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包括漂身和加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钢管与防暴管,可相互配合,加快光纤漂尾插拔快速,实现漂尾快速更换,而配合三种实施例中的通电发光方式,可实现三种发光方式的选取,来满足不同垂钓情况的使用,加强垂钓准确性,且在漂身下端外侧设置了加重组件,在加重组件内部所设加重套壳套接使用下,可加大漂身底部重量,保证电子浮漂竖直漂浮提示,同时在插接轴、锁板、弹簧片与推轴配合下,可对加重套壳进行快速拆装活动,实现加重组件灵活使用,从而达到了电子浮漂底部重量加重,保证电子浮漂竖直稳定使用的优点。用的优点。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尾电子浮漂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浮漂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尾电子浮漂。
技术介绍
[0002]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用于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表明钓饵的位置、使饵钩处于不同水层、显示水的深浅和显示咬钩鱼的种类;现有的浮漂多分为立式浮漂、卧式浮漂、球形浮漂、线浮漂与电子浮漂,这些浮漂的区别仅仅在于结构、形状上的不同;
[0003]而在夜间进行垂钓活动时,较多使用的浮漂均为电子浮漂,电子浮漂,实际上就是指具有电子发光漂尾的浮漂,原理上为中空漂身内置电池、漂尾有通电发光元件,晚上或光线不好的地方电子浮漂就会亮起,来提示使用者,是否出现咬钩情况;
[0004]现有中国专利为CN201922164652.X的一种流线型自立式可换尾电子浮漂,包括漂脚、漂身和漂尾,漂脚与漂身的下端连接固定,漂身的上端设有与漂尾的下端相匹配的通孔,漂身内顶部通孔的下方密封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下贯穿设有与通道上下对齐的通道,漂尾的下端经由通孔插入漂身内,并伸入定位组件的通道内,且漂尾插入定位组件后使得漂身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组件,可以使得漂尾的下端插入漂身内,并伸入定位组件的通道内完成定位,保证漂尾与浮漂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且漂尾插入定位组件后漂身内部形成密闭空间,保证漂尾不易脱落,不会进水,真正实现多种漂尾的更换问题,彻底解决漂尾折断维修的烦恼,更换方便,操作简单,提高垂钓乐趣;
[0005]从上述专利可得知,现有的电子浮漂,可进行较为快速的拆卸,实现漂尾的便捷更换,但其更换与使用时,仍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对于漂尾的拆卸快捷性不够充分快捷,且原有漂尾拆装时,密封防水性不够高效,易出现进水现象,第二,现有的电子浮漂鱼发电零件均设置在上部,使浮漂重心处于漂身中部,导致电子浮漂处于水中时,保证竖直状态效果较差,影响后续垂钓与抛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换尾电子浮漂。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包括漂身,所述漂身上端相接有电子漂接头,所述电子漂接头上端竖直插接有防暴管,所述防暴管内部插接有钢管,所述钢管与光纤漂尾下端外侧相套接,所述漂身底部相接有漂脚,所述电子漂接头内部设有第一LED灯体,所述第一LED灯体底部相接有第一电池,还包括设于漂身下端外侧的加重组件,所述加重组件包括设于漂身下端外侧的加重套壳、竖直设于加重套壳左右两侧上端的插接轴、卡接于插接轴上端的锁板、转动连接于锁板上端的推轴、相接于锁板上端左侧的弹簧片以及相对设于插接轴上端的密封壳,所述密封壳与插接轴上端相插接。
[0008]优选的,所述插接轴、锁板、推轴、弹簧片与密封壳均沿加重套壳上端左右相对称
设置,并且两侧所设密封壳与漂身左右两侧相接。
[0009]优选的,所述插接轴上端靠近锁板一面呈倾斜状,并且插接轴所设倾斜处与锁板下端相卡接。
[0010]优选的,所述锁板中部与密封壳相转动连接,并且锁板与上端相接推轴垂直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换尾电子浮漂还包括设于漂身内部的第一发光电子漂接头,所述电子漂接头包括相接于漂脚上端的连接座、相接于连接座上端的第二LED灯体、插接于连接座顶部的塑胶防暴管。
