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393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纳滤膜由聚烯烃(PE)多孔支撑层、聚酰胺(PA)活性层以及原位生长附着的U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反向扩散原位生长UIO

66的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二)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工业生产的与日剧增,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随之也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膜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在废水处理、硬水软化、海水脱盐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纳滤膜作为膜分类中的其中一种,因其对单价和多价离子的选择性、操作压力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而广受欢迎。
[0003]目前,聚酰胺(PA)纳滤膜因其聚酰胺活性层而拥有良好的水渗透性和盐截留性,成为了目前纳滤膜的发展主流。传统聚酰胺纳滤膜是由底膜支撑层和聚酰胺活性层组成。纳滤膜支撑层通常采用超滤膜,其材质是由聚酯无纺布与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等超滤层构成。目前的超滤膜严重依赖于国外进口,且制备复杂,成本较高。国产化的聚烯烃(PE)已被广泛用作锂电池隔膜。它的厚度(5

50um)和孔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包括聚烯烃多孔支撑层、聚酰胺活性层以及原位生长附着的UIO

66纳米颗粒,由如下方法制备获得:首先在聚烯烃多孔支撑层上负载金属锆离子,然后进行界面聚合生成致密聚酰胺活性层,最后将膜浸泡在有机配体机溶剂中通过反向扩散原位合成UIO

66纳米粒子,制得所述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UIO

66纳米粒子由金属锆离子单体与有机配体单体通过自组装制备而成,所述金属锆离子单体为氯化锆、硫酸锆、硝酸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配体单体为对苯二甲酸、2

氨基对苯二甲酸、2,5

二羟基对苯二甲酸、2,5

二疏基对苯二甲酸、2

羟基对苯二甲酸、1,3,5

苯三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聚烯烃混合基质纳滤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聚烯烃多孔支撑层于含有金属锆离子单体的溶液中浸渍,在其表面附着金属盐离子;所述金属锆离子单体为氯化锆、硫酸锆、硝酸锆中的一种或多种;(2)将步骤(1)所形成的膜于酰氯单体的有机相溶液中浸渍,在其表面形成有机相液层;所述酰氯单体为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领苯二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多元芳香磺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3)将步骤(2)形成的膜与含有胺类单体的水相溶液接触,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PE支撑层表面形成聚酰胺活性层,即得掺杂金属盐离子的初始纳滤膜;所述胺类单体为哌嗪、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乙二胺、己二胺、1,4

丁二胺、4,4

二氨基二苯醚、4,4

二氨基二苯甲烷、邻联苯甲胺、1,2

丙二胺、1,3

丙二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立新黄菲周柏瑞王庆一马俊梅高从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