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62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及车辆,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包括贮油筒总成、减震器内筒和减震器底阀,减震器内筒中设有减震器活塞杆,减震器活塞杆上安装有减震器活塞阀和液压活塞,减震器内筒中设有液压缸,液压缸上设有缓冲部,缓冲部中设有朝向液压活塞方向开口的C腔,缓冲部直径小于减震器内筒直径,C腔内壁上开设有泄压孔;在相同压力工况下可设计最小呆量尺寸,相比占据减震器轴向尺寸短;由于无需使用发泡聚氨酯,所用筒内液压缓冲结构使用寿命长,大于减震器本体的使用寿命;缓冲时利用油液,无摩擦噪音,并降低磨损,减震器性能更佳。减震器性能更佳。减震器性能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减震器结构在压缩到底时,在减震筒外部(套在活塞杆上)装置发泡聚氨酯用以缓冲,此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压缩聚氨酯缓冲块来吸收能量,在压缩后会有一定量的呆量尺寸,占据减震器轴向尺寸长,需要占据较长的轴向尺寸;2.聚氨酯缓冲块在车辆各种使用环境下逐渐老化风化失去弹性,影响缓冲效果,使用寿命普遍小于减震器本体;3.在压缩过程中,聚氨酯缓冲块内径或外径会与配合件摩擦,当油膜丧失时会产生异响;4.吸收的能量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用于解决现有减减震器轴向尺寸长、使用寿命低、使用时存在噪音和可吸收能量小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包括贮油筒总成、减震器内筒和减震器底阀,所述减震器内筒中设有减震器活塞杆,所述减震器活塞杆上安装有减震器活塞阀和液压活塞,所述减震器内筒中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中设有朝向所述液压活塞方向开口的C腔,所述缓冲部直径小于所述减震器内筒直径,所述C腔内壁上开设有泄压孔,所述贮油筒总成和减震器内筒之间形成E腔,所述减震器活塞阀上侧形成A腔,所述减震器活塞阀与所述液压缸之间形成B腔,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减震器底阀之间形成D腔,减震缓冲时,所述液压活塞进入所述C腔中,所述C腔中的油液通过所述泄压孔进入D腔,实现缓冲作用。
[0006]进一步地,缓冲部上设有单向阀,所述D腔油液可通过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C腔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C腔底部位置处。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上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减震器内筒连接,所述连接部中设有直径大于所述C腔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内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设置实现所述B腔与所述D腔的无阻力流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腔与所述C腔的连接位置为斜面过渡,所述连通孔设置在斜面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孔设置有若干个,在斜面上均匀环绕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孔设有若干个,沿所述C腔内壁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孔直径由所述C腔开口处至底部方向逐渐减小。
[0013]进一步地,减震器初始压缩时,所述液压活塞未与所述液压缸接触。
[0014]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减震器内筒设置液压缓冲装置,在相同压力工况下可
设计最小呆量尺寸,相比占据减震器轴向尺寸短;由于无需使用发泡聚氨酯,所用筒内液压缓冲结构使用寿命长,大于减震器本体的使用寿命;缓冲时利用油液,缓冲原理为液压,无摩擦噪音,并降低磨损;并且液压缓冲的方式,可吸收的能量远大于现有技术采用的聚氨酯缓冲块可吸收的能量,减震器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X处局部放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图1

