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23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包括:底架机构、支架机构、作业机构、牵引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底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机构顶端与所述作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可牵引作业平台在不同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稳固所述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具有可多方向移动、灵活性高、安全性强的优点。强的优点。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站房室内装修通常采用液压式升降机、悬臂式升降机、脚手架作业平台等作业工具辅助施工。其中液压式升降机、悬臂式升降机作业灵活,但是两者的可携带的材料及人员少且作业单一,操作复杂,需要频繁升降,效率低;而脚手架作业平台与这两者相比具有施工作业面大、操作简单安全、可携带更多的材料及人员、不用频繁升降、效率高的优点,在站房大厅装修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0003]然而,现有的脚手架作业平台灵活性差、移动方向单一、易倾覆、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其具有可多方向移动、灵活性高、安全性强的优点。
[0005]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机构、支架机构、作业机构、牵引机构和支撑机构;
[0006]所述支架机构底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机构顶端与所述作业机构固定连接;
[0007]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和若干滑轮;所述卷扬机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上,所述若干滑轮中的其中部分滑轮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两侧,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底架机构两侧上的滑轮与外部的锚固点固定连接;
[0008]所述支撑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稳固所述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
[0009]本技术所述的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通过巧妙设计牵引机构、支撑机构,使作业平台可多方向移动,灵活性强,不易倾覆,大大提升安全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架机构包括若干横方钢、若干纵方钢、若干对角槽钢和若干万向轮;所述横方钢与所述纵方钢横纵正交设置并通过正交点固定连接,所述对角槽钢两端与所述横方钢和所述纵方钢末端正交角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方钢和所述纵方钢正交点的位置上。底架机构增加对角槽钢可使底架机构更稳定,万向轮可使底架机构多方向移动,增强移动的灵活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机构若干支架立杆、若干支架横杆、若干支架剪刀撑杆和若干扫地杆;所述支架立杆底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作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立杆与所述支架横杆横纵正交设置并通过正交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剪刀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架横杆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侧的另一根所述支架横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扫
地杆与所述支架立杆横纵正交固定设置。剪刀撑杆使支架机构更稳定牢固,增加安全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作业机构包括若干横向主梁、若干纵向次梁、木板和网兜;所述横向主梁与所述纵向次梁横纵正交固定设置,所述木板和网兜铺设在所述横向主梁和所述纵向次梁形上。木板既能站立也能放置物料,制造成本低,网兜可以防止物料掉落,提升安全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分别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同一侧的横方钢末端,所述第三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分别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一侧面外的锚固点的两侧,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三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采用四个滑轮及外部设置锚固点,可以使卷扬机的拉力均匀分布在作业平台上,保证了作业平台移动时的平稳和安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底盘;所述底盘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上。支撑机构方便拆卸又能防止作业平台发生倾覆。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爬梯机构,所述爬梯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一侧面并连通所述底架机构和所述作业机构。爬梯机构可使人员上下更方便快捷,提升作业效率。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整体结构左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作业机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牵引机构俯视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正面”、“背面”、“底面”、“顶面”、“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
[0025]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包括底架机构1、支架机构2、作业机构3、牵引机构4、支撑机构5和爬梯机构6。支架机构2底端与底架机构1固定连接,顶端与作业机构3固定连接;牵引机构4一端固定在底架机构1上,另一端与外部锚固点连接;支撑机构5一端与底架机构1固定,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稳固整个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爬梯机构6设置在支架机构2侧面,用于人员的升降。
[0026]参见图3,底架机构1包括若干横方钢11、若干纵方钢12、若干对角槽钢13和若干万
向轮14。横方钢11与纵方钢12横纵正交设置通过正交点固定连接,对角槽钢13两端与横方钢11和纵方钢12末端正交角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横方钢11设在纵方钢12下层,纵方钢12设在横方钢11上层,横方钢11为三根80*60*5mm的方钢,相邻横方钢11的间距为3.6m;纵方钢12为四根80*60*5mm的方钢,相邻纵方钢12的间距为1.8m;对角槽钢13为两根80*60*5mm槽钢,每根对角槽钢13的两端分别与横方钢11和纵方钢12的对角正交点固定连接;万向轮14数量为十二个,高度为0.2m,分别固定在横方钢11和纵方钢12正交点的位置上,万向轮14的顶端与正交点的方钢满焊连接。
[0027]参见图1和图2,支架机构2包括若干支架立杆21、若干支架横杆22、若干支架剪刀撑杆23和若干扫地杆24。支架立杆21底端与底架机构1固定连接,顶端与作业机构3固定连接;支架立杆21与支架横杆22横纵正交设置通过正交点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有杆都采用Ф50*5mm的无缝钢管,支架立杆21数量为二十根,每条支架立杆21底端焊接固定在底架机构1上,相邻支架立杆21间距为1.8m,支架横杆22数量为每层九根,共七层六十三根,每层中相邻支架横杆22间距为1.8m,每层的步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机构、支架机构、作业机构、牵引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底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机构顶端与所述作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和若干滑轮;所述卷扬机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上,所述若干滑轮中的其中部分滑轮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底架机构两侧,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底架机构两侧上的滑轮与外部的锚固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稳固所述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机构包括若干横方钢、若干纵方钢、若干对角槽钢和若干万向轮;所述横方钢与所述纵方钢横纵正交设置并通过正交点固定连接,所述对角槽钢两端与所述横方钢和所述纵方钢末端正交角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方钢和所述纵方钢正交点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脚手架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若干支架立杆、若干支架横杆、若干支架剪刀撑杆和若干扫地杆;所述支架立杆底端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作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立杆与所述支架横杆横纵正交设置并通过正交点固定连接;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李章坚王定富叶生智陈文陈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华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