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609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待测设备、传动组件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待测设备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用于产生驱动力矩;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且其与待测设备连接,用于传递待测设备的驱动力矩;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传动组件连接并获取待测设备的输出参数。传动组件将待测设备输出的力矩传递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模拟量模块读取静态扭矩传感器输出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后,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转换为对应输出力矩值,该值通过与设定值比较判断该待测设备输出力矩合格与否,有效提高待测设备性能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保证待测设备的生产质量,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等特点。和可靠等特点。和可靠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国家电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佛山顺德目前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齐全的的家电制造产业集群,该地区产值目前可达1000亿元以上。同时,随着国家智能制造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推进生产制造自动化对制造行业的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型同步电机作为众多家电产品中的关键动力部件,广泛应用于烤箱、微波炉、空气炸锅机、自动门锁机构和风扇等。微型同步电机通电后产生输出力矩带动家电产品工作,若电机输出力矩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将导致家电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工作。因此,微型同步电机输出力矩检测在电机成品检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微型同步电机输出力矩检测装置采用指针式扭力批和人工手动进行电机输出力矩检测,采用指针式式扭力批检测时,通常人工手握扭矩批手柄,电机通电转动,在电机力矩的作用下扭力批测试杆发生转动,同时带动表盘指针转动,测试完成需人工读数,当表盘指针到达设定力矩时说明该电机输出力矩达到要求。以上方式检测时间较长,效率低,同时受人为因素干扰,若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会发生漏检误检问题,同时不利于产线生产效率与提高生产质量。
[0004]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可靠,提高待测设备性能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的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7]待测设备,其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用于产生驱动力矩;
[0008]传动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且其与所述待测设备连接,用于传递所述待测设备的驱动力矩;
[0009]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并获取所述待测设备的输出参数。
[0010]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联轴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以及传动器;所述传动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内,且所述传动器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待测设备上的输出轴配合连接的安装槽,所述联轴器一端与所述传动器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套转动连接。
[0011]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联轴器一端上并与所述传动器抵接,用于使所述传动器复位,所述联轴器顶端设有导杆,所述传动器周向设有与所述导杆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杆安设于所述导向槽上;其中,所述待测设备上的输出轴顶压所述传动器时,所述传动器推动所述弹性复位件压缩,且所述导杆沿所述导向槽竖向
滑动。
[0012]所述待测设备上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器上的安装槽配合连接时,所述传动器在所述弹性复位件作用下复位,且所述待测设备上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器间隙配合。
[0013]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静态扭矩传感器和固定轴套,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套转动连接,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套转动连接。
[0014]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上设有键槽,所述第二轴套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上的键槽紧固连接,且所述第二轴套转动时带动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转动。
[0015]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安设于所述轴承座内,且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轴套一端配合连接。
[0016]所述联轴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传动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固定轴套、轴承和轴承座的中心轴线共线。
[0017]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第一金属棒,所述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第二金属棒,所述固定轴套周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棒和所述第二金属棒接触配合的第三金属棒。
[0018]所述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分别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转动时带动所述固定轴套转动,以使所述第三金属棒与所述第一金属棒或所述第二金属棒接触。
[0019]本技术采用动力传递装置,待测设备、传动组件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待测设备的输出轴与传动组件转动连接,传动组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传动组件将待测设备输出的力矩传递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模拟量模块读取静态扭矩传感器输出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后,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转换为对应输出力矩值,该值通过与设定值比较判断该待测设备输出力矩合格与否,有效提高待测设备性能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保证待测设备的生产质量,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剖面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后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待测设备和传动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待测设备和传动组件剖面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待测设备和传动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传动器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0]1‑
第一固定座,2

第二固定座,3

待测设备,4

传动组件,401

联轴器,4011

导杆,402

第一轴套,403

第二轴套,404

传动器,4041

安装槽,4042

导向槽,405

弹性复位件,406

静态扭矩传感器,4061

键槽,407

固定轴套,4071

第三金属棒,5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

轴承,7

轴承座,8

限位组件,801

第一定位座,8011

第一金属棒,802

第二定位座,8021

第二金属棒,9

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待测设备(3),其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上,用于产生驱动力矩;传动组件(4),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和所述第二固定座(2)之间,且其与所述待测设备(3)连接,用于传递所述待测设备(3)的驱动力矩;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其与所述传动组件(4)连接并获取所述待测设备(3)的输出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联轴器(401)、第一轴套(402)、第二轴套(403)以及传动器(404);所述传动器(404)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402)内,且所述传动器(404)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待测设备(3)上的输出轴(301)配合连接的安装槽(4041),所述联轴器(401)一端与所述传动器(404)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联轴器(40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套(40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05),所述弹性复位件(405)套设于所述联轴器(401)一端上并与所述传动器(404)抵接,用于使所述传动器(404)复位,所述联轴器(401)顶端设有导杆(4011),所述传动器(404)周向设有与所述导杆(4011)配合的导向槽(4042),所述导杆(4011)安设于所述导向槽(4042)上;其中,所述待测设备(3)上的输出轴(301)顶压所述传动器(404)时,所述传动器(404)推动所述弹性复位件(405)压缩,且所述导杆(4011)沿所述导向槽(4042)竖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设备(3)上的输出轴(301)与所述传动器(404)上的安装槽(4041)配合连接时,所述传动器(404)在所述弹性复位件(405)作用下复位,且所述待测设备(3)上的输出轴(301)与所述传动器(404)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意想刘洪彬蓝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