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81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器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这种交流接触器的灭弧件不会发生形变、可快速冷却熄灭电弧、可长时间频繁操作、可多次分断较大电流。上述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两个触头机构和至少四个灭弧机构,每个触头机构均包括两个触点;每个灭弧机构均包括两组灭弧栅片组件,两组灭弧栅片组件设置于一个触点的两侧,每组灭弧栅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阶梯状设置的灭弧栅片,灭弧栅片为平板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交流接触器采用U型结构的灭弧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触头和灭弧件距离变小,拉弧距离缩短,电弧无法被快速拉长而熄灭,导致触头烧损严重,引起触头熔焊,使接触器失效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交流接触器在工作过程中在动、静触头分断时会产生电弧,电弧是由气体放电产生的,其具体产生过程是:在接触器动、静触头上以及动、静触头周围的介质中含有大量游离的电子,当动、静触头开始分断时,两者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而两者接触位置的电流密度增大,且此时电压远大于生弧电压,因此动、静触头之间就会产生电弧,而且产生的电弧温度很高,能使触头表面金属熔化和汽化,使触头烧黑、烧焦,甚至会导致触头融焊。而交流接触器是一种频繁操作的控制电器,若其在频繁通断工作时不能将电弧快速熄灭,触头则极易烧损,进而会影响触头的使用寿命以及交流接触器的电气性能。
[0003]为了避免电弧对触头的影响,在交流接触器内一般都设置有灭弧件,而现有的灭弧件主要是U型结构的灭弧件,这种灭弧件多用于中小规格接触器,但这种灭弧件的两侧面为折弯形成,结构强度较差,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使其两侧面向内收缩,进而会导致触头和灭弧件距离变小,拉弧距离缩短,电弧无法被快速拉长而熄灭,导致触头烧损严重,引起触头熔焊,使接触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交流接触器采用U型结构的灭弧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触头和灭弧件距离变小,拉弧距离缩短,电弧无法被快速拉长而熄灭,导致触头烧损严重,引起触头熔焊,使接触器失效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灭弧件不会发生形变、可快速冷却熄灭电弧、可长时间频繁操作、可多次分断较大电流的交流接触器。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两个触头机构和至少四个灭弧机构,
[0006]每个所述触头机构均包括两个触点;
[0007]每个所述灭弧机构均包括两组灭弧栅片组件,两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设置于一个所述触点的两侧,每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阶梯状设置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为平板状。
[0008]可选的,所述灭弧栅片的灭弧端具有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的尖端处为引弧部。
[0009]可选的,所述引弧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
[0010]可选的,所述灭弧栅片远离所述灭弧端的装配端插接于所述壳体的定位槽内。
[0011]可选的,多个所述灭弧栅片的高度朝靠近所述触点的方向依次降低。
[0012]可选的,每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包括三个所述灭弧栅片。
[0013]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挡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且内部形成空腔,所述触头机构和所述灭弧机构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挡件罩设在所述触头
机构的接线柱外侧,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挡件上开设有十字形的连接槽,所述上壳体成型有十字形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柱插接。
[0015]可选的,所述触头机构设置有三组,相应的所述灭弧机构设置有六组。
[0016]可选的,所述触头机构为常闭触头机构,每个所述常闭触头机构的触点为常闭触点。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提供的交流接触器,每个触头机构都包括两个触点,在每个触点两侧均设置有两组灭弧栅片组件,而每组灭弧栅片组件包括多个呈阶梯设置的平板状的灭弧栅片,由于平板状的灭弧栅片结构强度高,使得这种灭弧组件在灭弧时,灭弧栅片不易发生形变,而且将多个灭弧栅片呈阶梯设置,可以有效的将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可以快速冷却、熄灭电弧,产品的使用寿命较长、安全性能较好。
[0019]2.本技术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灭弧栅片的灭弧端具有齿状结构,且齿状结构的尖端为引弧部,通过引弧部可以吸引电弧,电弧沿齿状结构运动时,运动距离较大,从而延长了电弧的冷却时间。所以这种灭弧栅片可以提高了产品的灭弧能力,提升产品性能。
[0020]本技术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灭弧栅片远离灭弧端的装配端插接与壳体的定位槽内,通过定位槽实现灭弧栅片的位置固定,提高了灭弧栅片的稳定性和安装强度,避免灭弧栅片在灭弧时因振动产生的位置偏移,使得灭弧栅片的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交流接触器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交流接触器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交流接触器隐去上壳体和挡件的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为图3的左视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挡件;
[0029]2、触头机构,201、接线柱,202、动触头,203、静触头,204、插芯;
[0030]3、灭弧机构,301灭弧栅片组件,3011、灭弧栅片;
[0031]4、弹簧组件,401、复位弹簧,402、弹簧座,403、弹簧卡扣;
[0032]5、电磁组件,501、动铁芯,502、静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7]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交流接触器的优选实施例,这种交流接触器在灭弧时灭弧件不会发生形变、可以快速冷却熄灭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至少两个触头机构(2)和至少四个灭弧机构(3),每个所述触头机构(2)均包括两个触点;每个所述灭弧机构(3)均包括两组灭弧栅片组件(301),两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301)设置于一个所述触点的两侧,每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301)包括多个呈阶梯状设置的灭弧栅片(3011),所述灭弧栅片(3011)为平板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3011)的灭弧端具有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的尖端处为引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3011)远离所述灭弧端的装配端插接于所述壳体(1)的定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灭弧栅片(3011)的高度朝靠近所述触点的方向依次降低。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接触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张杰王凯杰肖海强计新华荣良章陈晓军阳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