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道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3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道闸,涉及道闸的技术领域,包括:立柱、叶片以及控制机构,其中,立柱设有竖向贯通的开口槽,立柱的底端固设有转轴,叶片层叠的设有多片且其长短不一,最外层的叶片固设在开口槽内,其余各叶片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转轴上,任一叶片与其相邻的叶片活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限位块,控制机构与最内层的叶片相连接,用以驱动该叶片摆动进而通过限位块带动所有叶片的展开或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常规道闸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常规道闸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常规道闸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道闸


[0001]本技术涉及道闸的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道闸。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各小区、车库以及园林出入口处均设有道闸,用以实现对车辆进出的管控,其包括:转动杆、立柱以及电机,转动杆的一端固设在电机上,电机固定连接在立柱内,通过人或者机器识别往来车辆,再启动电机实现转动杆的摆动以达到开门或者关门的效果,但在关闭状态下,传统的转动杆无法封闭其下方的空间,导致行人或者其他动物能从转动杆下方穿过,存在安全隐患。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设计有格栅道闸,格栅道闸的一端通过上下平行的两个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立柱的上下两端。但无论是转动杆还是格栅道闸,其一端均需转动连接在立柱的顶端,使得二者转动过程中在立柱上方扫过的面积较大,为保证道闸正常运行,需要为二者预留较大的空间,导致其使用场景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道闸,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道闸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折叠式道闸,包括:立柱、叶片以及控制机构,其中,
[0006]所述立柱设有竖向贯通的开口槽,所述立柱的底端固设有转轴;
[0007]所述叶片层叠的设有多片且其长短不一,最外层的所述叶片固设在开口槽内,其余各所述叶片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任一所述叶片与其相邻的叶片活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限位块;
[0008]所述控制机构与最内层的叶片相连接,用以驱动该叶片摆动进而通过限位块带动所有的叶片展开或重叠。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有车辆需要通过时,可启动控制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的叶片在控制机构的驱动下绕着转轴摆动,因为任一叶片与其相邻的叶片活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限位块,则最底端的叶片在与其相邻叶片上滑动一定距离后再通过限位块带动该相邻叶片摆动,最终使所有叶片均摆动至开口槽内完成重叠;由于此技术的叶片的转轴设置在立柱底端,且处于放行状态时所有叶片的大部分均能重叠在开口槽内,大大减少了叶片转动时在立柱上方扫过的面积。当车辆通过后,通过控制机构反转即可带动叶片复位,各叶片展开刚好封闭出入口,此时道闸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行人或者动物从开关门下方穿过。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大大减小了道闸在立柱上方扫过的面积,增加了此技术的适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俯视图。
[0012]图3为图2中A

A的剖面线。
[0013]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7为本技术所有叶片重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上述附图中:1、立柱;2、叶片;3、开口槽;4、转轴;5、定位结构;6、弧形滑槽;7、定位凸起;8、齿轮;9、扇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折叠式道闸,包括:立柱1、叶片2以及控制机构,其中,
[0020]右边的立柱1设有竖向贯通的开口槽3,立柱1的底端固设有转轴4,该转轴4的轴线垂直于叶片2的叶面;
[0021]结合图1、图2、图3、图4与图7所示,叶片2层叠的设有多片且其长短不一,各叶片2由内层至外层依次先变长再变短,其中在对角线处的叶片2最长,依次远离该对角线的叶片2逐渐变短,上述设置保证各叶片2完全展开时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挡板;最外层的叶片2(图中为最右边的叶片)固设在开口槽3内,其余各叶片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转轴4上,任一叶片2与其相邻的叶片2活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限位块;
