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污泥处理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093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湿污泥处理装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真空干燥器,生物质气化炉、蒸汽锅炉及第一换热器,生物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炉体、进料口、生物质燃气出口、水蒸汽入口及空气入口,进料口与真空干燥器相连通;蒸汽锅炉包括锅炉炉体、燃烧器、生物质燃气入口、助燃气入口、水蒸气出口、以及高温烟气出口,水蒸气出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水蒸汽入口相连通;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设于换热器本体上的高温烟气入口、低温烟气出口、冷空气入口及热空气出口,高温烟气入口与蒸汽锅炉的高温烟气出口相连通,低温烟气出口与烟囱相连通,热空气出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入口相连通。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入口相连通。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入口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污泥处理装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污泥的排放,2015年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泥量为3500万吨,2020年,我国污泥产量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污泥产生量的与日俱增与污泥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处理手段的严重落后形成尖锐的矛盾,污泥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城市环境问题,因此急需一种经济、环保的对待生活污水中的污泥处理系统。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86312.5号公开的一种湿污泥焚烧处理方法及焚烧处理装置,其将湿污泥在焚烧炉中800~950℃下直接焚烧或者添加辅助燃料焚烧;所需空气分级给入炉膛;还可向炉内添加石灰石以降低SO2排放。焚烧处理装置包括炉膛、旋风分离器、返料器和尾部烟道;炉膛侧壁绝热,炉膛顶部设有湿污泥加入口,下部设有辅助燃料加入口;尾部烟道中设有高温空气预热器。然而,该湿污泥焚烧处理方法及焚烧处理装置存在以下缺点或不足:(1)、污泥中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有效的去除;(2)、污泥处理成本高;(3)、焚烧处理装置排放的烟气中的飞灰含量没有进行监测,而烟气中飞灰含量的大小是判断焚烧效率高低以及能否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无法进行燃烧的自动调控。
[0004]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1510029611.3号公开的一种高效湿污泥干燥处理设备,其包括平板式密封箱体,在平板式密封箱体中安装有平板输送带,平板输送带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输送带牵引绳与输送带牵引设备相连,在平板式密封箱体的中部设有布料及收料设备,平板式密封箱体的底部设有吸气管,吸气管与吸气风机的吸气口相连;平板式密封箱体由上层面的透明板和下膜板及支撑框架构成,透明板上设有进气室。然而,该效湿污泥干燥处理设备存在以下缺点或不足:(1)、污泥处理过程繁杂,成本高;(2)、没有充分利用污泥燃烧产生的热量。
[0005]因此,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能够充分利用回收污泥,装有烟气中的飞灰含量在线监测系统,并能实现节能环保处理的湿污泥处理装备成为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污泥处理装备,其能够充分利于回收的污泥产生生物质燃气,再利用生物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形成蒸汽,蒸汽不仅可供蒸汽用户使用,而且还可以再供给至生物质气化炉使用,实现了节能环保处理污泥的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污泥处理装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真空干燥器、生物质气化炉、蒸汽锅炉以及第一换热器,其中,真空干燥器用于将湿污泥干燥成为污泥颗粒,生物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炉体、设于气化炉炉体的顶壁的进料口、设于气化炉炉体的侧壁的生物质燃气出口、设于气化炉炉体的底壁的水蒸汽入口及空气入口,进料口与真空干燥器相连通;蒸汽锅炉包括锅炉炉体、设于锅炉炉体一端的用于供生物质燃气进行燃烧的燃烧器、设于燃烧器的侧壁的生物质燃气入口、助燃气入口、设于锅炉炉体的
顶壁的水蒸气出口、以及设于锅炉炉体的侧壁的高温烟气出口,生物质燃气入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生物质燃气出口相连通,水蒸气出口通过水蒸气管路与生物质气化炉的水蒸汽入口相连通;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设于换热器本体上的高温烟气入口、低温烟气出口、冷空气入口及热空气出口,高温烟气入口与蒸汽锅炉的高温烟气出口相连通,低温烟气出口通过低温烟气管路与烟囱相连通,热空气出口通过热空气管路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入口相连通。
[0008]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碳中和控制单元,碳中和控制单元包括:安装于蒸汽锅炉的高温烟气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高温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管道内的烟气含碳量(烟气中的飞灰含量)检测装置,以及通过数据线与烟气含碳量(烟气中的飞灰含量)检测装置通信连接以便获得烟气含碳量(烟气中的飞灰含量)数据并根据烟气含碳量(烟气中的飞灰含量)数据自动调控蒸汽锅炉燃烧工况以实现碳中和的第一自动控制器。
[0009]可选择地,第一换热器为多孔喷管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设于换热器本体内部与其等宽的内筒体,内筒体的顶壁与换热器本体的顶壁之间形成有冷空气进气空间,内筒体的底壁与换热器本体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热空气出气空间,内筒体纵向穿设有若干组矩形排布的多孔喷管组,每一组多孔喷管组包括外管及与外管同轴心的内管,每根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内管的顶部为开放状态,内管的底部为封闭状态,外管的顶部为封闭状态,外管的底部为开放状态,冷空气入口设于换热器本体的顶壁,热空气出口设于换热器本体的底壁,高温烟气入口设于内筒体的一侧壁,低温烟气出口设于内筒体的另一侧壁,使得高温烟气充溢于内筒体的内腔中的若干个外管之间,以对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0010]优选地,第一换热器为多孔喷管迷宫式换热器,高温烟气入口设于内筒体的一侧壁,低温烟气出口设于内筒体的另一侧壁,高温烟气入口与低温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在内筒体的内腔中设置为迷宫型。