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如图2,包括贮油筒总成7、减震器内筒5和减震器底阀6,减震器底阀6和上盖分别安装在贮油筒总成7底部和顶部,减震器内筒5中设有减震器活塞杆1,减震器活塞杆1上安装有减震器活塞阀2和液压活塞3,减震器内筒5中设有液压缸4,减震器活塞阀2、液压活塞3和液压缸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液压缸4上设有缓冲部40,缓冲部40中设有朝向液压活塞3方向开口的C腔,缓冲部40直径小于减震器内筒5直径,C腔内壁上开设有泄压孔41,贮油筒总成7和减震器内筒5之间形成E腔,减震器活塞阀2上侧形成A腔,减震器活塞阀2与液压缸4之间形成B腔,液压缸4与减震器底阀6之间形成D腔,减震缓冲时,液压活塞3进入C腔中,C腔中的油液通过泄压孔41进入D腔,实现缓冲作用。
[0022]液压缸4为大小头设计,其中大头为连接部43,小头为缓冲部40,连接部43直径与减震器内筒5内径相同,连接部43与减震器内筒5通过但不局限于焊接、铆压、螺纹等连接方式,只要是液压缸固定在减震器内筒上的,都适用。
[0023]连接部43中设有直径大于C腔的过渡腔44,过渡腔44内壁上设有连通孔45,连通孔45的设置实现B腔与D腔的无阻力流通。
[0024]如图2,过渡腔44与C腔的连接位置为斜面过渡,连通孔45设置在斜面上,从而使油液为沿受压方向流动,降低流动阻力。
[0025]缓冲部40上设有单向阀42,D腔油液可通过单向阀42进入C腔中,优选地,单向阀42设置在C腔底部位置处。外部输入减震器的力被液压缸4完全吸收后,在外部弹簧力作用下,减震器活塞杆1带动液压活塞3往外伸张,A腔油液顶开减震器活塞阀2上的阀片流向B腔,B腔未够油液由E腔补偿到D腔,并打开液压缸4底部单向阀流向C腔,摆脱液压缸对减震器伸张时的影响。
[0026]液压缸内的单向阀设计形式不局限于本设计图示,只要作用是单向阀的,都适用。
[0027]优选地,连通孔45设置有若干个,在斜面上均匀环绕设置。
[0028]优选地,泄压孔41设有若干个,沿C腔内壁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0029]优选地,如图2,泄压孔41直径由C腔开口处至底部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使缓冲阻力实现线性增加。
[0030]泄压孔41和流通孔45的形状与分布不局限于本设计图示,形状如圆孔、方孔,分布如竖直分布、环形分布等。只要在活塞阀和底阀之间设置液压油缸的,都适用。
[0031]优选地,减震器初始压缩时,液压活塞3未与液压缸4接触,减震器活塞杆达到一定位移量后液压活塞3在进入液压缸4中,在轻微减震缓冲工况下提高减震舒适性。
[0032]使用时同常规减震器一致,在A腔、B腔、C腔、D腔中注满液压油,E腔中半油,液压活塞3与减震器活塞杆1和减震器活塞2相连,置于减震器内筒5内,液压活塞3随减震器活塞杆1上下运动。
[0033]减震器初始压缩时,液压活塞3未与液压缸4接触,B腔在补偿A腔后的剩余油液通过液压缸4上的流通孔45、泄压孔41流向D腔,并在顶开减震器底阀6上的阀片后流向E腔积累,此阶段外部输入减震器的力由油液顶开减震器底阀6阀片的力逐渐抵消,液压缸无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油筒总成(7)、减震器内筒(5)和减震器底阀(6),所述减震器内筒(5)中设有减震器活塞杆(1),所述减震器活塞杆(1)上安装有减震器活塞阀(2)和液压活塞(3),所述减震器内筒(5)中设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上设有缓冲部(40),所述缓冲部(40)中设有朝向所述液压活塞(3)方向开口的C腔,所述缓冲部(40)直径小于所述减震器内筒(5)直径,所述C腔内壁上开设有泄压孔(41),所述贮油筒总成(7)和减震器内筒(5)之间形成E腔,所述减震器活塞阀(2)上侧形成A腔,所述减震器活塞阀(2)与所述液压缸(4)之间形成B腔,所述液压缸(4)与所述减震器底阀(6)之间形成D腔,减震缓冲时,所述液压活塞(3)进入所述C腔中,所述C腔中的油液通过所述泄压孔(41)进入D腔,实现缓冲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缓冲部(40)上设有单向阀(42),所述D腔油液可通过所述单向阀(42)进入所述C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42)设置在所述C腔底部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珍徐东周亚俊关向苏炽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