酸及大量活性元素的食品,也是传统医学中的药材。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牡蛎还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等,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0003]申请号为CN102488074A公开了一种牡蛎肽的提取方法,工艺流程包括清洗、高压蒸煮、酶解、去味、过滤、浓缩、干燥、成品包装,高压蒸煮时,在温度120~130℃、压力0.13~0.15MPa的条件下恒温恒压蒸煮2小时;酶解时,升温灭菌后降温至52~54℃,加NaOH将pH值调节至7.0,再加入0.5%的牡蛎专用酶,酶解3小时,酶解过程中每隔1小时搅拌2分钟,使酶解均匀充分的进行;去味时,因牡蛎提取液略有的腥味,而在酶解结束后加入12%的活性炭进行去腥。该方法的优点是,通过生物酶解技术,把牡蛎通过生物酶水解后变成全部可溶于水的活性成分,产品小肽含量高,更有利于牡蛎活性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经过活性炭去味后牡蛎肚在口感上更易被接受。
[0004]然而,上述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为:去味时采用活性炭进行去腥,效率低下且去腥效果不理想,同时制备得到的牡蛎肽经过检测发现含有金属成分,从而健康和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制约了牡蛎肽的应用。针对该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制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原料预处理:将牡蛎去壳,取牡蛎肉,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加入1~4倍原料重的水,组织捣碎成匀浆,之后于85~100℃下加热15~30min,再降温至40~55℃成待酶解液;
[0008]S2、酶解:向待酶解液加入2.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2.0~5.0;加入占牡蛎浆液蛋白质量1.0~5.0%的复合蛋白酶,搅拌酶解3~6h后,升温至80~95℃灭酶10~25min,得到酶解液并离心分离,收集液相;
[0009]S3、脱腥:将匀浆中加入活性干酵母和阿拉伯糖,在38
‑
43℃下脱腥20
‑
30min,然后加入牡蛎肉重量5
‑
8%的β
‑
环糊精,在温度为60
‑
70℃、超高压为300
‑
4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脱腥处理10
‑
20min,即得脱腥牡蛎肉匀浆;
[0010]S4、膜分离:对匀浆液静置沉淀10
‑
15min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采用2000~8000Da
的纳滤膜分离,收集透过液;
[0011]S5、电渗析:将收集到的透过液泵入电渗析模块组,机内循环1
‑
3h,去除透过液中的金属离子,得精致液;
[0012]S6、浓缩:将精致液进行减压加热浓缩,得到浓缩液;
[0013]S7、干燥制粉:将所述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牡蛎肽粉末。
[0014]具体的,所述步骤S5中电渗析模块组包括淡化室、浓缩室、极室、电渗析膜堆、淡化室循环泵、极室循环泵和浓缩室循环泵;
[0015]所述步骤S5具体为:将透过液从淡化室物料罐泵入到淡化室中,同时向浓缩室中注入水,然后开启淡化室循环泵、极室循环泵和浓缩室循环泵,将电渗析膜堆加入直流电场,在直流电场和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透过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不断地从淡化室迁移到浓缩室内,如此往复机内循环1
‑
3h,进而实现了透过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的脱除。
[0016]优选的,所述电渗析膜堆是由阳极、阴极和依次交替叠加排列的阳离子交换膜、隔网、阴离子交换膜构成,组成阳极室、淡化室、浓缩室及阴极室,膜对数为20对,膜面积为200mm
×
400mm。
[0017]优选的,所述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均选自均相离子交换膜、半均相离子交换膜或异相离子交换膜中的一种。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电渗析条件为:1
‑
1.5h时间内,直流电场电压30~80V,透过液流速1.0~2吨/小时,水流速1.0~1.60吨/小时;1.5
‑
3h时间内,直流电场电压30~80V,透过液流速0.5~1吨/小时,水流速1.0~1.60吨/小时。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电渗析条件还包括在20
‑
35℃的恒温条件下进行电渗析。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复合蛋白为中性蛋白酶和味蛋白酶,其重量比为1:2.3
‑
2.7。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在牡蛎肽制备过程中采用活性干酵母和β
‑
环状糊精进行联合脱腥,其中活性干酵母疏松的结构对腥臭物质有吸附作用,同时活性干酵母含有多种酶,该步骤中先用活性干酵母将腥臭物质转化为无腥臭物质,腥臭物质如醛、酮等大分子物质被细胞聚积,然后再利用β
‑
环状糊精的包埋作用除去残留的酵母发酵味和发酵酸及残留的腥味,达到更优的除腥效果;同时对膜分离后的透过液采用电渗析工艺处理,实现了透过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整个过程不添加额外化学试剂,不产生固体废渣,减轻了下游的工艺负担。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原料预处理:将牡蛎去壳,取牡蛎肉,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加入1~4倍原料重的水,组织捣碎成匀浆,之后于85~100℃下加热15~30min,再降温至40~55℃成待酶解液;
[0028]S2、酶解:向待酶解液加入2.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2.0~5.0;加入占牡蛎浆液蛋白质量1.0~5.0%的复合蛋白酶,搅拌酶解3~6h后,升温至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将牡蛎去壳,取牡蛎肉,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加入1~4倍原料重的水,组织捣碎成匀浆,之后于85~100℃下加热15~30min,再降温至40~55℃成待酶解液;S2、酶解:向待酶解液加入2.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2.0~5.0;加入占牡蛎浆液蛋白质量1.0~5.0%的复合蛋白酶,搅拌酶解3~6h后,升温至80~95℃灭酶10~25min,得到酶解液并离心分离,收集液相;S3、脱腥:将匀浆中加入活性干酵母和阿拉伯糖,在38
‑
43℃下脱腥20
‑
30min,然后加入牡蛎肉重量5
‑
8%的β
‑
环糊精,在温度为60
‑
70℃、超高压为300
‑
4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脱腥处理10
‑
20min,即得脱腥牡蛎肉匀浆;S4、膜分离:对匀浆液静置沉淀10
‑
15min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采用2000~8000Da的纳滤膜分离,收集透过液;S5、电渗析:将收集到的透过液泵入电渗析模块组,机内循环1
‑
3h,去除透过液中的金属离子,得精致液;S6、浓缩:将精致液进行减压加热浓缩,得到浓缩液;S7、干燥制粉:将所述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牡蛎肽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渗析去除牡蛎肽重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电渗析模块组包括淡化室、浓缩室、极室、电渗析膜堆、淡化室循环泵、极室循环泵和浓缩室循环泵;所述步骤S5具体为: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敏,刘海霞,蓝登杭,
申请(专利权)人:江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