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 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配套的道路交通设施,地表铺装及人工构造物 的增加,组成这些构建物的不透水材料,如:沥青、水泥、金属等导致了车道、 人行道、停车场和广场变成不透水的硬质底面,使得水直冲地下管道而无法循 环回到地面,透水铺砌路面结构的建设,使得路面上的水能迅速下渗到地下泥 土。因此,透水性路面的铺设可以减少水浸街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更有利 于规划生态城市。
[0003]现有的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本身的渗透能力可以应付普通的渗水 情况,当处于雨季等连续降水的时节,无法满足道路的排水需求,从而造成路 面的淹涝的问题,能够在雨季等强降水时节,良好的对路面进行排水。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夯实土基层(1),所述夯实土基层(1)顶部设有级配碎石垫层(2),所述级配碎石垫层(2)顶部设有透水水泥砼基层(3),所述透水水泥砼基层(3)顶部设有透水胶粘石面层(4),所述透水胶粘石面层(4)内顶部设有若干个输水管(10),所述输水管(10)一端贯穿至所述透水胶粘石面层(4)的外表面,所述输水管(10)的另一端与进水管(9)连接贯通,所述进水管(9)的底部贯穿至所述透水水泥砼基层(3)内部与汇集罩(8)连接贯通,所述汇集罩(8)的底部设有集水管(7),所述集水管(7)的底部贯穿至所述夯实土基层(1)内与排水管(6)连接贯通,所述透水胶粘石面层(4)顶部设有若干个透水砖(5),所述透水砖(5)的右侧与后侧均设有连接块一(12),所述透水砖(5)的左侧与前侧均设有连接槽(11),相邻两个所述透水砖(5)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槽(11)与所述连接块一(12)连接固定,所述透水砖(5)顶部中心处设有排水孔(13),所述排水孔(13)与所述输水管(10)连接贯通,所述排水孔(13)内顶部设有过滤件组件,所述过滤件组件从外之内依次设有一级过滤件(14)、二级过滤件(15)、三级过滤件(16)、四级过滤件(17),所述一级过滤件(14)、所述二级过滤件(15)、所述三级过滤件(16)、所述四级过滤件(17)四者依次将后者包裹在内,且四者的外表面顶部均设有四个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卡槽(19),相邻两个过滤件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以所述一级过滤件(14)为例,所述一级过滤件(14)内顶部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插槽(20),所述插槽(20)一侧底部连接贯通有活动槽一(21),所述活动槽一(21)远离所述插槽(20)一侧内顶部设有卡块(27),所述活动槽一(21)远离所述插槽(20)一侧内壁中部且位于所述卡块(27)的下方设有滑槽一(26),所述活动槽一(21)远离所述插槽(20)一侧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滑槽一(26)的下方设有凹槽一(22),所述凹槽一(22)内底部设有弹簧一(23),所述弹簧一(23)的顶部设有活动块一(24),所述活动块一(24)的两侧中心处均设有滑杆一(25),所述滑杆一(25)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滑槽一(26)内,所述二级过滤件(15)侧边的所述固定块(18)位于所述一级过滤件(14)的所述活动槽一(21)内,所述固定块(18)顶部的所述卡槽(19)与所述一级过滤件(14)内的所述卡块(27)卡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18)的底部与所述一级过滤件(14)内的所述活动块一(24)的顶部挤压在一起,所述排水孔(13)内且位于所述过滤件组件的下方设有密封球(28),所述排水孔(13)两侧内壁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活动孔(29),所述活动孔(29)内设有密封垫(30),所述透水砖(5)的两侧内壁中均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活动孔(29)连接贯通,所述内腔的内底部一侧设有弹簧二(32),所述弹簧二(32)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一个滑槽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黎黎,陈琛,金涔,张奇兵,姚元伟,
申请(专利权)人: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