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666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搬运装置。车辆搬运装置具备台车框架、装置主体以及立设框架。立设框架在台车框架的前端部处将台车框架与装置主体连结。台车框架包括两根框架件和至少两根管。至少两根管与台车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配置。两根框架件在台车框架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至少两根管平行配置。至少两根管包括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面对的两根管。在台车框架的前端部且相面对的两根管之间设置有沿正交方向延伸的加强件。在台车框架的前端部,两根框架件及加强件与立设框架分别连结。根框架件及加强件与立设框架分别连结。根框架件及加强件与立设框架分别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搬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四轮车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日本特开2019

078099公开了搬运四轮车辆的装置。该以往的装置具备台车主体和由该台车主体牵引的台车框架。台车主体与台车框架在台车框架的基端部处被连结,并在此设置立设框架。立设框架相对于由台车框架形成的平面垂直设置。台车主体还具备使基端部升降的基端升降部。在基于基端升降部而使基端部向上移动时,立设框架与基端部一起向上移动。
[0003]在搬运四轮车辆时,基于基端升降部进行基端部的向上移动。因此,在基端部的向上移动过程中,以四轮车辆的载荷为起因的弯曲力矩作用于基端部与立设框架的连结部位。因而,对连结部位要求能耐受弯曲力矩的强度。然而,以往的装置具有的台车框架是将两根骨料平行地排列的简易结构。因而,从用于提高连结部位的强度的观点出发,要求进一步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搬运四轮车辆的装置的装置主体与台车框架的连结部位的强度的技术。
[0005]本专利技术是搬运四轮车辆的车辆搬运装置,具有如下的特征。
[0006]所述车辆搬运装置具备台车框架、装置主体、以及立设框架。所述台车框架从所述四轮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向其车身下方空间插入。所述装置主体进行所述台车框架的升降及牵引。所述立设框架相对于由所述台车框架形成的平面垂直地设置。所述立设框架在所述台车框架的前端部处将所述台车框架与所述装置主体连结。
[0007]所述台车框架包括至少两根管和两根框架件。所述至少两根管与所述台车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所述两根框架件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至少两根管的外侧与所述至少两根管平行配置。
[0008]所述至少两根管包括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面对的两根管。
[0009]所述车辆搬运装置在所述前端部且所述相面对的两根管之间还具备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的加强件。
[0010]在所述前端部,将所述两根框架件及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立设框架分别连结。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车辆搬运装置可以还具备第一及第二追加加强件。所述第一追加加强件可以在比所述前端部靠所述台车框架的末端侧的位置且所述相面对的两根管之间,与所述加强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追加加强件可以与所述第一追加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二追加加强件可以在所述相面对的两根管之间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相面对的两根管与所述加强件可以通过焊接来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相面对的两根管与所述第一追加加强件可以通过焊接来连接。
所述第一追加加强件与所述第二追加加强件可以通过焊接来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台车框架的前端部、即装置主体与台车框架的连结部位的强度。因此,能够进行车身重量大的四轮车辆的搬运。该情况有助于扩大能够搬运的四轮车辆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5]下表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0016]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3A是对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搬运四轮车辆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0019]图3B是对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搬运四轮车辆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0]图4A是对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搬运四轮车辆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1]图4B是对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搬运四轮车辆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2]图5A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特征的图。
[0023]图5B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特征的图。
[0024]图6A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特征的图。
[0025]图6B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特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0027]1.车辆搬运装置的构成例
[0028]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是用于搬运四轮车辆的装置。参照图1及图2,说明该车辆搬运装置的构成例。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辆搬运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搬运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台车框架3、共计8根臂51L~54L及51R~54R作为主要的结构。
[0029]装置主体2具有一边牵引台车框架3一边行驶的功能。作为该牵引行驶功能用的结构,装置主体2例如具备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及转向装置。驱动装置例如为电机,电机对台车前轮21进行驱动。需要说明的是,台车前轮21沿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图1及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配置两个。制动装置向台车前轮21赋予制动力。转向装置对台车前轮21的转向角进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作为行驶装置发挥功能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适用公知的结构。
[0030]装置主体2还具有台车框架3的升降功能。作为升降功能的结构,装置主体2例如具备立设框架22及升降装置23。立设框架22在台车框架3的前端部,相对于由台车框架3形成的平面垂直设置。通过立设框架22,将装置主体2与台车框架3连结。升降装置23配置于由立设框架22围成的空间。升降装置23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升降装置23例如由利用压缩空气的空气弹簧构成。在其他的例子中,升降装置23由液压缸构成。
[0031]台车框架3具有两根以上的管(例如方管)作为主要的构件。在这些管的内部空间
设有用于向设置于台车框架3的各种致动器供给电力的电线、用于向各种致动器发送控制信号的电线。在台车框架3还具有将这些管包围的框架件、将由框架件围成的空间覆盖的罩构件。图1及图2描绘有三片上表面罩31作为该罩构件。这些上表面罩31沿台车框架3的长度方向(图1及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排列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台车框架3中,在与这些上表面罩31的配置位置大致对应的位置配置作为罩构件的多个下表面罩。
[0032]在台车框架3设有上表面板41、42及43。上表面板41及42位于两片上表面罩31之间。上表面板43位于比台车框架3靠后方的位置。上表面板41、42及43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与上表面罩31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大致相等。上表面板41及43沿着台车框架3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表面板41及43的宽度比台车框架3的宽度宽。上表面板42的局部宽度比台车框架3的宽度宽。需要说明的是,上表面板41及43的宽度设计成比车辆搬运装置1设想搬运的规定的四轮车辆的轮距短的宽度。上表面板41及43相当于“第一及第二上表面板”。
[0033]在位于比台车框架3靠外侧的与上表面板41的外周区域对应的位置配置有与该外周区域组合的下表面板。在上表面板41的外周区域设有臂51L及51R、臂52L及52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搬运装置,搬运四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搬运装置具备:台车框架,所述台车框架从所述四轮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向其车身下方空间插入;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进行所述台车框架的升降及牵引;及立设框架,所述立设框架相对于由所述台车框架形成的平面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台车框架的前端部处将所述台车框架与所述装置主体连结,所述台车框架包括:与所述台车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配置的至少两根管;以及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至少两根管的外侧与所述至少两根管平行配置的两根框架件,所述至少两根管包括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面对的两根管,所述车辆搬运装置在所述前端部且所述相面对的两根管之间还具备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的加强件,在所述前端部,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敏树渡边纪尚中村裕梶田直哉中野贤二三宫孝文清水尉匡安田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