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73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援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包括船体、气囊装置和两个侧翼,所述侧翼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所述气囊装置设置在船体内。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储气瓶、戳刺装置和气囊,所述储气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气囊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戳刺装置包括撞针、凸轮和用于驱动凸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撞针活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前侧,所述凸轮的轮面与所述撞针相对设置。当所述撞针与所述凸轮的近毂点相对时,所述凸轮与所述撞针之间分离;当所述撞针与所述凸轮的远毂点相对时,所述撞针刺破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更强,且体积小巧,便于装载携带的水上机器人。带的水上机器人。带的水上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救援器材
,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水上救援是一项水上的救援活动,包括快速出动、救护编队、水上救生、输送灾民、抢运物资等项目,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水上救援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水上救援机器人,通过机器设备代替人工进行救援,实现了快速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0003]目前,常见的水上救援方式有水上救援飞翼和无人机投放救生圈两种。水上救援飞翼为一种成U形的飞翼,在岸边抛下水后,由技术人员遥控运动到落水人员附近,拖拉落水者安全返回岸边,但是续航差,在岸边就开始运行不能确保全程的往返;以及对水域要求高,面积大的特征使得飞翼仅适用于开阔无碍的平稳水面,且难以被无人机携带。而无人机投放救生圈的方式为通过遥控携带救生圈等设施的无人机,使其运动至落水人员上空并投放救援设施,落水者自行抱持救援设施,等待后续救援,但是该方式无法实现精准投放,容易受海面状态及天气状态的影响,若落点距落水者较远,将让不会游泳的落水者更加紧张,反而可能造成更危险的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强,且巡航时体积更加小巧,便于装载携带的水上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包括,
[0006]船体,设置有气囊装置和两个侧翼,所述侧翼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两侧,
[0007]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储气瓶、戳刺装置和气囊,所述储气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气囊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戳刺装置包括撞针、凸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撞针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前侧,所述凸轮的轮面与所述撞针相对设置,当所述撞针与所述凸轮的近毂点相对时,所述凸轮与所述撞针之间为间隔设置,当所述撞针与所述凸轮的远毂点相对时,所述撞针刺破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气囊装置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一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端、第二接口端和第三接口端,所述第一接口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端相对设置,所述储气瓶的出气端卡设至所述第一接口端内,所述撞针贯穿所述第二接口端设置,所述气囊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端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撞针包括针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二接口端与所述滑动部适配,所述滑动部的尾端位于所述连接腔外侧,并与所述凸轮相对设置,所述针部位于所述连接腔内
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在靠近所述撞针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贯穿两个所述支撑板,所述凸轮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并与所述驱动轴固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侧通过若干连接杆与安装板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船体设置有一位于所述船体内部的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和外部的气囊通道,所述气囊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内部,所述气囊未充气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气囊充气时通过所述气囊通道膨胀至所述船体外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船体可活动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气囊通道的开合盖。
[0014]进一步的,所述侧翼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和翼面,所述固定杆两端固设于所述船体,所述活动杆一端与所述船体铰接,所述翼面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连接,所述活动杆转动时带动所述翼面展开或闭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船体上还设置有视觉传感器、陀螺仪、GPS和通讯模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设置有隐藏式气囊装置,巡航时,所述气囊为未充气状态折叠设置于船体上,体积小,便于无人机携带所述船体巡航或水面巡航;当移动至定位地点是时,所述驱动电机工作带动凸轮转动,使所述凸轮的远毂点推动撞针刺破储气瓶,所述储气瓶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气囊内部使其膨胀成型,提供所述船体及被救援人员足够的浮力,提高救援能力;
[0018]本技术还在所述船体两侧设置有侧翼,用于防止船体由于颠簸倾覆,有效地保障救援机器人的安全运动和溺水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图(图1中A

A);
[0022]图3为本技术气囊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气囊装置结构爆炸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剖面图;
[0025]图中:
[0026]1‑
船体;
[0027]11

安装腔;12

气囊通道;13

开合盖;
[0028]2‑
气囊装置;
[0029]21

储气瓶;22

戳刺装置;23

气囊;24

连接件;221

撞针;222

凸轮;223

驱动电机;241

连接腔;242

第一接口端;243第二接口端;244
‑ꢀ
第三接口端;245

支撑板;246


接杆;247

安装板;2211

针部;2212
‑ꢀ
滑动部;
[0030]3‑
侧翼;
[0031]31

固定杆;32

活动杆;33

翼面;
[0032]4‑
视觉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设置有气囊装置(2)和两个侧翼(3),所述侧翼(3)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1)两侧,所述气囊装置(2)包括储气瓶(21)、戳刺装置(22)和气囊(23),所述储气瓶(2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船体(1)上,所述气囊(23)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戳刺装置(22)包括撞针(221)、凸轮(222)和用于驱动所述凸轮(222)转动的驱动电机(223),所述撞针(221)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前侧,所述凸轮(222)的轮面与所述撞针(221)相对设置,当所述撞针(221)与所述凸轮(222)的近毂点相对时,所述凸轮(222)与所述撞针(221)之间为间隔设置,当所述撞针(221)与所述凸轮(222)的远毂点相对时,所述撞针(221)刺破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2)还包括一连接件(24),所述连接件(24)上设置有一连接腔(241),所述连接腔(241)上设置有第一接口端(242)、第二接口端(243)和第三接口端(244),所述第一接口端(242)与所述第二接口端(243)相对设置,所述储气瓶(21)的出气端卡设至所述第一接口端(242)内,所述撞针(221)贯穿所述第二接口端(243)设置,所述气囊(23)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端(24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221)包括针部(2211)和滑动部(2212),所述第二接口端(243)与所述滑动部(2212)适配,所述滑动部(2212)的尾端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功汉高俊川张恒睿陈景润毛欣鑫车英俊曾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