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90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液冷板形成有收容空间。液冷板包括第一冷板及第二冷板。第二冷板层叠设置于第一冷板的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并与第一冷板密封连接。第二冷板与第一冷板之间形成有环绕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本申请的液冷板及电池包中,液冷板形成有收容空间,液冷板包括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形成有环绕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多个电池模组可以放置在收容空间内和收容空间外,使得一个液冷板可以与多个电池模组贴合进行换热,向冷却流道内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冷板、第二冷板与电池模组换热,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或预热。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或预热。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或预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一独立电池模组通常内设多个电芯,电池模组在充放电使用过程中,内部的多个电芯发生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常采用液冷板对电池模组进行换热。然而,目前电池包通常由多个电池模组构成以形成大功率的电池,采用液冷板对多个电池模组进行换热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液冷板与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液冷板与多个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至少用于解决液冷板与多个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的液冷板形成有收容空间,包括第一冷板及第二冷板。所述第二冷板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冷板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冷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冷板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形成有环绕所述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板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本体朝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0006]可以看出,在第一本体上设置第一流道,第二冷板的表面为平面,第一本体上未设有第一流道的部分与第二冷板密封连接,第一流道与第二冷板配合形成环绕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且仅在第一冷板上设置第一流道可使得液冷板的制备简单。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板包括第二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本体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0008]可以看出,在第二本体上设置第二流道,第一冷板的表面为平面,第二本体上未设有第二流道的部分与第一冷板密封连接,第二流道与第一冷板配合形成环绕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且仅在第二冷板上设置第二流道可使得液冷板的制备简单。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冷板的第一本体设置第一流道,且在所述第二冷板的第二本体设置第二流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对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共同配合形成环绕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冷却流道。
[0010]可以看出,在第一本体上设置第一流道、在第二本体上设置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对应共同形成环绕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如此,可以有效增加冷却流道的容积,有效提高输入冷却流道内的换热介质与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自所述第一流道的侧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冷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自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朝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凸起形成。
[0012]可以看出,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的设置可将通入冷却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分流,增加换热介质在冷却流道内的流动路径,换热介质与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时长得到有效延长,从而达到较高的换热效率。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互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二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错开设置。
[0014]可以看出,错开设置的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均用于使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分流,增加换热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动性,以提高换热介质与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凹陷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扰流部凸起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流道凹陷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扰流部凸起的高度相同。
[0016]可以看出,当第一本体的四周边缘表面与第二本体的四周边缘表面焊接时,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均不会影响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的密封性,保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的密封性。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及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三分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分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三分段弯折连接。
[0018]可以看出,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为一体结构,利用仿形模具进行冲压弯折处理得到第一本体,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无需拼接、卡接或者快插接头等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三者之间一体化没有接口,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内不存在泄漏失效,使得液冷板的安全性能高。且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无需任何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可有效降低成本。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四分段、第五分段及第六分段,所述第四分段、所述第五分段及所述第六分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五分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分段、所述第六分段弯折连接,所述第四分段与所述第一分段对应并配合,所述第五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对应并配合,所述第六分段与所述第三分段对应并配合。
[0020]可以看出,第四分段、第五分段及第六分段为一体结构,利用仿形模具进行冲压弯折处理得到第二本体,第四分段、第五分段及第六分段无需拼接、卡接或者快插接头等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三者之间一体化没有接口,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内不存在泄漏失效,使得液冷板的安全性能高。且第四分段、第五分段及第六分段无需任何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可有效降低成本。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分布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流道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流道均延伸贯穿于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二分段及所述第三分段。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分布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三子流道和第四子流道,所述第三子流道与所述第四子流道并排设置,所述第三子流道和所述第四子流道互相
连通,所述第三子流道和所述第四子流道延伸贯穿于所述第四分段、所述第五分段及所述第六分段,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三子流道对应,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四子流道对应。
[0022]可以看出,在第一流道中分成并排设置且连通的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增加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内的分流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在第二流道中分成并排设置且连通的第三子流道和第四子流道,增加换热介质在第二流道内的分流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段设有与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分段设有与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中的另一个。
[0024]可以看出,在第二分段的第一子流道设置第一通孔,第二分段的第二子流道设置第二通孔,且第一冷板相较于第二冷板而言位于收容空间的更外侧,进液管和出液管无需伸入收容空间内便可完成换热介质的输入和输出。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形成有收容空间,包括:第一冷板;第二冷板,所述第二冷板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冷板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冷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冷板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形成有环绕所述收容空间的冷却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本体朝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板包括第二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本体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冷板的第一本体设置第一流道,且在所述第二冷板的第二本体设置第二流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对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共同配合形成环绕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冷却流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自所述第一流道的侧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冷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自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朝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凸起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互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二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错开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凹陷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扰流部凸起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流道凹陷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扰流部凸起的高度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及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三分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分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三分段弯折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四分段、第五分段及第六分段,所述第四分段、所述第五分段及所述第六分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五分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分段、所述第六分段弯折连接,所述第四分段与所述第一分段对应并配合,所述第五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对应并配合,所述第六分段与所述第三分段对应并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鹏吴长风景皛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