[0012]优选的,所述塑胶防暴管整体呈塑料透明圆柱状,并且塑胶防暴管与光纤漂尾底部发光体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换尾电子浮漂还包括设于漂身内部的第二发光电子漂接头,所述第二发光电子漂接头包括壳体、相接于壳体底部的连接下脚、相连于壳体上端的第三LED灯体以及相接于连接下脚底部的第二电池,所述壳体通过底部所设连接下脚与漂脚相接,所述连接下脚与漂身内部下端相接。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连接下脚与第三LED灯体呈竖直同一直线设置,并且第三LED灯体与光纤漂尾底部发光体竖直同轴相对。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钢管与防暴管,可相互配合,加快光纤漂尾插拔快速,实现漂尾快速更换,而配合三种实施例中的通电发光方式,可实现三种发光方式的选取,来满足不同垂钓情况的使用,加强垂钓准确性。
[0017]优点2:本技术通过在漂身下端外侧设置了加重组件,在加重组件内部所设加重套壳套接使用下,可加大漂身底部重量,保证电子浮漂竖直漂浮提示,同时在插接轴、锁板、弹簧片与推轴配合下,可对加重套壳进行快速拆装活动,实现加重组件灵活使用,从而达到了电子浮漂底部重量加重,保证电子浮漂竖直稳定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电子漂接头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加重组件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第一发光电子漂接头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第二发光电子漂接头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漂身
‑
1、电子漂接头
‑
2、第一发光电子漂接头
‑
2a、连接座
‑
2a1、第二LED灯体
‑
2a2、塑胶防暴管
‑
2a3、第二发光电子漂接头
‑
2b、壳体
‑
2b1、连接下脚
‑
2b2、第三LED灯体
‑
2b3、第二电池
‑
2b4、防暴管
‑
3、钢管
‑
4、光纤漂尾
‑
5、漂脚
‑
6、加重组件
‑
7、第一LED灯体
‑
8、第一电池
‑
9、加重套壳
‑
71、插接轴
‑
72、锁板
‑
73、推轴
‑
74、弹簧片
‑
75、密封壳
‑
7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
‑
2,本技术提供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包括漂身1,漂身1上端相接有
电子漂接头2,电子漂接头2底部设有外螺纹与漂身1上端开口相螺纹连接,电子漂接头2上端竖直插接有防暴管3,防暴管3内部插接有钢管4,钢管4可采用铜管等金属管道或塑胶材质等管道构成,且钢管4的设置利于后续插拔活动,加快拆装活动的快捷与流畅,钢管4与光纤漂尾5下端外侧相套接,漂身1底部相接有漂脚6,漂脚6上端与实施例一种的漂身1底部一体连接,电子漂接头2内部设有第一LED灯体8,第一LED灯体8底部相接有第一电池9,还包括设于漂身1下端外侧的加重组件7。
[0027]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的加重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包括漂身(1),所述漂身(1)上端相接有电子漂接头(2),所述电子漂接头(2)上端竖直插接有防暴管(3),所述防暴管(3)内部插接有钢管(4),所述钢管(4)与光纤漂尾(5)下端外侧相套接,所述漂身(1)底部相接有漂脚(6),所述电子漂接头(2)内部设有第一LED灯体(8),所述第一LED灯体(8)底部相接有第一电池(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漂身(1)下端外侧的加重组件(7),所述加重组件(7)包括设于漂身(1)下端外侧的加重套壳(71)、竖直设于加重套壳(71)左右两侧上端的插接轴(72)、卡接于插接轴(72)上端的锁板(73)、转动连接于锁板(73)上端的推轴(74)、相接于锁板(73)上端左侧的弹簧片(75)以及相对设于插接轴(72)上端的密封壳(76),所述密封壳(76)与插接轴(72)上端相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轴(72)、锁板(73)、推轴(74)、弹簧片(75)与密封壳(76)均沿加重套壳(71)上端左右相对称设置,并且两侧所设密封壳(76)与漂身(1)左右两侧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轴(72)上端靠近锁板(73)一面呈倾斜状,并且插接轴(72)所设倾斜处与锁板(73)下端相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换尾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板(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柳岸钓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