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救援器材
,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水上救援是一项水上的救援活动,包括快速出动、救护编队、水上救生、输送灾民、抢运物资等项目,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水上救援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水上救援机器人,通过机器设备代替人工进行救援,实现了快速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0003]目前,常见的水上救援方式有水上救援飞翼和无人机投放救生圈两种。水上救援飞翼为一种成U形的飞翼,在岸边抛下水后,由技术人员遥控运动到落水人员附近,拖拉落水者安全返回岸边,但是续航差,在岸边就开始运行不能确保全程的往返;以及对水域要求高,面积大的特征使得飞翼仅适用于开阔无碍的平稳水面,且难以被无人机携带。而无人机投放救生圈的方式为通过遥控携带救生圈等设施的无人机,使其运动至落水人员上空并投放救援设施,落水者自行抱持救援设施,等待后续救援,但是该方式无法实现精准投放,容易受海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设置有气囊装置(2)和两个侧翼(3),所述侧翼(3)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1)两侧,所述气囊装置(2)包括储气瓶(21)、戳刺装置(22)和气囊(23),所述储气瓶(2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船体(1)上,所述气囊(23)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戳刺装置(22)包括撞针(221)、凸轮(222)和用于驱动所述凸轮(222)转动的驱动电机(223),所述撞针(221)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前侧,所述凸轮(222)的轮面与所述撞针(221)相对设置,当所述撞针(221)与所述凸轮(222)的近毂点相对时,所述凸轮(222)与所述撞针(221)之间为间隔设置,当所述撞针(221)与所述凸轮(222)的远毂点相对时,所述撞针(221)刺破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2)还包括一连接件(24),所述连接件(24)上设置有一连接腔(241),所述连接腔(241)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端(242)、第二接口端(243)和第三接口端(244),所述第一接口端(242)与所述第二接口端(243)相对设置,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卡设至所述第一接口端(242)内,所述撞针(221)贯穿所述第二接口端(243)设置,所述气囊(23)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端(24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221)包括针部(2211)和滑动部(2212),所述第二接口端(243)与所述滑动部(2212)适配,所述滑动部(2212)的尾端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功汉,高俊川,张恒睿,陈景润,毛欣鑫,车英俊,曾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