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及退火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39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及退火工艺,包括外罩、安装在外罩内侧的内罩,外罩上下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上端的加热元件高于内罩顶部,下端的加热元件低于内罩底部,上端的加热元件和下端的加热元件一一对应,三个上端的加热元件和三个下端的加热元件构成加热元件组,外罩左右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组,左右两端的加热元件组相互交错分布,每组加热元件组都设有与之对应的风机,风机安装在外罩上,风机位于上端的加热元件和下端的加热元件之间,内罩左右两端都开有通槽,加热元件对炉内进行加热,风机能够带动空气循环流通,通槽的设计,能够使得内罩内侧的空气循环流通,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不锈钢的退火更加均匀,退火效果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及退火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退火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及退火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CN201721104841.2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包括炉壁和炉膛,炉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插入炉膛内部,温度传感器的尾端与控制器连接,炉膛内固定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为上加热装置与下加热装置,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上加热装置与下加热装置之间形成加热腔,炉壁设有与加热腔连通的炉口,炉口设有炉盖,上加热装置与下加热装置上下对称设置,加热装置设置为两个,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为加热硅碳棒。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时,无法促进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循环流动,会造成退火炉的退火不够均匀,退火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工作时空气能够循环流通,退火均匀,退火效果好。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不锈钢退火炉,包括外罩、安装在外罩内侧的内罩,所述外罩上下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上端的加热元件高于内罩顶部,下端的加热元件低于内罩底部,上端的加热元件和下端的加热元件一一对应,三个上端的加热元件和三个下端的加热元件构成加热元件组,外罩左右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组,左右两端的加热元件组相互交错分布,每组加热元件组都设有与之对应的风机,风机安装在外罩上,风机位于上端的加热元件和下端的加热元件之间,内罩左右两端都开有通槽,加热元件对炉内进行加热,风机能够带动空气循环流通,通槽的设计,能够使得内罩内侧的空气循环流通,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不锈钢的退火更加均匀,退火效果更好,加热元件交错分布使得加热更加均匀,风机交错分布使得空气循环效果更好。
[0005]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外罩内侧上端安装有上保温棉层,外罩内侧左右两端安装有侧保温棉层,使得退火炉的保温效果更好,更加节能。
[0006]进一步完善,所述外罩下端安装有下保温砖层,使得退火炉的保温效果更好,更加节能,保温砖为现有保温砖。
[0007]进一步完善,所述侧保温棉层远离外罩一端安装有侧保温砖层,侧保温砖层上端通过密封板连接,密封板位于上保温棉层下端,使得退火炉的保温效果更好,更加节能。
[0008]进一步完善,所述下保温砖层上端安装有基底保温砖层,基底保温砖层等距间隔设置,加热元件位于基底保温砖层之间,使得空气循环效果更好。
[0009]进一步完善,所述基底保温砖层上端安装有支撑保温砖层,支撑保温砖层等距间隔设置,内罩位于支撑保温砖层上端,使得空气循环效果更好。
[0010]进一步完善,所述支撑保温砖层之间连接有连接保温砖层,连接保温砖层与侧保温砖层连接,使得退火炉内热量传递均匀,使得退火炉的保温效果更好。
[0011]进一步完善,所述内罩下底面呈波浪形,增加接触面积,吸热效果好,使得空气循环效果更好。
[0012]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加热,设定温度300℃,升温速度依次为50℃/h、60℃/h、80℃/h、60℃/h、50℃/h,达到预设温度后保温1

2h;步骤二:设定温度500℃,每小时上升50℃/h,达到预设温度后保温6

8h;步骤三:随炉冷却到220

260℃后,取出空冷;500℃退火力学性能最佳,板型良好,内部残余应力分布均匀。
[0013]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空气能够循环流通,退火均匀,退火效果好,加热元件对炉内进行加热,风机能够带动空气循环流通,通槽的设计,能够使得内罩内侧的空气循环流通,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不锈钢的退火更加均匀,退火效果更好,加热元件交错分布使得加热更加均匀,风机交错分布使得空气循环效果更好,保温棉层使得退火炉的保温效果更好,密封板使得退火炉的保温效果更好,更加节能,基底保温砖层、支撑保温砖层等距间隔设置,使得空气循环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密封板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外罩;11、侧保温砖层;12、下保温砖层;121、基底保温砖层;122、连接保温砖层;123、支撑保温砖层;13、上保温棉层;131、侧保温棉层;14、密封板;15、加热元件;16、风机;2、内罩;2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包括外罩1、安装在外罩1内侧的内罩2,外罩1上下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15,上端的加热元件15高于内罩2顶部,下端的加热元件15低于内罩2底部,上端的加热元件15和下端的加热元件15一一对应,三个上端的加热元件15和三个下端的加热元件15构成加热元件组,外罩1左右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组,左右两端的加热元件组相互交错分布,每组加热元件组都设有与之对应的风机16,风机16安装在外罩1上,风机16位于上端的加热元件15和下端的加热元件15之间,外罩1内侧上端安装有上保温棉层13,外罩1内侧左右两端安装有侧保温棉层131,外罩1下端安装有下保温砖层12,侧保温棉层131远离外罩1一端安装有侧保温砖层11,侧保温砖层11上端通过密封板14连接,密封板14位于上保温棉层13下端,下保温砖层12上端安装有基底保温砖层121,基底保温砖层121等距间隔设置,加热元件15位于基底保温砖层121之间,基底保温砖层121上端安装有支撑保温砖层123,支撑保温砖层123等距间隔设置,支撑保温砖层123之间连接有连接保温砖层122,连接保温砖层122与侧保温砖层11连接,内罩2位于支撑保温砖层123上端,内罩2左右两端都开有通槽21,内罩2下底面呈波浪形。
[0017]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加热,设定温度300℃,升温速度依次为50℃/h、60℃/h、80℃/h、60℃/h、50℃/h,达到预设温度后保温1

2h;步骤二:设定温度500℃,每小时上升50℃/h,达到预设温度后保温6

8h;步骤三:随炉冷却到220

260℃后,取出空冷。
[0018]虽然本专利技术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不锈钢退火炉及退火工艺各样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包括外罩(1)、安装在外罩(1)内侧的内罩(2),其特征是:所述外罩(1)上下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15),上端的加热元件(15)高于内罩(2)顶部,下端的加热元件(15)低于内罩(2)底部,上端的加热元件(15)和下端的加热元件(15)一一对应,三个上端的加热元件(15)和三个下端的加热元件(15)构成加热元件组,外罩(1)左右两端都安装有加热元件组,左右两端的加热元件组相互交错分布,每组加热元件组都设有与之对应的风机(16),风机(16)安装在外罩(1)上,风机(16)位于上端的加热元件(15)和下端的加热元件(15)之间,内罩(2)左右两端都开有通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外罩(1)内侧上端安装有上保温棉层(13),外罩(1)内侧左右两端安装有侧保温棉层(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外罩(1)下端安装有下保温砖层(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侧保温棉层(131)远离外罩(1)一端安装有侧保温砖层(11),侧保温砖层(11)上端通过密封板(14)连接,密封板(14)位于上保温棉层(13)下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必有项朝舜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逸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