[0011]可选择地,热空气管路上设有热风箱,热风箱设有入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入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相连通,第一出气口通过第一空气分路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入口相连通,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空气分路与蒸汽锅炉的燃烧器的助燃气入口相连通。
[0012]可选择地,低温烟气管路设有第一烟气分路及第二烟气分路,第一烟气分路与第一空气分路相连通;第二烟气分路上设有混合器,混合器设有第一入气口、第二入气口、以及出气口,第一入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的低温烟气出口相连通,第二入气口与热风箱的第二出气口相连通,出气口与蒸汽锅炉的燃烧器的助燃气入口相连通。
[0013]优选地,碳中和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设于混合器的出气口处的调节阀,调节阀通过数据线与第一自动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根据第一自动控制器的指令来调节经由混合器的出气口进入蒸汽锅炉内的回流烟气量,其中,当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获得的烟气含碳量数据超出第一自动控制器设定的上限阈值时,第一自动控制器指令调节阀增大回流至蒸汽锅炉内的烟气量直至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获得的烟气含碳量数据低于第一自动控制器设定的上限阈值,当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获得的烟气含碳量数据低于第一自动控制器设定的下限阈值时,第一自动控制器指令调节阀减小回流至蒸汽锅炉内的烟气量直至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获得的烟气含碳量数据高于第一自动控制器设定的下限阈值。
[0014]可选择地,水蒸气管路上设有分气缸,分气缸设有蒸汽入口、第一蒸汽出口、以及第二蒸汽出口,蒸汽入口与蒸汽锅炉的水蒸气出口相连通,第一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分路与生物质气化炉的水蒸汽入口相连通,第二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分路与热用户相连通。
[0015]可选择地,第一蒸汽分路上设有引射器,引射器设有第一引射入口、第二引射入口、以及引射出口,第一引射入口与分气缸的第一蒸汽出口相连通,第二引射入口与真空干燥器相连通,引射出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水蒸汽入口相连通。
[0016]可选择地,真空干燥器包括干燥器本体及设置于干燥器本体内的加热管,干燥器本体的顶壁设有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污泥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干燥器、节能换热器、空压机、生物质气化炉、以及蒸汽锅炉,其中,所述真空干燥器包括:干燥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干燥器本体内的加热管,所述干燥器本体的顶壁设有污泥入口及烘干气体出口,所述干燥器本体的底壁设有污泥出口,所述加热管设有热水入口及冷水出口,所述污泥入口与湿污泥仓相连通;所述生物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炉体、设于所述气化炉炉体的顶壁的进料口、设于所述气化炉炉体的侧壁的生物质燃气出口、设于所述气化炉炉体的底壁的水蒸汽入口及空气入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真空干燥器相连通;所述蒸汽锅炉包括:锅炉炉体、设于所述锅炉炉体一端的用于供生物质燃气进行燃烧的燃烧器、设于所述燃烧器的侧壁的生物质燃气入口、助燃气入口、设于所述锅炉炉体的顶壁的水蒸气出口、以及设于所述锅炉炉体的侧壁的高温烟气出口,所述生物质燃气入口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生物质燃气出口相连通,所述水蒸气出口通过水蒸气管路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水蒸汽入口相连通;所述节能换热器设有热润滑油入口、冷润滑油出口、热水出口以及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出口与所述真空干燥器的热水入口相连通,所述冷水入口与所述真空干燥器的冷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热润滑油入口与所述空压机的热润滑油出口相连通,所述冷润滑油出口与所述空压机的冷润滑油入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污泥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的高温烟气入口、低温烟气出口、冷空气入口及热空气出口,所述高温烟气入口与所述蒸汽锅炉的高温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低温烟气出口通过低温烟气管路与烟囱相连通,所述热空气出口通过热空气管路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入口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污泥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多孔喷管换热器,包括:所述换热器本体及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部与其等宽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顶壁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壁之间形成有冷空气进气空间,所述内筒体的底壁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热空气出气空间,所述内筒体纵向穿设有若干组矩形排布的多孔喷管组,每一组多孔喷管组包括外管及与所述外管同轴心的内管,每根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内管的顶部为开放状态,所述内管的底部为封闭状态,所述外管的顶部为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效洲邓晴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