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光远专利>正文

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1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包括基座、定子、动子、惯性质量、中心轴、膜簧。角吸振器由基座和两台作动器构成,基座与角振动系统连接,两台作动器间保持一定间距,按照相反方向安装在基座上。单个作动器由惯性质量,动子,定子,膜簧和中心轴组成。作动器通电后,根据电压变化规律对动子产生作用力,产生相应的惯性力。两端的膜簧平行安装,保证作动器沿轴向输出单向力。两作动器通入相同电压,在理想情况下,能产生变化规律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从而在维持受力平衡状态下为角振动系统提供期望的控制力矩。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安装便利,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容错能力,一定的生产及安装误差不会影响控制效果。一定的生产及安装误差不会影响控制效果。一定的生产及安装误差不会影响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振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

技术介绍

[0002]当受到外界振源的激励时,系统可能产生受迫振动,对于精密制造业,航空,航天和武器装备等领域,振动超过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设备产生过大的振动。传统的被动振动控制由于低成本,高可靠性且易于实现而在振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依赖于结构阻尼与刚度,在进行低频振动控制时,振动控制系统的刚度,尺寸,质量等与控制效果存在矛盾,导致控制困难,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振动控制领域,主动振动控制和主被动一体化控制成为主流。
[0003]振动通常包含6个自由度,不同载荷受不同自由度振动的影响不尽相同,以光学有效载荷为例,一般情况下其对角振动比对线振动更敏感。有关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本质上都是对单自由度的线振动进行控制,未见针对单自由度角振动进行控制的相关研究。当只需对角振动进行控制时,不得不通过解耦对六自由扰振进行控制,提高了控制过程复杂度,而且考虑到结构的各种误差,仍会存在非轴向力使各支架之间产生耦合。同时,平台式,桁架式振动控制结构存在特定的安装空间需求,且主要作用于局部整体结构的扰振,无法对结构内部的振动进行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附着式角振动吸振器,可以对特定的角振动系统进行振动控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此类吸振器的文献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控制特定结构的角振动。其可针对对象的角振动进行控制,抑制对象振动,维持稳定状态以提供所需的高静态环境,可以根据控制需求调整角吸振器的安装位置,对特定点的角振动进行抑制,其本身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安装便利,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容错能力,一定的生产及安装误差不会影响控制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包括:基座、定子、动子、惯性质量、中心轴和膜簧;所述角吸振器由基座和两台作动器构成,基座提供安装接口,通过螺栓与被控对象连接,实现附着于被控对象的指定位置,并为作动器提供安装空间;单个所述作动器由定子、动子、惯性质量、中心轴和膜簧组成,所述定子固定在基座上,动子与定子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中心轴带动惯性质量一起运动,产生惯性力,从而对控制对象进行振动控制。
[0007]进一步地,所述膜簧平行安装于定子两端,使作动器各部分轴线重合,提供轴向刚度以及足够高的径向支撑,保证作动器沿轴向输出单向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两台作动器间保持一定间距,按照相反方向安装在基座上;作动器输出轴向力,其安装方向垂直于到转动中心的连线,以保证在角振动系统中输出切向力。
[0009]进一步地,所述作动器通电后,根据电压变化规律对动子产生作用力,通过中心轴
带动惯性质量一起运动,从而产生相应的惯性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两作动器反向安装,通入相同电压,两作动器产生变化规律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从而在维持受力平衡状态下为角振动系统提供期望的控制力矩。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附着式角吸振器根据需要调整安装位置。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3](1)本专利技术采用主动吸振的方式实现角振动控制,可以配合螺纹孔或工装等结构将角吸振器安装在所需位置;
[0014](2)本专利技术所述附着式角吸振器实现了对单自由度角振动的单独控制,无需解耦;在只需对角振动进行控制的应用环境下简化了控制流程并减小了误差;
[0015](3)本专利技术所述附着式角吸振器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具有一定的对误差容错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角振动系统中的布局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基座、2

定子、3

动子、4

惯性质量、5

中心轴、6

膜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在一个典型角振动系统中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典型角振动系统以圆形平台代替,可绕中心点旋转。基座1与角振动系统连接,两台作动器间保持一定间距,按照相反方向安装在基座1上。作动器输出轴向力,其安装方向垂直于到转动中心的连线,以保证在角振动系统中输出切向力。L为内侧作动器输出力的力臂,l为两作动器间距。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附着式角吸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基座1、定子2、动子3、惯性质量4、中心轴5、膜簧6。所述角吸振器由基座1和两台作动器构成,所述基座1以圆形代替,实际可按需求加工为任意形状,基座1通过螺钉等结构与振动控制对象连接,实现吸振器的附着,并为作动器提供安装空间。单个作动器由惯性质量4,动子3,定子2,膜簧6和中心轴5组成。所述定子2固定在基座1上,动子3与定子2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中心轴5带动惯性质量4一起运动,产生惯性力,从而对控制对象进行振动控制。
[0022]所述作动器通电后,根据电压变化规律对动子产生作用力,通过中心轴5带动惯性质量4一起运动,从而产生相应的惯性力。两端的膜簧6平行安装于定子2两端,使作动器各部分轴线重合,提供轴向刚度以及足够高的径向支撑,保证作动器沿轴向输出单向力;两作动器反向安装,通入相同电压,在理想情况下,两作动器能产生变化规律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从而在维持受力平衡状态下为角振动系统提供期望的控制力矩。
[0023]所述角吸振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灵活的特点,可根据需要调整安装位置,且吸振
器本身结构简单,一定的安装误差不会影响角振动控制。
[002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定子(2)、动子(3)、惯性质量(4)、中心轴(5)和膜簧(6);所述角吸振器由基座(1)和两台作动器构成,基座(1)提供安装接口,通过螺栓与被控对象连接,实现附着于被控对象的指定位置,并为作动器提供安装空间;单个所述作动器由定子(2)、动子(3)、惯性质量(4)、中心轴(5)和膜簧(6)组成,所述定子(2)固定在基座(1)上,动子(3)与定子(2)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中心轴(5)带动惯性质量(4)一起运动,产生惯性力,从而对控制对象进行振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着式角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簧(6)平行安装于定子(2)两端,使作动器各部分轴线重合,提供轴向刚度以及足够高的径向支撑,保证作动器沿轴向输出单向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星瀚陈卓刘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王光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