[0022]控制机构与最内层的叶片2(图中为最下边的叶片)相连接,用以驱动该叶片2摆动进而通过限位块带动所有叶片2的展开或重叠。
[0023]当有车辆需要通过时,可启动控制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的叶片2在控制机构的驱动下绕着转轴4摆动,因为任一叶片2与其相邻的叶片2活动连接且设有限位块,则最底端叶片2在与其相邻叶片2上滑动一定距离后再通过限位块带动该相邻叶片2摆动,最终使所有叶片2均摆动至开口槽3内完成重叠;由于此技术的叶片2的转轴4设置在立柱1底端,且处于放行状态时叶片2的大部分均能重叠在开口槽3内,大大减少了叶片2转动时在立柱1上方扫过的面积。当车辆通过后,通过控制机构反转即可带动叶片2复位,各叶片2展开刚好封闭出入口,此时道闸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行人或者动物从开关门下方穿过。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大大减小了道闸在立柱1上方扫过的面积,增加了此技术的适用场景。
[0024]进一步的,为保证叶片2能够在与之相邻的叶片2上顺利滑动,在任意相邻两片叶片2相对的两侧上,其中一侧上固设有与转轴4同轴的弧形滑槽6,限位块的一端固设在另一侧上,限位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弧形滑槽6内,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滑槽6采用两端封闭的燕尾槽结构即可防止两叶片2分离开,为提高各叶面的利用率或者重叠率,则需要弧形滑槽6延伸至所在叶片2的两端,使得限位块能够在各弧形滑槽6内滑动距离最长,进而带动该限位块所在的叶片2和相邻的叶片2尽可能的展开或者重叠。
[0025]进一步,当各弧形滑槽6的弧度相等时,所有叶片2的左右两端均重叠并对齐,达到最佳的重叠效果。
[0026]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为增强本技术的稳定性,减小单个限位块上的压力,限位块及弧形滑槽6在同一叶片2上可设有多条,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以及形滑槽在同一叶片2上设有三条。
[0027]结合图5以及图6所示,本技术提出了关于叶片2之间活动连接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各叶片2的顶端封闭以形成限位块,各叶片2的其余各端均敞口设置,各限位块滑动连接在与之相邻的叶片2内,限位块具有垂直于叶面并延伸出来的定位结构5,与之相邻叶片2的底端设有与定位结构5相匹配的定位凸起7,以用来确保防止限位块从相邻叶片2内滑出,避免相邻的两叶片2相脱离。
[0028]进一步的,为驱动最内层的叶片2摆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以及固设在第一电机输出端上的滚筒(图中未示出),滚筒上绕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依次穿过所有叶片2并与最内层的叶片2固定连接;即可通过钢丝绳的牵引作用,拉动最内层的叶片2摆动,进而带动其他叶片2摆动,在本实施例中,各叶片2顶端设有用以避让钢丝绳的避让槽;同时为确保叶片2在能够反向摆动回位进而顺利展开,立柱1内设有用以将叶片2展开的回转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回转机构设置为扭簧,扭簧一端固设在最内层的叶片2上,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在立柱1底部,当然,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一种方式,例如还可以是卷簧等常规的弹性元件,以能实现带动最内层的叶片2反向偏转回位为准。
[0029]进一步的,结合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叶片(2)以及控制机构,其中,所述立柱(1)设有竖向贯通的开口槽(3),所述立柱(1)的底端设有转轴(4);所述叶片(2)层叠的设有多片且其长短不一,最外层的所述叶片(2)固设在开口槽(3)内,其余各所述叶片(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4)上,任一所述叶片(2)与其相邻的叶片(2)活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控制机构与最内层的叶片(2)相连接,用以驱动该叶片(2)摆动进而通过限位块带动所有叶片(2)的展开或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道闸,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相邻两片所述叶片(2)相对的两侧上,其中一侧上固设有与所述转轴(4)同轴的弧形滑槽(6),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设在另一侧上,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滑槽(6)内,所述弧形滑槽(6)两端封闭且其延伸至所在叶片(2)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道闸,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弧形滑槽(6)的弧度相等。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折叠式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及弧形滑槽(6)在同一所述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承林邓承文邓承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筑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